3000年前的生死纏綿,到底經歷了什麼,封凍五百年後栩栩如生?

說起古墓,人們很自然地會聯想到恐怖、神秘、寶藏、考古、木乃伊、盜墓、《鬼吹燈》、《盜墓筆記》、王陵、陪葬品等一系列相關詞語。

前兩年,關於盜墓題材的小說、電影、電視劇等風靡一時,更是引起了人們對地下世界的嚮往和好奇。

還有些人,在古董和文物的金錢價值的誘惑之下,鋌而走險做起了“摸金”的勾當,妄想通過撈上一兩件古人的物件一夜暴富。

不過,這些都是痴人做白日夢、盜墓小說看多了,不說古人的墓葬各種防盜手段應有盡有,費了力都未必能討得好,單是法網恢恢,國家嚴打盜墓也足以讓這些膽大包天的人付出慘重的代價。

然而,盜墓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人類活動和文化現象,又不得不說,它也曾豐富了人類的文明,也為我們的世界增添了更多的傳奇和精彩,比如:洛陽鏟的發明,古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疑冢和其他防盜墓手段的運用,各種冒險故事和探墓小說的流傳……

別誤會!這可絕不是為盜墓這種既違法又傷天害理的行為在做辯護,只不過是就這種社會文化現象其本身的意義來講幾句而已。盜墓,在現在看來,最好還是在我們當下生存的社會絕跡為好,還是隻出現在我們的小說裡、影視劇裡為好,畢竟它是一種不合理的破壞性發掘,是對人類文化遺產的嚴重破壞!

當然,通過考古這種官方進行的對“地下世界”的合理發掘,我們可以瞭解到許多古人生活的真實狀況,可以更有利於我們尋幽探微瞭解這個世界的真相,也可以發現一些深埋於地下失落了成百上千年的人間故事……

下面的三個“案例”就是在它們重見天日之後我們才得以瞭解的人間傳奇、驚世故事,就讓我們一起見識一番。

(一)此愛雖遠成永恆

前不久,英國媒體報道,有考古學家在烏克蘭西部城市特諾皮爾(Ternopil)南部的佩特里基夫(Petrykiv)村發現一處合葬墓,裡面一男一女的骨骸在沉睡了3000年之後得以重見天日。

令人驚奇的是,這一男一女的屍骸造型極其獨特,他們並不是平躺在自己的墓穴之中,而是呈一種擁抱狀互相靠攏,且這種擁抱的姿態並不是強行擺出的,而是一種自然而然,或者說只有自願的親密接觸才能形成。


3000年前的生死纏綿,到底經歷了什麼,封凍五百年後栩栩如生?



考古學家當時也很詫異,如果是這一男一女在互相親密擁抱的過程中突然被瞬間而至的泥石流掩埋,從而固化於地下,這倒也不足為奇。然而,從兩具屍骨的所在位置來看,旁邊陪葬品環繞、墓坑清晰,顯然這是一座墓葬。

難道被埋葬的這一對男女後來在墓中又復活了不成?難道是復活後的男女在墓穴中又一起擁抱著而死去?

這種推斷或許真有點腦洞大開了。事實上,據考古學家分析,得出結論:

這一墓葬屬於維索托斯卡亞(Vysotskaya)史前文化,從青銅時代開始,這對愛人就在一次特殊的葬禮中永遠地長眠在一起了。

說這是一個特殊的葬禮,是因為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墓中的女子是為了陪伴自己死去的丈夫而自願選擇被活埋的。

因為據現場發掘來看:男人和女人兩具屍骨互相緊緊地擁抱著對方。兩個人的臉都在互相凝視著,他們的額頭觸碰在一起。那個女人用她的右臂溫柔地擁抱著那個男人,而左手的手腕則搭在男人的肩上。在下端,女人的腿彎曲著,搭在男人伸展的腿上。

屍檢專家仔細查看後說,如果這名女子已經死了,就不可能把她的屍體擺成如此“有愛”的姿勢。


3000年前的生死纏綿,到底經歷了什麼,封凍五百年後栩栩如生?



專家分析,這名女子自願選擇了被活埋,她要與她的愛人永遠在一起。而為了減輕活埋的痛苦,她很可能先喝下毒藥,然後爬進墳墓,擁抱著剛剛死去的丈夫。

專家表示,男女合葬同穴的墓以前也曾多次見到,但這種墓葬文化最多隻是“一個男人握著一個女人的手”。像這種女人擁抱著男人被活埋的情況極為罕見。

維索托斯卡亞文化方面的專家班茲裡夫斯基博士觀察後分析認為,在維索斯卡亞文化中婚姻發展得非常好,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結合後,他們生活在一起,相互有著各自的責任,在生產和生活中互相承擔著各自的家庭分工,相扶相攜、互愛互敬。也許,這個女人習慣了和丈夫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她不能接受再與其他的男人生活在一起。所以,她寧願選擇陪丈夫一起死去!


3000年前的生死纏綿,到底經歷了什麼,封凍五百年後栩栩如生?



其實,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也有數不清的夫妻合葬、同穴而居的例子,只不過在中國,這種墓葬更多的是體現“禮”,是遵循“禮”的規定而產生的,而且那些墓葬通常都是成對的男女死者被埋在兩個並排的墓坑中,像這種如此親密的墓葬形式幾乎見不到。

這真是青銅時代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幸虧有這樣的一次考古,這一3000年前的忠貞不渝、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才被髮掘出來,否則,我們只能在文藝作品中領略愛情的偉大了。

愛情,自古就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從莎翁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到金庸大師創作的神鵰俠侶,蕩氣迴腸、經久不衰,只不過,這樣誠摯深厚的愛情在現實中總是太少、太少……現代社會,物慾橫流、金錢至上,不知道愛情的純真和忠誠還能保留多少?人性的至美還能保留多少?

(二)一朝分娩斷此生

1999年的一天,齊齊哈爾市扎龍溼地保護區附近的扎龍村的鄉民在修路取土時,意外發現了一座青磚砌成的墓室,裡面還有兩具棺材。

考古人員趕到之後,打開了棺材。其中一具棺材裡面竟有一具完整的木乃伊(乾屍),而另一具棺材裡只剩下了骨頭。

考古人員在打開棺材之時,不禁嚇了一跳。他們看到,成了木乃伊的那具乾屍面目表情猙獰,形狀詭異,給人一種不寒而慄之感——木乃伊身長有164釐米,嘴大張著,表情極為可怖,四肢彎曲著,兩隻手呈“爪”狀,在兩個大腿之間還有一塊黑乎乎的物質粘連在身體上,全身呈黑色,有如木炭。

再仔細看,專家發現在這具木乃伊身上,其左手和左腳還有著明顯的殘損。


3000年前的生死纏綿,到底經歷了什麼,封凍五百年後栩栩如生?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通常發現的乾屍或者木乃伊,大多是雙手合十,而這具木乃伊竟是如此扭曲的一個形態,好像在其死前有過劇烈的掙扎;齊齊哈爾扎龍地區有著大片的溼地,空氣溼潤,易於繁殖大量的寄生蟲和微生物,人的屍體很容易腐朽,在此環境下竟還能形成如此完整的乾屍,著實讓人感到費解。

後來,考古專家針對這些謎團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3000年前的生死纏綿,到底經歷了什麼,封凍五百年後栩栩如生?



扎龍自然保護區坐落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東南26公里處,那裡蘆葦沼澤眾多、湖泊遍佈,生活著150多種鳥類,更是丹頂鶴的主要棲息地。依照地輿常識,在這種溼潤的環境下,是不容易保存人類屍體的。

然而,考古專家卻發現,多方條件的齊備為這具木乃伊的的偶然形成提供了可能。

“首先,這個墓室的構造相對較為考究。”專家說,兩具棺材放置的分別是一男一女,而成為木乃伊的則是那位女性的屍體。男女木棺分別放在西側和東側,中心過道有80釐米寬。男性木棺的棺底鑲嵌在沒有鋪青磚的淺坑裡,而女人木棺的棺底前後兩頭及中心,都墊有三道用兩層青磚摞疊而成的橫帶,通風條件較好,而且這座墓室的封閉性極好,室內未見有任何的淤土。

專家分析,因為女棺用磚墊了起來,比較乾燥,另外從木乃伊的形狀來看,這位女性死前在棺中很可能有過劇烈的掙扎。

由此判斷,女屍生前的掙扎把棺內的氧氣耗費殆盡,只剩下了二氧化碳,且由於劇烈活動令體內的水分也耗費甚多,於是腹內各部器官緩慢乾瘦,水分漸漸流失,最後形成了如今大家所看到的木乃伊。


3000年前的生死纏綿,到底經歷了什麼,封凍五百年後栩栩如生?



女屍為何形成了這樣一種奇怪的形態?考古專家隨後又對墓主人的身份進行了研究。

考古人員在清理墓葬時發現,男墓主人的官袍前後分別有一塊約一尺見方的補子,補子上繡有祥雲、樹木花草、山崗丘陵和金錢豹等動物的圖案。據相關資料記載,飾有這種補服的官袍是清代“三品武官”的標誌。同時出土的銅錢和一些飾物也都是清代乾隆年間的物品。由此考古人員推斷,墓為清代墓葬,距今至少有300年曆史。

從墓室的構造和鬆動的青磚看,兩個人是後來才合葬在一起的,中間間隔時間大概應為30年。考古人員通過技術檢驗發現,男性逝世時的年紀大概在60到65歲之間,而女人的年紀大概在25到30歲之間,因而可以揣度,女性墓主人早於男性墓主人下葬。而兩棺並排合葬、同居一穴,很顯然這個女木乃伊應當是這個男性墓主人的正室夫人。

考古人員又對女性木乃伊進行了仔細地觀察研究,發現女人兩腿之間粘連的物質是一個胎盤,胎盤脫水後幹化,形狀清晰,顯然是沒有經過處理。

考古專家據此進行了推斷,女性應該是在分娩時遇上了難產,在經過數小時的痛苦拼搏之後,孩子終於降生。然而,這位女性卻因為體力不支而昏死過去。

由於當時的醫療水平有限,女性的家人把昏厥的假死誤認為真正死亡,便為其準備了後事。然而,在送葬、下葬的過程中,或許因為過度波動,女性漸漸舒緩過來,並發現自己躺在了黑洞洞的棺材裡,於是她用力地掙扎,或許恰是由於這劇烈的掙扎導致她體內的胎盤滑落出來。因為當時棺材已經埋在了地下,所以,一切掙扎呼救都無濟於事……

而正是她拼命的掙扎和活動,導致其腳趾和手指在擊打蹬踢棺板時受傷。後來考古人員在檢查棺材時發現,棺蓋內側上有明顯地抓痕。而她的左手和左腳上顯著的殘損,應該是皮外傷致使感染後腐朽又幹化形成的。

就這樣,一位母親因為一次分娩而斷送了生命。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在她被埋葬之後的“復活”,苦苦掙扎、苦苦呼救卻叫天不應、叫地不靈,那該是怎樣的一種黑暗,怎樣的一種絕望,怎樣的一種痛苦……真的不敢想象!

我只想說的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母親之恩真是深沉而又偉大,真的是一輩子都報答不完。

致敬天下所有的母親!

(三)少女何辜作祭品

在古代社會,活人作祭或者殉葬這樣的野蠻行為數不勝數。然而,通常我們都是見諸於行間字裡或者聽聞於口耳相傳,對其的感受和認識往往並不深刻,所產生的憤慨通常也並不強烈。

但是,如果你親眼見到被活殉或者是用作祭物的人的遺骸乾屍,你的心臟一定會受到強烈的衝擊,你一定會產生終生都難以忘記的印象和認識……

1995年9月8日,人類學家約翰·萊因哈德和登山同伴米古爾·扎拉特,在位於秘魯境內馬特阿馬帕託火山的深坑中,發現了一具大約12-15歲的女孩屍體。由於當地的氣溫常年寒冷,所以,這具屍體並沒有腐爛,反而在寒冷冰凍狀態下成為了一具木乃伊。


3000年前的生死纏綿,到底經歷了什麼,封凍五百年後栩栩如生?



約翰·萊因哈德發現她時,這個冰凍美少女正安眠在陶土的墓穴中,她肩披灰色羊駝毛披肩,雙手放在膝蓋上,頭向前向下低垂,她有著烏黑的長髮,修長的脖頸,豐滿的雙臂,靜靜地躺在安帕託峰頂。

進一步察看後,萊因哈德發現她的身上沒有被勒殺和毆打的跡象,四周也沒有發現任何掙扎留下的痕跡,其神態相對較為安靜、平和。


3000年前的生死纏綿,到底經歷了什麼,封凍五百年後栩栩如生?



為了弄清冰凍少女之謎,約翰·萊因哈德把她帶回去交給了考古學家。經過研究,考古專家得知,這個冰凍少女距今至少有500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她已經被冰凍了五百年了。考古學家將其命名為“胡安妮塔”。

胡安妮塔的身體組織和器官完好無缺,並且是自然風乾,她冰凍的身體就如同一個生物學資料倉庫。研究人員通過化驗她的頭髮等,發現了冰凍少女之謎:這名印加女孩生前被餵食了大量的酒精和古柯葉,隨後她在昏睡中被留在了寒冷的山峰作為祭品,然後便因為凍餓而死去。


3000年前的生死纏綿,到底經歷了什麼,封凍五百年後栩栩如生?



考古學家根據研究進行推斷,當年很可能是因為胡安妮塔長相美麗,所以才被選中祭天;而之所以選擇孩子作為祭祀品是因為印加人認為孩子最純潔。

秘魯冰凍少女胡安妮塔之所以能夠保存得這麼完好,主要因為極寒的天氣使細菌無法進入屍體,於是寒冰下的胡安妮塔就成為了一具冰凍木乃伊。而由於山峰之上人跡罕至,所以500年間她從未被發現。

一個純潔美麗的少女,就這樣在一次昏睡中,被當做祭品孤獨淒冷地永遠離開了人世。

愚昧可怕的封建社會,竟能如此殘忍地去戕害一個未成年的少女。想到此,生活在現在的我們真應該感謝人類文明的進步,感謝“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權宣言,感謝人道主義誕生並且廣而傳播的文藝復興,感謝現代法治的不斷髮展……

願我們的世界越來越文明,越來越有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