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中來,宋畫的臨習

宋畫,代表了中國畫的一個巔峰,這跟宋朝國策揚文抑武是分不開的,在皇帝代表的最高權力的引導下,文化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下面這幅是南宋畫家馬遠的作品,由於南宋只剩半壁江山,畫家也寓情於景,用畫筆在畫面中表現了出來,由於畫家畫面佈局常以邊角形式出現,所以史稱馬一角。

從傳統中來,宋畫的臨習

這裡用的是軟卡團扇紙進行臨摹,當然我主張臨摹不能完全按照原圖一筆一劃去畫,要體會精神內核,懂得怎樣去表達,去營造畫面,大師們的作品都是這樣的,要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並且怎樣去表現。

從傳統中來,宋畫的臨習

首先用炭筆勾出輪廓,比較淡,由於原圖是豎幅,所以也是主要定個位置而已。

從傳統中來,宋畫的臨習

首先是前面的山石,先大概勾出輪廓,分出主要的造型和結構。由於這個石頭是最前面的前景,所以墨色最濃。

從傳統中來,宋畫的臨習

接著用皴法,皴的時候就把石頭的結構更加細化了,皴法遵照馬遠的原圖用的是斧劈皴,在皴的時候要有暗面亮面的區分,因為國畫只能加不能減,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不要皴死。暗面多皴擦,亮面暫時留白。

從傳統中來,宋畫的臨習

在第一遍皴沒幹的時候,我畫了下面的樹枝,樹枝大了,所以後面的草坡我就畫小了。雖然是臨摹,但也不要過於教條,可以適當自由發揮。一切以畫面為主。

從傳統中來,宋畫的臨習

用較淡的墨對石頭進行第二次皴擦,很多人少了這一步,石頭就感覺沒那麼飽滿,質感也少很多,宋畫對局部刻畫十分細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塊石頭中即可表現乾溼濃淡,注意亮面也是有皴法的,只是墨色較淡,而不是簡單的留白。

從傳統中來,宋畫的臨習

接著畫出主體松樹的部分,注意松樹的結構,馬遠松樹有自己獨特的畫法,雖然原圖沒有畫那麼多細的松枝,但是為了結構的掌握,建議都可以先畫出來,再用松針覆蓋的時候也更容易掌握疏密關係。

從傳統中來,宋畫的臨習

畫上松針,注意疏密關係,同時畫出前景石塊後面的草坡,用較淡的墨色表達層次關係。

從傳統中來,宋畫的臨習

中間幾張圖忘拍了,最後拍了個成品,加入了人物和配景遠山,當然也要注意墨色濃淡,為以後的上色做準備。在山水畫中,一般均有人物或者鳥獸,這樣可以增加生氣,讓人體會到可居可遊的感覺。如果不畫人物鳥獸,也可以在遠景處畫幾幢隱約若見的房屋。

最後還有上色,才算是完整作品,上色注意整體性,色調要平穩過渡,不能跳躍性太大。

從傳統中來,宋畫的臨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