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不要再說「兩千多年歷史」!其實她擁有文明五千年

講城史,首先要講城的起源,城是人創造的,合肥城周什麼時候有人類活動軌跡,創造人類社會文明,這個問題已有明確答案,至少有五千年曆史。但是,“合肥二千多年曆史”,一直在書刊、媒體中時有出現。作為領導機關,首先必須清楚,這不僅是簡單地誤傳,而且嚴重束縛了對合肥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城建發展史的研究。

安徽合肥:不要再說“兩千多年曆史”!其實她擁有文明五千年

考古遺址證明,五千年前先人已創造了合肥大地歷史

合肥地區開發較早,在城東,有肥東大陳墩和城大墩、吳大墩、藥劉等;城西,有肥西古埂;城西北,有蜀山區塘崗等一批新石器時期的遺址,遺址發掘文物證明,不僅代表著5000年前合肥地區已有人類居住生活,而且創造了合肥大地歷史,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如塘崗遺址古聚落,從幹欄式到落地式,房周有防水坡與排水溝;主房一側帶有跨間(院落前身),是構建江淮傳統民居特點的前提;四合院五千年在我們這裡起源,今天,卻成為北京文化特色。在古埂發現陶網墜,說明五千年先人就衝破單純採集生活,已張網捕魚。大陳墩遺址發現稻粒結塊,是長江中下游種植水稻最早,玉琮的鑽孔技術和精湛製作工藝等。

安徽合肥:不要再說“兩千多年曆史”!其實她擁有文明五千年

夏商時期:屬揚州

這一說法,在《廬州府志》有明確記載。還有“桀奔南巢”的文獻和施水來歷傳說。在甲骨文中記載著合肥北為虎方及商系氏族遷移等文獻。

丁山先生在《甲骨文合集》6667,(中華書局1979年版)認為虎方即春秋時的“夷虎”。《左傳·哀公四年》《水經·肥水注》都有記載。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有明確標註。“夷虎”當淮水之南長豐一帶。

安徽合肥:不要再說“兩千多年曆史”!其實她擁有文明五千年

“虎方”(來源:《中國歷史地圖集》書影)

西周時期:合肥已是較強勁的軍事方國

1986年,在陝西安康縣城東王家壩遺址發現的西周史密簋,銘文共93字。稱合肥為盧方,與虎方一起,聯合其他方國,攻打周朝東方領土。長必一戰,受到周王朝聯軍左右夾攻,師俗率兵左攻,史密率兵右攻,盧、虎聯軍戰敗,被俘百餘人。盧、虎聯軍敢與周王朝作戰,說明當時軍力是比較強盛的。

安徽合肥:不要再說“兩千多年曆史”!其實她擁有文明五千年

戰後,周王朝獎勵參戰將領史密、師俗,鑄造了銅器史密簋,在銅器底部,記述周王命師俗和史密兩名將帥東征之事。

史密簋銘曰:隹(唯)十又一月,王令(命)師俗。史密曰:“東征。”敆(會)南屍盧、虎會杞屍(夷)、舟屍(夷),雚不折(墜),廣伐東或(域,國) 。齊 (師) 、族土(徒)、述(遂)人,乃執啚(鄙)寬亞。師俗(率)齊(師) 、述(遂) 人左,□伐長必。史密右,(率)族人、□白(萊伯)、 僰,周伐長必,(獲)百人。

顧棟高在《春秋大事表》曰:盧戎“後滅於楚,為廬邑”。李學勤在《史密簋銘所記西周重要史實考》(中國科學院研究生學報(1991.2)》中,虎方位於合肥北長豐境內;盧方,即盧國,《通典》“古廬子國也,春秋舒國之地”,今合肥也。

安徽合肥:不要再說“兩千多年曆史”!其實她擁有文明五千年

為什麼出現這場戰爭,在“師寰簋”銘文中有交待,合肥地區每年要向周王朝進貢大量紡織物(帛),因不服,而反叛,“弗跡我東國....左右虎臣,徵淮夷”。說明在周代,合肥紡織業已很發達。

商周時期:合肥是文化發達地區

肥西縣上派鎮出土的商周青銅器鑄刻銘文的文物,父丁觚,圈足內壁有銘文“父丁”,其上有族徽。戈爵,鋬內側腹壁有“戈”字銘文。說明文字形成之初,在合肥地區已得到快速應用與傳播。

安徽合肥:不要再說“兩千多年曆史”!其實她擁有文明五千年

春秋戰國時期:合肥屬於群舒

吳楚交戰百年,戰役三十餘次,在巢肥運河上及其旁戰役達到16次。徐、楚、吳三個方國為什麼要佔領群舒之地,一是這裡戰略地位重要;二是這裡物源充沛。

歷史沿革有文獻準確表述

在《廬州府志》第一卷開篇:“廬州本廬子國,春秋舒國之地”。廬子國是合肥政體沿革之始。

安徽合肥:不要再說“兩千多年曆史”!其實她擁有文明五千年

“廬州本廬子國,春秋舒國之地”(來源:《廬州府志》書影)

以上,是用歷史碎片將合肥歷史連接為五千年,而且沒有斷代。2013年3月21日,我就在這裡作講座,重點闡述了合肥歷史問題,4月2日《合肥晚報》以二個版面《他將合肥歷史推向五千年》,引起強烈反響,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今天只是重申。

安徽合肥:不要再說“兩千多年曆史”!其實她擁有文明五千年

《他將合肥歷史推向五千年》(來源:合肥市委宣傳部)

小結

綜上所述:考古遺址有文物、考古文獻有記載、考古文字有實證、歷史文化有脈絡、歷史沿革有文獻,合肥五千年曆史是無容置疑的。巢湖撤併合肥,只是加重合肥歷史的厚重度。

安徽合肥:不要再說“兩千多年曆史”!其實她擁有文明五千年

撰稿人許昭堂,號蒼山居士,筆名舒盲,男,61歲,舒城人。

安徽合肥:不要再說“兩千多年曆史”!其實她擁有文明五千年

許昭堂,男,1957年生,畢業於安徽醫學院。曾從事教師、外科醫生和衛生計生行政管理等工作,正處級。現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徽《旅遊﹒生活》雜誌副主編,李鴻章研究會常務理事,《合肥通史》編纂辦公室副主任,合肥財經學院客座教授。廬陽智庫·文化旅遊專家組成員、蜀山區歷史文化研究會專家指導組成員。長期致力於合肥地方歷史文化資料收集,曾發表《巢肥運河的形成與歷史演變蠡測》《建設合肥區域性特大城市歷史文化基礎與思考》《巢文化是合肥本土文化之根》《中國“家與國”起源地探析》等數十篇研究論文。出版發行《優生優育》、《巢湖史話》、《合肥城圖志》《影像李鴻章》,《李鴻章畫傳》,與許高彬合著《走近李鴻章》等著作。《2012城市發展—安徽》等多部著作錄用了本人相關文章。巢肥水道的研究觀點被寫進《合肥通史》,並被央視採訪拍攝。全國頂尖史學家、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以《讀許昭堂先生巢湖史話》為題,為《巢湖史話》一書作序,給予很高的評價。《影像李鴻章》走出了國門,被美國國會、澳大利亞、哈佛大學燕京、加州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收藏。


  • 作者:許昭堂(作者授權發表)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