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曾被18元賤賣,如今價值40億

價值40億元的鎮館之寶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曾被18元賤賣,如今價值40億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為元代景德鎮所產文物,高43.5釐米、口徑5.5釐米、最大腹徑25.3釐米、底徑14釐米。梅瓶頸細小口,短頸溜肩,肩豐圓腹,腹部以下明顯收斂,圈足微外撇。梅瓶是宋朝出現的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瓷器瓶子,開始的時候作為盛器,後來因為口沿極小,剛好為插梅枝所用,被稱作為“梅瓶”。梅瓶宋、元時期各地瓷窯均有燒製,以元代景德鎮所產梅瓶最為精湛。這件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造型端莊雋秀,是梅瓶中的極品。

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曾被18元賤賣,如今價值40億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通體施霽藍釉,釉質肥厚瑩潤,釉面勻淨穩定,釉色藍如深海。腹部刻畫“趕珠龍紋”:一條龍追趕一顆火焰寶珠。白龍環繞瓶身一週,龍首上仰,頸部細長,長鬣飄拂,雙角微微後翹,龍眼突起,張口吐舌,露出利齒,上、下顎唇邊捲翹,四肢長而粗壯,呈大步行進狀,伸出的四肢,

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曾被18元賤賣,如今價值40億

每肢三爪,指尖十分鋒利……。巨龍周邊的空間以四朵飄動的火焰形雲紋,襯托出巨龍騰飛於萬里長空之中的大氣磅礴之勢。從整體上看,主體紋飾白龍和火焰寶珠與輔助紋飾四朵火焰形雲相映成趣。雲龍、寶珠施青白釉,兩種釉色對比鮮明、強烈,好似威武、雄壯、悍猛的巨龍叱吒於萬里藍天之中,以藍釉點綴的眼珠,在青白釉的襯托下,尤顯突出,起到了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裝飾效果極佳,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是充分反映元代景德鎮窯高超制瓷水準的代表性精品。

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曾被18元賤賣,如今價值40億

揚州博物館這件原流落民間,在揚州市一戶普通人家傳承了不知多少代。據那戶人家的後人介紹,這瓶到底有什麼來歷他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長輩們日日掃塵、每每擦拭、精心呵護,平時也從不示人。到了“文革”時期,媽媽怕因為此瓶而遭到傷害,用墨汁將它的周身塗得漆黑。直到1976年,這戶人家的兒子害怕地震瞞著母親將此瓶以十八元人民幣的價錢賣給了當時揚州市的文物商店。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在民間輾轉了六百年能夠保存得這麼完整,真的算是一個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