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生之后父母才成为了父母

当孩子出生之后父母才成为了父母

当孩子出生之后父母才成为了父母

就像每种树木都有自己的形状和属性、特点,不要羡慕白杨的高大,也不要羡慕松树的凌冬不凋,每棵树都摇曳多姿,自成风貌,享有自己的时空。同样,每个人都会长成自己的样子,形成自己的性格、人际交往模式,有自己的爱好和憎恶,欲望和梦想。因为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经历了不同的际遇,个人智慧和才识、见地不同,包括得过什么疾病,综合诸多得以塑造了现在的个体。情绪和缓或情感浓淡,都是独特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不和自己对抗,完整地接纳自己,柔软地对待自己,那么自己就会活的快乐和安祥。

要做到这样对待自己,说起来容易,做到确实很难。这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内心的成长,不断主动地去面对内心的痛苦,认识那种痛苦,接纳那种痛苦,理解痛苦,然后找到解决之道,获得一种自由的模式。

那是一条很难走却很值得去走的道路。经过艰险,抵达彼岸,获得心灵的自由自在,获得自主的能力,过上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

当自己成长了之后,从内到外发生了变化,从而就可以以不同于以往的合适的方式和亲人家人互动,从而带动了家庭的变化,影响到周边的人,正向的引导周围的环境,最终获得美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是这样的变化对子女的影响非常重要。一个人在自己获得健康的成长之后,这时再洞察如何为人父母就会智慧变通。

为人父母的智慧在哪里呢?真实的情况是,当一个孩子降临,如何孕育、养育、教育孩子,是成为父母之前、之后要去思考的事情,而也只有当儿女出生之后,父母才能成为一个父母,父母是在做父母的过程中成为父母的。

当孩子出生之后父母才成为了父母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家庭。在女儿2周岁的时候,女儿还不会说话,母亲很着急,而父亲和奶奶说孩子没事,只是孩子说话晚而已。这位母亲半信半疑。过了一段时间母亲想让女儿去上幼儿园,所以母亲就跑到幼儿园那里询问,到了那里,老师发现这个小女孩不会说话,也不看人,对周围的一切不感兴趣,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好像没有在这个环境里似的,而其他同年龄的孩子几乎可以说一个小短句子了,与人有目光交流,与他人互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幼儿园老师建议这位母亲带女儿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是自闭症。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心急火燎的带孩子去了医院,医院儿科检查测验后诊断女孩有自闭症倾向,需要及时干预。母亲就带着女孩到了一个康复中心,在进行语言康复,各方面教育进行的同时,开展了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和母亲、女儿同时开展工作。在这个工作中,在和心理咨询师的谈话过程中,母亲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当母亲。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也很爱自己的孩子,父亲也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却变成了这个样子,为什么呢?在一周岁多的时候,孩子还可以喊:妈妈、爸爸。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女孩的发声越来越少。回忆这半年家里发生的事情,因为这个冬天家里新开了一间商店,所以这位母亲和父亲都很忙,忙着店里的事情,几乎顾不上和女孩说话,就让女孩自己待着,而且因为是冬天,外面天气寒冷,怕孩子感冒就没让她出门,也没有跟其他小朋友玩。家里只有爷爷帮着照顾孩子吃吃喝喝,爷爷属于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也很少跟孩子说话,所以这个孩子总是一个人坐着。就这么在家里待了一个冬天之后,原来学会的"爸爸妈妈"这两个称呼也不喊了,几乎不再发出言语。而且爸爸妈妈家里家外来来走走,她也没有什么反应。

第二件,这位母亲脾气急躁,自己也不太爱和他人交往,喜欢在家里待着。什么事情都嫌女儿做的慢,而且她的育儿观念里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事情最好让她自己做,都是妈妈代替女儿做,这个妈妈还不知道在给孩子食物的同时,一定要和女儿说话,要经常给女孩介绍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都有些什么事物,家里有些什么人等等。

第三,这位母亲意识到她和丈夫的关系出了问题,夫妻之间各忙各的,结婚之后她和婆婆关系不合,所以她和丈夫的关系很紧张,尤其孩子出生后就更少交流,几乎不说话,一说话就想吵架就干脆不说话。

第四,父亲的脱离。这位父亲喜欢玩手机,大部分时间在商店工作,回家以后,自己玩手机,跟女孩说话非常非常少。

家庭整个环境隔膜冷淡没有交流,小女孩几乎听不到什么话语。所以,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地跟外界失去了联系。

在儿童早年,如果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小孩子的一些能力就会自然发展出来,对父母的认同,和母亲产生连接,交流,眼神注视,咿咿呀呀的语言互动,有许多非言语的交流,并且亲子之间的交流慢慢可以轮转:父母说完话,孩子说话,然后父母接着说,再接着孩子接着咿咿呀呀。1.5岁-3岁之间,父母和孩子间的交流是顺滑的,一开始,孩子会跟随父母交流,父母是交流的发起者;随着孩子的长大,慢慢地是父母跟随孩子的交流,孩子是交流的发起者。孩子对父母产生依恋,建立安全感。如果,孩子语言发展困难,可能是早期亲子交流,尤其是母亲和孩子的交流发生了困难。许多父母们没有意识到这些的发生对孩子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作为父母,永远不要忽略孩子的请求,有时候不要忽略他的痛苦,他发展的水平,要找到一些词和一些话语,这些词和话语使之宽慰,并让他重新处在充分发展的动力中。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发展中的困难,保持对孩子持续发展的关注。这就是说,好多人在做了父母之后不知道怎样做父母,这是正常的,正是在孩子出生之后父母才成为了父母,也恰恰是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才"修炼"为一个成熟的父母。

当孩子出生之后父母才成为了父母

当这位母亲痛哭流涕地说出这些话以后,冷静下来,她能够去梳理和思考发生了什么。意识到了存在的这些问题,理解了孩子的孤独,她坚定决心,为了孩子首先改变自己和争取丈夫的改变,学习新的育儿理念、知识、模式和方法。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母亲自己首先柔软了起来,开始温柔对待自己的孩子,蹲下来,注视着孩子的眼睛和孩子说话,和孩子多沟通交流,有耐心的等待孩子的反应,持续回应孩子。她看了大量的育儿书籍,(之前她的育儿理念还是来自她自己的母亲,没有其他的知识),认真学习,改变做事方式,耐心耐心再耐心。同时争取丈夫一起来做咨询,夫妻之间的交流互动多起来,夫妻两个都主动改变自己,和家人互动交流,理解彼此,寻求沟通的新角度。家庭的气氛和沟通流动起来。带孩子去各个地方玩,结交各种小朋友,教女儿和小朋友怎么玩。

庆幸的是,父母的及时改变及时调整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由于孩子的年龄还处于关键的发育年龄阶段里,而且之前有发声的基础,经过了半年多的治疗康复,这个女孩慢慢开始看人,首先开始看心理咨询师,看母亲,从短暂一瞥,到有意识注视,然后和其他人有目光交流,发出简单的声音,到词语,逐渐变化发展很大。最后,这个女孩离开了康复中心,去到了普通幼儿园上学。全家人欢天喜地。

这是一例家庭及时调整,终于得以使孩子跳出自闭状态,又能够正常发展的案例。所以,如果父母想要一个孩子,从怀孕开始,到孩子出生,一直到6岁之前,是要知道这是一个人的人格和各种思维模式、交际方式正在形成,是发展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段6年的时光里,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合适的家庭生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6岁之前,家庭是主要的生长环境。所以,为人父母,首先要自己内心的真正成长,继而要承担起作为父母的责任,为了孩子一生的福祉担当起那些责任。我们的爱将孕育和培养一个一生幸福的孩子。

当孩子降临以后,父母成为了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