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冠一怒爲紅顏,其實是對吳三桂的一個誤會,真相其實很簡單

吳三桂(1612——1678)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軍事將領。他的父親是錦州總兵,舅舅是明末大將祖大壽。吳三桂年少英挺,擅長騎射,18歲時就已經成名。就這樣一位優秀的傑出將領真的會為了一個紅塵女子,而出賣自己的國家嗎?其實真相遠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簡單!

衝冠一怒為紅顏,其實是對吳三桂的一個誤會,真相其實很簡單

吳三桂

崇禎四年(1631)年,後金皇太極率五萬人馬進攻明朝遼西的大淩河城,吳三桂的父親吳驤奉命率軍趕去救援,結果兵敗逃亡,導致守城大將祖大壽不得不棄城逃往錦州。此戰過後,吳三桂取代他的父親被提拔為錦州總兵。吳三桂治軍嚴格,手下精銳騎兵千人,被分成20隊,50人為一隊,每隊設一領騎官。傳說在戰場上,吳三桂在自己的鞋筒裡放著這20隊的名籤,一旦抽中那隊,就有該隊的騎官帶隊跟著他衝鋒陷陣,絕不含糊!可以說吳三桂手中這支鐵騎,是明末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鐵騎了。

後來在清軍入關的松錦之戰中,明軍陷入絕境。是吳三桂用蒙古投降者的計謀,從大路突圍,直奔杏山城,成為當時清軍包圍圈中少數突圍成功的明軍隊伍!相傳皇太極就十分佩服吳三桂的膽略計謀,曾發過感嘆:吳三桂果然是條漢子!若得此人才,何愁天下不歸我所有。(哎!誰也沒想到最終吳三桂還是歸了清朝,成為了遺臭萬年的“漢賊”)這是後話了!

衝冠一怒為紅顏,其實是對吳三桂的一個誤會,真相其實很簡單

松錦之戰戰略圖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李自成叛軍攻下大同、真定後一路殺向帝都北京。此時震動京師,崇禎皇帝決定放棄關外,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令他火速前來守衛京師。吳三桂當時是淮北以北所有明朝將領中實力最強的,統領著鎮守寧遠將近四萬兵力的正規軍。得到聖旨後,吳三桂卻是勉強答應,率領大軍進入山海關後緩慢推進。其實這個時候的吳三桂已經是不看好大明朝了,也許是他自己也有想著逐鹿天下的野心。民間傳說的,崇禎用他的家人和陳圓圓威脅吳三桂救援之事,導致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其中根本就沒有關聯!

衝冠一怒為紅顏,其實是對吳三桂的一個誤會,真相其實很簡單

李自成

而且他的家人當時被崇禎照顧的很好,根本就沒有被軟禁之類的!在吳三桂帶領大軍快要到達北京的時,這時候傳來噩耗,北京被李自成攻下了,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了。吳三桂便馬上點齊人馬返回了山海關,在那裡靜看風雲起!

衝冠一怒為紅顏,其實是對吳三桂的一個誤會,真相其實很簡單

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

其實當年陳圓圓最先見到是崇禎皇帝,後來才見到吳三桂。那個時候正值明朝末年,內有起義軍風起雲湧,外有滿人虎視眈眈,弄得大明朝廷搖搖欲墜,崇禎皇帝更是心神俱疲,這時崇禎皇帝被軍國大事攪得頭昏腦脹,根本沒有心思重結新歡,對陳圓圓只是欣賞,沒有收納之意。陳圓圓在宮中盤桓了兩三個月,終究沒能投入皇帝的懷中,周皇后只好打發她返回了田府。也是在田府,吳三桂前來拜訪的時候見到了陳圓圓,從此對陳圓圓也就上了心,這才有了吳三桂的紅顏知己!

衝冠一怒為紅顏,其實是對吳三桂的一個誤會,真相其實很簡單

真正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是李自成。李自成攻破京城後,也將當時留在京城的吳驤(吳三桂父親)及家人都作為人質。希望吳三桂投降他,由於吳三桂拖得時間太久,李自成就下令殺了吳驤和他的家人,野史中好像還記載著陳圓圓被李自成的手下李宗敏霸佔。這讓吳三桂是悲憤交加,父親被殺,愛妾被佔。在一番力量比對之後,吳三桂正式向清朝投降,放清軍入關,並聯合清軍擊敗了李自成。吳三桂也正式被清朝封為平西王!

衝冠一怒為紅顏,其實是對吳三桂的一個誤會,真相其實很簡單

後人對吳三桂的評價不一。大部分都認為是他的野心導致了明朝的滅亡,是他與清朝勾結,引狼入室才滅亡了漢人的統治!因此吳三桂也被釘在了“漢奸”的恥辱柱上!其實現在說來,吳三桂也只是有一時的野心,就像康熙年間出兵反清復明後的敗亡,這也是他當時的野心所致。另一個方面,促使他引清軍入關的舉動,也是因為家仇私恨,借刀殺人罷了。因為當時家人愛妾被李自成迫害,再比對他和李自成之間的力量懸殊後,借用清軍這把刀殺仇人而已!而“衝冠一怒為紅顏”也只是明末詩人吳梅村羞辱吳三桂所寫的詩《圓圓曲》中罵吳三桂的一句而已!

不過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始終是坐實了他“漢奸”的名分。就如錢謙益一般,有些錯犯了再去補救,也是無濟於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