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上億元成交價的十款古董鑑賞 齊白石畫作破拍賣紀錄

拍出上億元成交價的十款古董鑑賞 齊白石畫作破拍賣紀錄


收藏這一行的水很深,但是有過了解的都會知道,往往天價古董的競拍出的數字都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其中蘊含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估計只有懂行的人才能夠明白,今天鹿豹座小編蒐集了十款拍賣出天價的古董,一起來看看這些驚人的數字。

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

拍賣價: 5.541億元

此件清乾隆年代官窯花瓶,體態勻稱,色澤飽滿典雅,瓶身鯉魚圖案栩栩如生,配以鏤空水波紋雕花設計,顯得大氣富貴,恰到好處地映襯了瓶頸上的紅色“吉”字中所蘊含的吉祥之意。該拍品內繪青花,外畫洋彩、琺琅彩、粉彩,運用描金,鏤空、轉心、浮雕、淺刻等多種工藝,極盡奢華、歎為觀止,屬於清三代瓷器中的巔峰之作。

2010年11月11日,在倫敦Bainbridges拍賣行拍出。工作人員為該瓶估價80萬到120萬英鎊。拍賣當天,競拍者竟在30分鐘之內,就將價格提高到了“創下世界記錄的4300萬英鎊。” 在競拍的最後階段,每一次出價都以100萬英鎊遞增,據稱,這些競拍者都來自中國。最後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以5.541億元落錘。

黃庭堅《砥柱銘》手卷

拍賣價:4.368億元

拍出上億元成交價的十款古董鑑賞 齊白石畫作破拍賣紀錄


黃庭堅於1095年前後以行書抄錄唐代魏徵的《砥柱銘》,卷長8.24米,正文82行,加上歷代的題跋,總長近15米。作品經王厚之、賈似道、項元汴等收藏,長期流傳於中國民間,20世紀上半葉從廣東流往日本,為日本有鄰館收藏,直到數年前,為臺灣藏家購得。

2010年6月3日晚,在北京保利春季中國藝術品拍賣專場夜場拍賣會上,《砥柱銘》書法長卷,以8000萬元起拍,開始競拍價以百萬元的幅度上升,在快速突破1億元之後,競拍價開始以200萬到500萬元上升,突破1.6億元之後,競價開始以千萬元為單位,並迅速上升到3億元。這時,競爭在拍賣會場左側兩個場外電話委託席之間展開,最後以3.9億元人民幣落槌。加上12%的佣金,總價達到了4.368億元人民幣成交。這一成交價創造了中國藝術品成交新紀錄。

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

拍賣價:4.255億元

拍出上億元成交價的十款古董鑑賞 齊白石畫作破拍賣紀錄


《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創作與1946年,稱齊白石書畫之絕品。為歷年公私所見齊白石繪畫及書法尺寸最大的一幅,畫作縱266釐米,橫100釐米,所匹配的篆書“人生長壽,天下太平”對聯,單幅縱264.5釐米,橫65.8釐米。畫面氣勢宏偉,有松柏圍英之喻。與之匹配的篆書四言聯渾厚自然、端莊大氣,渾厚自然、端莊大氣,表達了對國家民族和平發展的美好祈望,對人間幸福、天下太平的美好祝願。

2011年5月22日晚,該畫在中國嘉德2011春拍現場經過逾半小時、近50次激烈競價,最終以4.255億元人民幣成交,創下中國近現代書畫新紀錄。

宋《子母猴圖》

拍賣價: 3.62億元

拍出上億元成交價的十款古董鑑賞 齊白石畫作破拍賣紀錄


北宋鉅作《子母猴圖》系水墨紙本,略微設色,縱92釐米、橫46釐米。圖繪一母猴呈側蹲式扭首坐立,閉嘴抿鼻雙眸炯視,神態安詳而嚴肅,似在眺望無限之遠方,流露出一種超然而清淡的超逸之感。子猴竄於母猴背上扭頭張望,右手欲扶摸母猴臉部,而母猴右手則緊拽小猴尾巴繞壓住子猴小手,母猴左手回曲向後似應託舉小猴臀部。構圖佈局之奇絕,毛色梳渲之鮮潤,形象刻畫之準確,神態表現之生動,顯示出畫家的頗具匠心和精湛技藝。

2011年6月9日,《子母猴圖》在九歌春拍現場以3.62億元的驚人價格拍出。

房大年、文宗帝《萬歲山圖稿本》立軸

拍賣價:3.348億元

拍出上億元成交價的十款古董鑑賞 齊白石畫作破拍賣紀錄


《萬歲山圖稿本》作者房大年,文宗帝立軸,紙本設色。乃是房大年與元文宗罕見之藝術精品。文宗帝和房大年二人所畫《萬歲山圖稿本》,峰巒競秀之間,雲水樓臺掩映,亭廊軒榭,縱延蔓迴,楥簷高琢,勾心鬥角,圖中心位置繪有巨型太湖石,正如《輟耕錄》記載:……中有小玉殿,內設金嵌玉龍御榻,前立玉假山一峰,西北建側堂一間。

在2010北京九歌秋拍拍賣會上以成交價3.348億元賣出,打破了中國古代繪畫作品的拍賣紀錄。

王羲之草書《平安帖》手卷

拍賣價:3.08億元

拍出上億元成交價的十款古董鑑賞 齊白石畫作破拍賣紀錄


草書《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為絹本,縱24.5釐米,橫13.8釐米,共4行,41個字。《平安帖》上並沒有作者的名款,但歷史上大多數人都認為是王羲之所書。延展開這幅草書帖,41個字的周圍蓋滿了幾十方收藏鑑賞印章,可見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屢次易主。乾隆帝盛譽該帖“可亞時晴”,媲美“三希堂”瑰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2010年11月20日20時57分,草書《平安帖》以2.75億元拍出,加上12%的佣金,總成交價3.08億元。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拍賣價: 2.3億元

拍出上億元成交價的十款古董鑑賞 齊白石畫作破拍賣紀錄


鬼谷子下山大罐,罐高27.5釐米,口徑21釐米,腹徑33釐米,足徑20釐米。素底寬圈。整個青花紋飾呈色濃豔,畫面飽滿,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渾然一體。人物刻畫流暢自然,神韻十足,山石皴染酣暢淋漓,筆筆精到,十分完美,正如孫瀛洲先生所說的:“元代瓷器‘精者頗精’”。主體紋飾為“鬼谷子下山圖”,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元青花瓷屬於奇貨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繪有人物故事題材的更是鳳毛麟角。

鬼谷子下山大罐於2005年7月12日以1400萬英鎊由佳士得拍出,加佣金後為1568.8萬英鎊,摺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龍紋扁瓶

拍賣價:2.24億元

拍出上億元成交價的十款古董鑑賞 齊白石畫作破拍賣紀錄


紋扁瓶瓶高45.3釐米,口徑7.8釐米,足徑14.5釐米,圓口,口邊微外侈,長頸自上而下漸闊,扁圓式腹,橢圓形淺圈足。通體青花為飾,瓶口及頸部繪卷草紋和纏枝蓮紋各一週。腹部為青花留白海水龍紋,一條矯健威猛的白龍在蒼茫無際的大海中遨遊,以青花點白龍雙睛,白龍回首曲體,鬚髮飄揚,四肢伸張,呼之欲出。青白相間的波濤上下翻滾,洶湧澎湃,又見點點黑斑,大有鋪天蓋地、水珠激濺、迎面而來之感。尤其是以青花點白龍雙睛,愈顯神采。

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長頸葫蘆瓶

拍賣價: 2.206億元

拍出上億元成交價的十款古董鑑賞 齊白石畫作破拍賣紀錄


清代,當景德鎮御瓷工匠採納及熟習乾隆初年開創的繪畫技藝後,一種奢華繁縟的裝飾工藝——“軋道錦地”備受推崇。這種以細針狀物在釉面上刻畫卷草紋、鳳尾紋和花卉紋以表現“錦地”效果的工藝,於景德鎮日臻完善。這隻長頸葫蘆瓶就是這一時期的傑作。瓶上所繪紋飾色澤豔麗多變,重疊交錯,構圖精巧,細緻繽紛。

該瓶在2010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微博)舉行的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上,經過足足45口叫價,最終被香港收藏家張永珍以2.5266億港元購得。這一價格,刷新了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世界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張永珍在2002年5月中國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花4150萬港元競得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而後慷慨捐給上海博物館。

郎世寧《乾隆大閱圖》之《行陣》

拍賣價: 2.037億元

拍出上億元成交價的十款古董鑑賞 齊白石畫作破拍賣紀錄


《乾隆大閱圖》是宮廷畫家意大利人郎世寧為乾隆皇帝精心繪製的宏幅鉅作,藝術技藝高超,反映了乾隆年間的國力昌盛和中西文化的高度融合。共有《幸營》《列陣》《閱陣》和《行陣》四卷。《乾隆大閱圖》第四卷《行陣》是一卷長達24米、寬0.69米的巨幅絹綾手卷,圖中所繪人物多達9000個,雖不及半截指長,卻面貌分明、神情宛然,所繪衣飾儀仗、車馬槍炮、旗鼓等描繪也十分精細,一絲不苟。2011年3月26日法國南部城市圖盧茲被拍賣。《行陣》以2205萬歐元(約合2.037億元)的高價被拍走,刷新了亞洲藝術品在法國的拍賣價格紀錄,也是全球明清書畫的成交新紀錄。

其實關於古董,旁人也只是看看熱鬧,值或者不值,旁人說了不算,市場也不能說明一切,買的人喜歡就好。

拍出上億元成交價的十款古董鑑賞 齊白石畫作破拍賣紀錄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落槌瞬間,加佣金最終以9.315億元成交

“8.1億元第一次,8.1億元第二次,8.1億元第三次,成交!恭喜您創造了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拍賣紀錄。”這是由北京保利拍賣師王浩主持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拍賣落槌瞬間,加佣金最終以9.315億元成交,打破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拍賣紀錄。除此之外,2017年還有16件億元拍品實現成交,行情令人振奮,但與此同時,佔比高達94%的拍品實際僅為百萬元以下,且拍品流標率居高不下,它們與億元拍品共同串聯起了2017藝術品拍賣市場。

“一槌定音”?

拍賣沒那麼簡單

每逢拍賣,全場關注的焦點除了拍品,可能就是拍賣師,尤其重量級拍賣專場,是對拍賣行經營策略的檢驗,也是對拍賣師的重大考驗。拍賣企業所有的努力和籌備,最終能否實現成交或價值最大化,都將彙集到拍賣師的“一槌定音”,這種無形的壓力不言而喻。

中國嘉德創始人陳東昇是第一批國家註冊拍賣師,2017年12月他親自為首次入駐嘉德藝術中心的嘉德秋拍開槌,贏得場內一片掌聲,也為剛啟用的拍賣場地迅速提升了氣氛,這是陳東昇的魅力,也是拍賣師應起到的作用。

藝術品拍賣,可謂全方位的挑戰,對於拍賣師的控場能力、節奏把握、語速口才、肢體語言、報價方式、臨場應變、學術背景,甚至體能都是極大的考驗。拍賣師隊伍龐大,但能夠輕鬆駕馭大型藝術品拍賣會的屈指可數。他們往往有著多年的拍賣經驗,並形成了自己的拍賣風格,比如劉新惠、張相佑、徐軍、左安平、賀立斌等。

《山水十二條屏》是齊白石最為重要的畫作,經過20多分鐘的激烈爭奪,最終打破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拍賣紀錄,令業界振奮。作為這件標的拍賣師的王浩,也是保利拍賣的一員,他的執槌之路也是從保利拍賣開始,包括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在內,目前主持成交的過億拍品已達16件。他表示,“首先,感謝全球藏家信任保利拍賣系,將最珍貴的中國藝術品交由保利拍賣。其次,感謝公司培養和信任,讓我有機會主持這場拍賣。主持高單價拍品是對拍賣師業務水平的認可,也對拍賣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場拍賣,標的安排有輕重緩急,拍賣師在主持時節奏要根據拍品靈活掌握,尤其在拍賣高單價拍品時,節奏尤為重要,還要熟知客人的出價習慣、舉牌動作,最為關鍵的是拍賣前要對作品的市場價格進行判斷,這樣才能讓主持變得遊刃有餘”。

拍賣場次銳減

更需充電提升

近年來,市場環境並不理想,一些中小型拍賣企業暫停拍賣,或者大幅減少拍賣場次。曾經在古玩城、珠寶城、商場等遍地開花的“無底價拍賣”幾乎銷聲匿跡。然而,報考拍賣師的隊伍卻在不斷壯大,行業之間的競爭壓力開始驟增。

對此,很多拍賣師都明顯感覺到市場的寒意。拍賣主持的活明顯減少,費用也不如從前。有拍賣師對此叫苦不迭,但同時也有拍賣師樂觀應對,認為這是充電提升自我的好時機。王浩表示,“拍賣場次的減少會降低部分拍賣師的收入,但對優秀拍賣師的影響不大。有時間加強個人修養和學養,沉澱自我,提高專業素養,這也是好事”。他同時表示,在執業過程中,必須恪守原則,對所有參與競投的競買人、委託方和拍賣公司負責,對拍賣標的負責。另外,拍賣師是一個需要保持不斷學習的群體,拍賣標的的種類和形態都在不斷變化,接收各方面的新知識十分必要。

同樣作為拍賣師的周培培,在2016年全國第四屆拍賣師大賽中獲得冠軍金槌獎,她表示,“整體市場不好,多少會影響一部分拍賣師的執業,尤其是近幾年新考下來的拍賣師居多,實踐機會相對會少一些。隨著藝術市場的發展,行業在加速洗牌、整合,品牌效應越來越重要,即使市場不理想,很多優秀的拍賣企業仍然堅持在做春秋季拍賣,甚至拓展海外市場,市場競爭有出有進,堅持方向和努力,我相信,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好的品牌企業會越來越好,好的拍賣師也是同樣”。周培培坦言,最初上臺主持的那份喜悅感和榮譽感,已經轉變為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提升自己的執業水平和業務修養,也一直是她的努力方向。

拍賣師範百睿也表達了相同見解,“想要長久立足,拍賣水平就要不斷提高,多方面提升自己,比如參加播音主持培訓,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去拍賣會觀摩其他拍賣師的風采,取長補短。可以看到,優秀的、知名度更大的拍賣師主持的活反而更多,在各種拍賣會的舞臺上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藝術品拍賣會、慈善拍賣會等,只要拍賣行業存在,那麼不斷學習和完善的拍賣師就不會褪色”。

權衡拿捏

要做的不只是拍賣

對於拍賣師而言,絕不是簡單的職業選擇,作為拍品與競買人最直接的溝通橋樑,應對拍賣充滿敬畏,需要多方位的權衡、拿捏,不斷提升。從拍賣市場服務鏈條的角度,應該不斷提升職業水準,同時也呼籲更多人關注拍賣師團隊的建設和成長。

拍賣師並不是獨立存在的一種職業,有的與拍賣公司掛靠合作,有的是拍賣公司培養,尤其是後者,拍賣之餘往往還擔負著其他的工作任務。比如王浩,因為保利拍賣的培養,從最開始只是主持四季精品拍賣,現在可以主持每年春秋兩季大拍,拍賣場次橫跨古董日場和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夜場,他現在同時擔任北京保利拍賣中國近現代書畫部專家,平時參與拍品徵集、圖錄製作、布展招商等工作。“因為拍賣師的身份,在徵集招商時,客人會多一分信任;因為熟知拍品、熟悉客戶,在主持拍賣時也會多一份自信。在業務能力和個人修養上,行業前輩、公司領導和同事都給了很大的幫助。”王浩說道。

除此之外,職業拍賣師也是不少人的選擇。範百睿從天津美院畢業後一直從事藝術品拍賣、畫廊等行業,曾策劃組織多場展覽和拍賣會,專職做拍賣師之後,對於拍賣主持有了更深的心得和感悟,甚至開始介入收藏。周培培也經歷了從拍賣行業務到職業拍賣師的轉變,她在主持國內外藝術品拍賣會之外,也在行業內外堅持做公益拍賣。“與很多公益組織對接、完善慈善拍賣環節並親歷主持,我把它看做工作中的修行,收穫很多。”周培培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