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潮起:「十六鋪」成追憶「東方之睛」正當時

開港7年以來,“東方之睛”累計接靠郵輪近2000艘次,出入境遊客於今年5月18日突破1000萬人次,繼續穩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四”,成為上海第二大出入境口岸,帶動中國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郵輪客源地市場。

諾唯真“喜悅號”“盛世公主號”“海洋量子號”明年要離開中國了?你還沒來得及遊玩?別急,記者從剛剛閉幕的亞太郵輪大會上獲悉,未來數年在我們被譽為“東方之睛”的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將迎來更多的新船大船,更多的國際郵輪公司將在這裡注入最好最新的郵輪服務。


郵輪潮起:“十六鋪”成追憶“東方之睛”正當時


圖說:十六鋪碼頭如今定位浦江遊覽,再寫風華。記者 李銘珅 攝

皇家加勒比郵輪超量子系列第一艘郵輪——“海洋光譜號”將於2019年6月12日在上海首航,成為亞洲最大最昂貴的郵輪,噸位達16.8萬總噸;未來全球最大級別郵輪22萬噸級的“海洋綠洲號”系列也將佈局上海母港;歌詩達郵輪專為中國量身打造的首艘Vista級郵輪“威尼斯號”將於2019年佈局上海,2020年再添一艘新郵輪進入中國市場;雲頂郵輪集團也宣佈將帶來2艘全新豪華郵輪,其中可搭載1870位遊客的“探索夢號”將於明年4月率先來滬首航,並於2020年新增俄羅斯等獨家目的地航線;另一艘則為首艘20萬噸“環球級”郵輪,預計2021年初啟航,最大載客量達到9500人。

專家分析,國際郵輪公司“有進有出”實屬正常,是市場供需調節的常態,實際上是一種升級換代。正如我們的水上交通曆程,在改革開放初期十六鋪碼頭的鼎盛時期,又有誰會想到有一天我們登上輪船,不是為了押運貨物,不是為了馬不停蹄地忙生計,而是去悠閒自在地出國旅遊和享受船上設施呢?

鼎盛時期

水路四通八達 碼頭24小時開放

人說,先有十六鋪,後有上海灘。承載著申城老一輩人許多歷史記憶的“十六鋪”,名字緣於清朝的咸豐、同治年間。當時為了防禦太平軍進攻,地方官員搞起團練組織——建立聯保聯防的“鋪”管理商號,由鋪負責鋪內治安,公事由鋪內各商號共同承擔。計劃是劃分為27個鋪,但因種種原因實際上只劃分了16個鋪(從頭鋪到十六鋪),而十六鋪是其中區域最大的,又是上海港最熱鬧的地方,客運貨運集中,碼頭林立,來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口相傳都將這裡稱作“十六鋪”,就作為地名沿用至今。許多老上海們還能回憶起它的鼎盛時代:“每天4萬多人次,每年670多萬人次,買票要排隊,白天航班平均半小時就有一趟,上海至重慶一條航線有13條船在開……”


郵輪潮起:“十六鋪”成追憶“東方之睛”正當時


圖說:十六鋪碼頭。記者 周馨 攝

上海水上旅遊促進中心副秘書長閻國才說,十六鋪碼頭的繁榮時期是改革開放初期到20世紀末,其中最繁榮要屬上世紀90年代。“80年代之前十六鋪水上客運只佔很小一部分,主要以貨運為主,後來隨著需求增加,才變為專門客運碼頭。”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張林告訴記者,1982年,十六鋪客運碼頭作為上海水上客運始發港正式啟用,對外開通了20多條沿海客運航線,日發送旅客量達到4萬多人。

今年68歲的十六鋪碼頭原調度莊善亨老伯說起航線如數家珍:“當時我們的航線可多啦,可以說是遍佈全國——往北最遠可以走到大連、青島,往南可以到廣州、廈門,包括重慶、九江、武漢等長江沿線都能到達。”去南通船票2.4元,寧波3.6元。碼頭24小時開放,為了對應潮汐,船凌晨1點出發很正常。

一票難求

排隊3天3夜 黃牛炒到6倍天價

今年68歲的胡建民老伯,也是水上情結很深的一位老十六鋪人。他18歲就進入十六鋪碼頭工作,做過碼頭貨物裝卸工、客運船行李搬運工,後來負責船運票務工作。2003年送走十六鋪最後一艘客運船後,他又進入吳淞客運中心,後來又參與黃浦江兩岸開發。

“你這個年紀難以想像當時的情景喲!”胡老伯回憶起當時的盛況,“去溫州的船票一票難求到什麼程度呢?買張船票要排3天3夜!黃牛票從原價80塊可以炒到500塊,而且是出來一張搶掉一張。”最恐怖的是,由於十六鋪碼頭沒有站前廣場,排隊處也沒有蛇形通道圍欄,為了防止插隊,排隊姿勢是前後兩人前胸貼後背,後面的人抱牢前面的人,通道用粗麻繩分割開區域。作為票務,他們曾用水筆在排隊者手上寫編號,後來被黃牛模仿了就開始發牌子。

胡老伯介紹,一般人買的都是四等艙,8到10個人一間;三等艙是4人一間的,要貴很多。要是碰到春運高峰,得拉貨運“戰鬥號”輪來救急,貨運變客運,賣散席,也就類似於通鋪,一艘船身長度不超過100米的戰鬥號能塞進2000人。到南京、溫州、重慶、宜昌,得要36至40小時的航程。

作為票務,最怕碰到的就是大霧和大風天,人家好不容易排隊買到票,巴巴地趕到碼頭,才發現停航了,能不糟心嗎?滯留的旅客大都被勸退票或者在貨運倉庫休息等候。

許多人並不願意退票。因為沒有其他去目的地的交通方式,比如溫州。當時,從上海到溫州既沒有鐵路,也沒有公路客運,只有水路這一條道!雖然時間長,但是一般情況下比較準時每天至少有一班,價格又便宜,因此是許多人的首選交通方式。

運輸方式單一、時間成本充足和貨幣的匱乏,讓“十六鋪”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申城水上交通門戶。

再次出發

定位浦江遊覽 做水上旅遊“心臟”

20世紀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口袋裡的荷包鼓了,出行時間成本緊俏化,便捷成為第一首選。隨著高速公路、高鐵、航空的飛速發展,十六鋪水路客運量日趨式微。

2003年9月25日上午,莊老伯和胡老伯站完了十六鋪碼頭作為客運碼頭的最後一班崗。141歲的十六鋪碼頭,正式退出了水上客運的歷史舞臺。按照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改造的規劃設想,她將建成上海的水上旅遊中心,在水上旅遊這條寬廣大道上繼續書寫新的水文章。

歷經5年施工改造,2009年8月全新的十六鋪旅遊碼頭正式亮相。2010年適逢上海世博會召開,新啟用的十六鋪旅遊碼頭創下了浦江遊覽客流量歷史新高(444.5萬人次),較2009年(281.1萬人次)客流同比增長近58.1%。

可2011年,隨著世博會溢出效應漸漸淡去,浦江遊覽遊船運力明顯大於需求,浦江遊覽行業陷入了惡性“價格戰”。為此,市交通委牽頭通過搭建浦江遊覽公共平臺、明確旅遊碼頭功能定位、建立行業質量信譽考核等手段措施,逐步將浦江遊覽發展導入正軌。

今年10月,十六鋪3號遊船碼頭完成建設並投入試運營。該項目總投資6億人民幣,佔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沿黃浦江岸線全長462米,水域部分設置5個遊船停靠泊位。同時,今年底楊浦時尚中心、徐匯夢工廠等遊船碼頭也將陸續開工建設,未來將以十六鋪碼頭為中心,不斷拓展上下游航線,進一步豐富上海水上旅遊項目,形成“水上觀景、岸上游玩”的水陸聯動旅遊新體驗。

“替補上崗”

7年接靠郵輪穩居亞洲第一 全球第四

說起旅遊新體驗,剛剛從海洋量子號郵輪遊玩歸來的陳阿姨這兩天逢人必談。她今年剛退休,從南京來乘郵輪,高鐵下站後直接被接駁車送到了寶楊路碼頭。“來過上海好幾次,但是隻知道這裡有寶山鋼鐵廠,還真不知道郵輪碼頭也在寶山。”

9年前,這片郵輪碼頭還曾被稱為炮臺灣船舶基地,隸屬於中外運長航集團,位於黃浦江與長江交匯處,是一座用於船舶編組、解組的中轉基地,最高峰時,每天有200多艘為寶鋼運輸鐵礦石及鋼材的駁船進出。


郵輪潮起:“十六鋪”成追憶“東方之睛”正當時


圖說: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記者 陳夢澤 攝

彼時,位於市中心北外灘黃金區域的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碼頭已投入使用。不過,隨著國際郵輪業迅速步入“大船時代”,這座郵輪港處境尷尬。郵輪從公海沿著黃浦江駛入客運中心前,必須經過限制船舶高度的楊浦大橋,歌詩達、皇家加勒比的大噸位郵輪難以進港靠泊。

2009年,上海一度沒有郵輪願意停靠。於是,對郵輪產業寄予厚望的上海市政府決定另闢一處郵輪碼頭,經過多番考察,位於寶山區的炮臺灣船舶基地被確定為新的碼頭所在地。2009年7月,可分別停靠20萬噸級及10萬噸級郵輪各一艘的新港口正式開建,包括郵輪碼頭、客運大樓和引橋等基礎設施在內的總投資為9.3億元。

急於開拓中國市場的國際郵輪公司迫不及待地將吳淞口郵輪港作為在上海的新落腳點。2010年夏季碼頭還在建設時,皇家加勒比有限公司就與碼頭談妥了第二年郵輪靠泊的事宜。


郵輪潮起:“十六鋪”成追憶“東方之睛”正當時


圖說: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記者 陳夢澤 攝

此後,越來越多的豪華郵輪相繼選擇寶山作為其母港所在地。2015年,可容納4180名遊客、噸位為16.8萬噸的全新郵輪“海洋量子號”將以吳淞口為母港,其噸位可躋身世界十大郵輪之一。據說,這艘船建造時本打算以紐約作為母港,但是加勒比公司最終改變了決定。此前還沒有過將一艘嶄新的郵輪直接投放到中國市場的先例。

開港7年以來,“東方之睛”累計接靠郵輪近2000艘次,出入境遊客更於今年5月18日突破1000萬人次,繼續穩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四”,成為上海第二大出入境口岸,帶動中國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郵輪客源地市場。今年7月13日,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後續工程新客運大樓正式開啟試運營,迎來“三船同靠”,也開啟了郵輪產業高品質發展的新紀元。1-9月,郵輪港接靠國際郵輪301艘次,其中母港296艘次,佔全年總量的80%,接待出入境遊客212萬人次。

寶山區區委書記汪泓表示,寶山有信心讓郵輪經濟發展全面對接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的宏偉目標,實現區域經濟“鋼花”“浪花”“櫻花”“文藝之花”的百花爭豔。


創新發展大事記>>

1982 十六鋪客運碼頭作為上海水上客運始發港正式啟用。

2001 上海啟動黃浦江兩岸綜合規劃開發,將十六鋪客運碼頭的定期跨省沿海航線全數遷至吳淞口客運碼頭。

2008 8月5日,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建成啟用。

2009 8月,全新的十六鋪旅遊碼頭亮相。

2011 11月15日,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開港。

2014 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全年接靠國際郵輪216艘次,接待出入境郵輪遊客110萬人次,成為亞洲最大郵輪母港。

2016 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全年接靠郵輪471艘次,接待出入境遊客284.7萬人次,成為全球第四大國際郵輪母港。

2018 5月18日,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接待出入境遊客總量突破1000萬人次。

7月13日,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新客運大樓開啟試運營,順利完成三船同靠。

10月,十六鋪3號遊船碼頭試運營。


新時代再出發>>

從郵輪碼頭 到郵輪港 到郵輪城

十六鋪

想不想順著水流感受“工業風”的楊浦濱江、“摩登”的黃浦濱江、“文藝”的虹口濱江等,在黃浦江兩岸感受上海的人文歷史和生態環境?上海市旅遊局透露,上海正打造“本土第一、世界精品”的黃浦江旅遊休閒區,高標準規劃水上游覽新線路、新產品、新服務,佈局沿江景觀帶、遊覽區、服務點,加強水岸聯動,激活浦江遊覽。

旅遊局正邀請各方設計打造新的浦江旅遊產品,將推出包含長線、中線、短線的水上旅遊線路。其中,長線線路從復興島到徐浦大橋,中線從楊浦國際時尚中心延伸至盧浦大橋,短線則維持原來的陸家嘴附近核心段區域。45公里的黃浦江沿岸,亮點不僅僅是外灘建築,還有工業遺存、現當代的藝術館、展覽館等。與此同時,黃浦江旅遊休閒區還將加強水岸聯動,今後遊客乘遊船時,可以隨時上下船遊覽沿岸景點。此外,遊船本身的功能也有待提升,比如可以加入餐飲、會務、娛樂等特色服務,未來VR項目甚至也能出現在遊船中。

東方之睛

圍繞東方之睛,寶山區設計了一條從郵輪碼頭到郵輪港,最後形成郵輪城的路線。從今年起,寶山將連續三年每年拿出不少於1億元資金支持郵輪產業發展。此前,寶山區已經出臺關於郵輪經濟發展的“新35條”政策舉措,針對產業鏈上、中、下游同時發力,坐實“重點產業”的分量。


郵輪潮起:“十六鋪”成追憶“東方之睛”正當時


圖說: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被譽為“東方之睛”。記者 陳夢澤 攝

寶山區最大的“雄心”是攻克產業鏈上游的郵輪製造技術。“豪華郵輪製造企業主要集中在歐洲,在國內沒有自主研發先例。”吳淞口郵輪港公司董事長王友農介紹,一艘豪華郵輪的造價約為10億美元,中國市場如需50艘豪華郵輪,那意味著市場體量高達500億美元,上游製造業才是郵輪經濟中產值最大、附加值最高的“蛋糕”。郵輪經濟是寶山區打造“上海製造”品牌的重要落點,而製造業是其核心。

目前,上海市已與中船集團達成合作,聯手發展本土豪華郵輪設計建造。2016年10月,國內首個國際郵輪產業園——“上海中船國際郵輪產業園”落戶寶山工業園區前不久,中船集團與嘉年華集團公司簽署了大型郵輪一攬子協議,包括中船集團購買嘉年華2艘在營8萬總噸郵輪訂單、合資成立郵輪運營公司在上海運營大型郵輪和在上海建造2+4艘13.35萬總噸大型郵輪等一系列合同,合同總金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此外,為了讓這裡不只是郵輪旅客的中轉地、歇腳地,還可以吸引遊客們進一步探訪遊玩買買買,吳淞口郵輪港通過與境內外企業積極合作,成功實現了樂購仕跨境電商項目的試運營,打造了“境內下單、境外提貨”的郵輪旅遊全新購物模式。

同時,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現有554平方米口岸出境免稅店,2017年有效購買人次達到15萬人次,銷售收入達到1.197億元。規劃在後續工程兩個客運大樓擴大免稅店面積,優化購物環境,積極申請增加進境免稅店功能。並且申請參考海南離島免稅的模式,在郵輪港周邊打造專為郵輪遊客服務的免稅店,同時提高郵輪遊客進境免稅額度,以此提升上海郵輪母港的吸引力,打響“上海購物”郵輪消費品牌。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