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1800萬到25億,和君商學的資本運作

兩年1800萬到25億,和君商學的資本運作

和君集團旗下和君商學成功的通過新三板掛牌實現資本的大躍進,是新三板除了九鼎之外的又一個資本巔峰操作的經典案例。兩年時間,和君商學從一家淨資產只有1800萬的公司成長為淨資產25億,估值45億的多元化公司,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也是王明夫個人的巔峰之作。


一 巧妙借力人脈資源,快速實現資本增值

兩年1800萬到25億,和君商學的資本運作

2015年4月13日,和君商學掛牌三個月左右,完成了第一次增發,以100元/股募集2.65億元。包括俞敏洪、王亞偉等在內的“大佬”,都參與了這次增發。

2015年7月2日,和君商學通過質押700萬股權向民生銀行貸款10.5億元。此次和君商學向銀行質押的股票,合每股股價150元,對比公司之前最高100元的增發價格。

緊接著,和君商學快速從西藏丹貝手中收購了匯冠股份23.08%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和君商學實現了控股上市公司的操作,這個操作成為了教科書級的經典資本運作案例。

隨後,和君商學分別於2015年10月13日和2015年12月31日進行了兩次定增,參與定增的公司有A股公司欣旺達等幾十家國內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

為何銀行願意給和君商學這麼高的溢價,一方面股東層擁有俞敏洪,王亞偉等人,在中國企業界擁有較高的個人信譽,得益於這些人背後的資源和個人背書,和君商學才能快速實現資本增值;另一方面,資金用於收購上市公司,銀行對於上市公司優質資產的信心。

  • 在這個環節,和君商學巧妙的接力培訓行業多年積累的人脈,以“人”的價值帶動企業整體估值的上升。

二 熟悉資本運作規則,控股A股上市公司

兩年1800萬到25億,和君商學的資本運作

和君商學收購匯冠股份已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如果和君商學是一家A股公司,程序就會麻煩很多,先是要進行業務、財務和資產的專項核查,然後材料要報證監會審核,至少需要3—5個月。

而彼時的新三板收購流程中,證監會並未對這類資產重組設定核准要求,股轉系統也不要求備案。這也是為什麼和君商學能夠快速完成收購流程,實現控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做資本運作,熟悉證監會和相關機構的審核流程和規則,是能否成功的關鍵。最近幾年,屢有發生資產重組被卡或者被叫停的現象,對於併購來說,時間就是成本,時間越長,資金成本就越大。王明夫多年的投行從業,也使得他對於國內的規則體系有深度的理解,這才能造就和君商學資本市場的神話。


三 巔峰操作只是開始,和君神話仍在延續

兩年1800萬到25億,和君商學的資本運作

完成了對匯冠股份的收購,對於和君來說只是其資本版圖擴張的開始。

對於被收購企業本身,和君通過併購提高經營效率和盈利預期。2016年8月,匯冠股份購買了廣州華欣科技有限公司19.6%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廣州華欣成為匯冠股份的子公司;2016年9月,和君商學又通過增發匯冠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了恆峰信息100%的股權。

對於和君商學自身主營業務,其先後出資4453萬元,購買了4家公司的股權,其中兩家是控股股東。4家公司中,有3家公司與和君商學的業務相關。通過資本的運作來提升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和拓展業務。

另外,和君在隨後的幾年時間,得益於現金流充足和高超的操作手法,頻頻在A股市場出擊。舉牌亞威股份,參股聚光科技、太空板業和三豐智能,小比例控股獐子島,乾照光電等公司。

從掛牌新三板到隨後的一系列操作,和君集團的資本版圖在不斷的擴大,也為參控股企業帶來了營收和利潤的雙提升。和君的神話仍在延續,資本版圖的邊界不斷的延伸,作為一家以諮詢起家,以資本操作名聲大噪的企業,我們期待這家國內諮詢NO.1的企業,能夠在產融結合的路上越走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