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修行角度聊西遊,西遊記之修行第三回(1)

講西遊記第三回(1)

今日分享西遊記第三回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卻說美猴王榮歸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奪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武藝,教小猴砍竹為標,削木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進一退,安營下寨,頑耍多時。忽然靜坐處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驚動人王,或有禽王、獸王認此犯頭,說我們操兵造反,興師來相殺,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對敵?

須得鋒利劍戟方可。如今奈何?”眾猴聞說,個個驚恐道:“大王所見甚長,只是無處可取。”正說間,轉上四個老猴,兩個是赤尻馬猴,兩個是通背猿猴,走在面前道:“大王,若要治鋒利器械,甚是容易。”悟空道:“怎見容易?”四猴道:“我們這山,向東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廂乃傲來國界。那國界中有一王位,滿城中軍民無數,必有金銀銅鐵等匠作。大王若去那裡,或買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護山場,誠所謂保泰長久之機也。”悟空聞說,滿心歡喜道:“汝等在此頑耍,待我去來。”

好猴王,即縱筋斗雲,霎時間過了二百里水面。果然那廂有座城池,六街三市,萬戶千門,來來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悟空心中想道:“這裡定有現成的兵器,我待下去買他幾件,還不如使個神通覓他幾件倒好。”他就捻起訣來,念動咒語,向巽地上吸一口氣,呼的吹將去,便是一陣狂風,飛沙走石,好驚人也:炮雲起處蕩乾坤,黑霧陰霾大地昏。江海波翻魚蟹怕,山林樹折虎狼奔。諸般買賣無商旅,各樣生涯不見人。

殿上君王歸內院,階前文武轉衙門。千秋寶座都吹倒,五鳳高樓幌動根。風起處,驚散了那傲來國君王,三市六街都慌得關門閉戶,無人敢走。悟空才按下雲頭,徑聞入朝門裡,直尋到兵器館武庫中,打開門扇看時,那裡面無數器械,刀槍劍戟,斧鉞毛鐮,鞭鈀撾簡,弓弩叉矛,件件俱備。一見甚喜道:“我一人能拿幾何?還使個分身法搬將去罷。”好猴王,即拔一把毫毛,入口嚼爛。噴將出去,念動咒語,叫聲“變!”變做千百個小猴,都亂搬亂搶,有力的拿五七件,力小的拿三二件,盡數搬個罄淨。徑踏雲頭,弄個攝法,喚轉狂風,帶領小猴,俱回本處。

卻說那花果山大小猴兒,正在那洞門外頑耍,忽聽得風聲響處,見半空中丫丫叉叉無邊無岸的猴精,唬得都亂跑亂躲,少時,美猴王按落雲頭,收了雲霧,將身一抖,收了毫毛,將兵器都亂堆在山前,叫道:“小的們!都來領兵器!”眾猴看時,只見悟空獨立在平陽之地,俱跑來叩頭問故。悟空將前使狂風搬兵器一應事說了一遍。眾猴稱謝畢,都去搶刀奪劍,撾斧爭槍,扯弓扳弩,吆吆喝喝,耍了一日。

次日,依舊排營。悟空會聚群猴,計有四萬七千餘口。早驚動滿山怪獸,都是些狼蟲虎豹,麖麂獐豝,狐狸獾狢,獅象狻猊,猩猩熊鹿,野豕出牛,羚羊青兕,狡兒神獒各樣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來參拜猴王為尊。每年獻貢,四時點卯。也有隨班操演的,也有隨節徵糧的,齊齊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鐵桶金城。各路妖王,又有進金鼓,進彩旗,進盔甲的,紛紛攘攘,日逐家習舞興師。

美猴王正喜間,忽對眾說道:“汝等弓弩熟諳,兵器精通,奈我這口刀著實榔槺,不遂我意,奈何?”四老猴上前啟奏道:“大王乃是仙聖,凡兵是不堪用,但不知大王水裡可能去得?”悟空道:“我自聞道之後,有七十二般地煞變化之功,筋斗雲有莫大的神通,善能隱身遁身,起法攝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門,步日月無影,入金石無礙,水不能溺,火不能焚。那些兒去不得?”四猴道:“大王既有此神通,我們這鐵板橋下,水通東海龍宮。大王若肯下去,尋著老龍王,問他要件甚麼兵器,卻不趁心?”悟空聞言甚喜道:“等我去來。”

好猴王,跳至橋頭,使一個閉水法,捻著訣,撲的鑽入波中,分開水路,徑入東洋海底。正行間,忽見一個巡海的夜叉,擋住問道:“那推水來的,是何神聖?說個明白,好通報迎接。”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聖人孫悟空,是你老龍王的緊鄰,為何不識?”那夜叉聽說,急轉水晶宮傳報道:“大王,外面有個花果山天生聖人孫悟空,口稱是大王緊鄰,將到宮也。”東海龍王敖廣即忙起身,與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出宮迎道:“上仙請進請進。

”直至宮裡相見,上坐獻茶畢,問道:“上仙幾時得道,授何仙術?”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後,出家修行,得一個無生無滅之體。近因教演兒孫,守護山洞,奈何沒件兵器。久聞賢鄰享樂瑤宮貝闕,必有多餘神器,特來告求一件。”龍王見說,不好推辭,即著鱖都司取出一把大捍刀奉上。悟空道:“老孫不會使刀,乞另賜一件。”龍王又著鮊太尉領鱔力士,抬出一捍九股叉來。悟空跳下來,接在手中,使了一路,放下道:“輕!輕!輕!又不趁手,再乞另賜一件。

”龍王笑道:“上仙,你不曾看這叉,有三千六百斤重哩!”悟空道:“不趁手!不趁手!”龍王心中恐懼,又著鯾提督、鯉總兵抬出一柄畫杆方天戟,那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見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丟幾個架子,撒兩個解數,插在中間道:“也還輕!輕!輕!”老龍王一發害怕道:“上仙,我宮中只有這根戟重,再沒甚麼兵器了。”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龍王沒寶哩!你再去尋尋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價。”龍王道:“委的再無。”

正說處,後面閃過龍婆龍女道:“大王,觀看此聖,決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豔豔,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龍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麼改造,送出宮門便了。”老龍王依言,盡向悟空說了。悟空道:“拿出來我看。”龍王搖手道:“扛不動!抬不動!須上仙親去看看。

”悟空道:“在何處?你引我去。”龍王果引導至海藏中間,忽見金光萬道。龍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鬥來粗,二丈有餘長。他盡力兩手撾過道:“忒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說畢,那寶貝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悟空又顛一顛道:“再細些更好!”那寶貝真個又細了幾分。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唸,手顛著道:“再短細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長短,碗口粗細。

你看他弄神通,丟開解數,打轉水晶宮裡,唬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龜鱉黿鼉皆縮頸,魚蝦鰲蟹盡藏頭。悟空將寶貝執在手中,坐在水晶宮殿上,對龍王笑道:“多謝賢鄰厚意。”龍王道:“不敢,不敢。”悟空道:“這塊鐵雖然好用,還有一說。”龍王道:“上仙還有甚說?”悟空道:“當時若無此鐵,倒也罷了;如今手中既拿著他,身上更無衣服相趁,奈何?你這裡若有披掛,索性送我一副,一總奉謝。

”龍王道:“這個卻是沒有。”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龍王道:“煩上仙再轉一海,或者有之。”悟空又道:“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萬告求一副。”龍王道:“委的沒有,如有即當奉承。”悟空道:“真個沒有,就和你試試此鐵!”龍王慌了道:“上仙,切莫動手!切莫動手!待我看舍弟處可有,當送一副。

”悟空道:“令弟何在?”龍王道:“舍弟乃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是也。”悟空道:“我老孫不去!不去!俗語謂賒三不敵見二,只望你隨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老龍道:“不須上仙去。我這裡有一面鐵鼓,一口金鐘;凡有緊急事,擂得鼓響,撞得鐘鳴,舍弟們就頃刻而至。”悟空道:“既是如此,快些去擂鼓撞鐘!”真個那鼉將便去撞鐘,鱉帥即來擂鼓。

今日西遊記分享完畢

師父

悟空道:“我自聞道之後,有七十二般地煞變化之功,筋斗雲有莫大的神通,善能隱身遁身,起法攝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門,步日月無影,入金石無礙,水不能溺,火不能焚。那些兒去不得?”

問:這一段你們想起什麼經來?

悟心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學修鯤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

迴風混合,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一紀飛昇。

智者易悟,昧者難行。

履踐天光,呼吸育清。

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氣合其真。

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

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

不凋不殘,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

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

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

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誦持萬遍,妙理自明。

師父

上天有路,入地有門,步日月無影,入金石無礙,水不能溺,火不能焚。這一段是悟空說他的筋斗雲莫大的神通,能隱身於金石?遁身於水火?還是指72地煞變化?

問:能入石飛形,能水不溺,入火不焚的是什麼

小·敬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氣合其真。

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

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師父

神能飛形,怎麼飛形法?

好猴王(心王登基主位,元神真心為王),

急縱筋斗雲(元神能飛形神足通瞬間至),

霎時間過了二百里水面(一為二,統一而對立)。

果然那廂有座城池(一生二生三生萬物,城池代表萬物),

六街三市(六道三界),

萬戶千門(萬類千象之色有世界),

來來往往(萬相生生滅滅眾生輪迴不已),

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眾生在眼中看到的信以為真,黑暗中看不到的蒙惑不知)。

悟空心中想道:“這裡定有現成的兵器,我待下去買他幾件,還不如使個神通覓他幾件倒好。”(心本清靜,因心有所求所要,欲妄心起)他就捻起訣來,念動咒語,向巽地上吸一口氣,呼的吹將去,便是一陣風,飛沙走石,好驚人也。(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識心動法心則動,此心動三界造出。咒即心聲,巽為東南為風,心起念吹風成氣,法術成。世界萬物皆由氣凝聚而成。)

炮雲起處蕩乾坤(炮雲指炮火戰禍墮六道之禍,一念識心動乾坤被雲遮),

黑霧陰霾大地昏(妄心擾而神不清欲心牽心不靜,無明障起如黑霧,煩惱妄想如陰霾,天門閉地戶開)。

江海波翻魚蟹怕(江海喻心神,心不靜神不清如江怒潮海狂嘯魚蟹不能安心生存,人心失清靜亦不能安生,憂苦身心),

山林樹折虎狼奔(山林喻心神,心不靜神不清如山崩樹毀虎狼不能安心生存,人心失清靜亦不能安生,流浪生死)。

諸般買賣無商旅(商旅萬相皆虛妄終歸空無,是謂無商旅),

各樣生涯不見人(人間萬相皆假相終無空無,是謂不見人)。

殿上君王歸內院(真心之王退位隱藏於內院不為人知),

階前文武轉衙門(識心主位,心不清靜,自此衙門事多)。

千秋寶座都吹倒(真神寶座猶如吹倒,真心退位,坐不寶座,不能長生不老),

五鳳高樓幌動根(五氣不能朝元而因識心耗損動精氣神之根本,人於是生了就死)。

那裡面無數器械:刀、槍、劍、戟、斧、鉞、毛、鐮、鞭、鈀、撾、簡、弓、弩、叉、矛,件件俱備。(16種兵器喻16知見。十六知見:一我者知見,起我我所。二生者知見,如父有子。三受者知見,命根成就。四命者知見,能舉事故。五有情者知見,蘊和合生。六養育者知見,因緣故長。七眾數者知見,諸法有數。八人者知見,妄計我是人。九作者知見,手足能所。十使作者知見,力能役他。十一起者知見,作後世業。十二使起者知見,亦令他作。十三受者知見,苦樂果現。十四使受者知見,厭於苦樂。十五知者知見,五識名知。十六見者知見,目觀色像。)

中國講究十八般兵器,但西遊記中偏偏講了十六種,因為要暗喻十六知見。

眾生就是因為這16知見而起一切煩惱妄想,於是顛倒夢想,認假為真,執幻為有,若能破此16知見,就能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知見上的錯誤引導眾生走上錯誤的道路而流浪生死,憂苦身心,輪迴不已。

悟空將16知見兵器全都拿走了,說明他由本來的清靜心開始犯了全部的16知見,開始要流浪生死了。

西遊記講了原靈原猴靈猴的誕生——再地賦以命學會人道開啟心識——心識開啟識心動無明起真心退位乾坤顛倒流浪生死——遇唐僧轉識成智要借假身修真——修真功成,人身退轉,功成身退,圓滿,雖言得道,實無所得。

道德經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能持有並做到盈滿極致,仍是色有,終將滅亡歸於空無。既然如此,不如在最初之時就保持空虛,不使之盈滿,這樣就可以令色有滅亡的結局,被掐死在萌芽時);揣而銳之,不可長保(能揣有並做到銳利難擋,厲害到這種程度,仍是色有,亦將滅亡歸於空無,不如在最初之時就保持柔和,不使之銳利,這樣就可以令銳利滅亡的結局,被掐死在萌芽時)。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亦是色有,終將滅亡歸於空無不能守之,與其在世間為富貴載波勞碌一生最終守不住,白忙一場,不如退而求儉樸平凡,這樣就可以令白忙富貴一場的結局,被掐死在萌芽時);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有錢有權驕傲自大,也是色有,終滅亡歸空無中,驕傲帶不走,一反而我慢而下地獄,生時驕傲,死入地獄受極刑之苦還驕傲什麼,與期驕傲我慢給自己留下禍根下地獄,不如在此驕傲萌芽之時就掐滅它,退而守住謙虛卑下,此禍即消)。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以做到以上這些,大功告成,什麼功成了?持盈揣銳守金自傲這四樣消滅在萌芽時,於是無有能滅亡你的,於是就不再有生滅了,於是能不生不滅了,這個功成了。身退,色身退,此道功成,無形無相無我無名,故無色身,色身退滅,真身顯現功成)。

道德經功成身退這一段,其實就是在講,修行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最初的真心之位,勿做多餘的畫蛇添足之舉,如此,就真心道功成,妄心色身退。

持有不止不讓、爭而銳勢不斂、富而存之不施、驕而橫之不謙,這些就是畫蛇添足多餘的人為之事之求之作,去掉這些,本真自現,真道功成,幻身自退。

天之道,至簡,只是斬去這些多餘,即是得道。

今天沒怎麼讓大家討論,主要由我直接講了,是因為這一大段大家不好討論,不易契入主旨,反而浪費了時間。

“次日,依舊排營。悟空會集群猴,計有四萬七千餘口。”

問:為何是四萬七千這個數字?

問:吃了地仙之祖鎮元子的人參果,能延壽多少年?

那人參果聞一聞增壽360年,吃一顆增壽四萬七千年。這個數字與花果山群猴四萬七千口,有玄機啊。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記載:在萬壽山五莊觀。有棵靈根,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該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以成熟。人若有緣,聞一聞能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能活四萬七千年。

再問:鎮元子是誰,為何:“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再問:人參果樹生於何時?此人參果樹,是天地靈根,開天闢地時生出來的一棵靈樹。

此樹長滿的果子皆是人形。想到什麼了麼?再提示一下:鎮元大仙,住哪裡?原靈是誰創造的?

鎮元子,地仙之祖,亦是原靈之祖,一切的原靈皆是地仙體,也是散仙,散珠於天地之故為散仙。人參果樹生於開天闢地之時,而原靈也是生於此時,人參果就是鎮元子的化身體或象徵體,此樹就是鎮元子,樹上結的象嬰兒的人參果就是由鎮元子繁衍散珠而生的九六原靈。因為是玄玄先天祖炁一炁化三清再化五老,五老再造原靈,故爾鎮元子住五莊觀,就是五方五老觀。

問:此人參果樹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三千成熟,共結多少個果子?

學修心

30

師父

為何是三十?

天一 地二 天三 地四 天五 地六 天七 地八 天九 地十,加起來是五十五,即天地之數。1+2+3+4+5+6+7+8+9+10=55

偶數為地數,單數為天數,偶數相加得30,故地數30;單數相加得25,故天數25.

這個是前幾天專講過的,這裡略講一下,若詳細瞭解請翻看記錄。

地仙之祖,地上靈樹,自然要用滿地數,故結人參果30個。

鎮元大仙是原靈之祖,也就是那個盤古。所以因其本體就是混元祖炁,故與三清為朋友,與四帝為故人。九曜九星、元辰七星都遠遠要比原靈創造出來的時間要晚太多,故是晚輩。

當初西王母取出原靈一看,男嬰是盤古,女嬰是玉女,相抱。此是一體二面,一體自含雌雄。盤古就是玉女,玉女就是盤古,當原靈要衍化時,雌雄開始生人參果,即生無數的原靈,散珠於天地間。

悟空能與鎮元拜為金蘭兄弟,為何不是拜成師徒呢?因為樹果就是人參果樹,悟空是樹果,鎮元子是人參果樹。所以他們本是一體,故拜成金蘭兄弟。

鎮元子如大海,悟空好比海中的一滴水。就是這麼個關係,海散珠無量個水滴,如鎮元子盤古散珠無量的原靈充於天地間。

關於盤古的傳說,頭髮化樹林,血液化河流,肌肉化大地,眼睛化日月等等,這世界間的一切都是盤古鎮元子衍化形珠而成。

問:鎮元子連三清都不拜,為何偏偏寫了天地二字供奉著呢?

因為原靈若沒有天地,將生存於何處?故供天地,只為生存必須。

童子跟悟空說這天地也是家師虛捏的,這在講天地雖有因由供奉,但這天地及天地間一切都是虛妄的,莫要認假為真執幻為實。

學修萼

看來原靈也有滅的可能

師父

學修萼,原靈在無極境內,好好看記錄吧,別亂想

師父

問:人參果要打下來吃,為何只能用金器?土地道:“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時必用金器,方得下來。打下來,卻將盤兒用絲帕襯墊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壽。吃他須用磁器,清水化開食用。

人參果是金丹,這點在講原靈創造時講過了,金丹必須要金器敲,是在暗示此果是金丹聖果。

吃時得放在磁器中化水而食,原靈創造時,是在紫砂鍋瓷器鍋中煉出來的,到甘露撒須彌後才煉成的,怎麼造出來的,就得怎麼吃。

遇土而入,大聖方才打落地上,它即鑽下土去了。這個土有四萬七千年,就是鋼鑽鑽它也鑽不動些許,比生鐵也還硬三四分。

這麼硬的土是什麼土,且有四萬七千年?

“悟空會集群猴,計有四萬七千餘口……各樣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來參拜猴王為尊。每年獻貢,四時點卯。也有隨班操備的,也有隨節徵糧的,齊齊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鐵桶金城,”

四萬七千(須彌山四周有眾生所居的四大洲,圍繞須彌山有七重金山,因放金色光明故稱金山。)

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鐵桶金城(七金山與須彌山間的七海內海,充滿八功德水,七金山外隔著鹼海外海,有鐵圍山,鹼海中有東西南北四大洲。

須彌山及七金山皆為方形,只有鐵圍山是圓形。

這個以須彌山為中心組合而成的的世界稱為一世界或一須彌世界。一千個須彌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倍的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總稱三千大千世界,此即為一佛的化境。這個世界就是一切有情眾生(六趣二十五有界的有情)所生存之地,所依止之處,也稱為器世間。

從修行角度聊西遊,西遊記之修行第三回(1)

這是須彌山

73洞妖王,是指72地煞,天罡是正氣所生,地煞是邪氣所生,地煞現,不是天故意為之,而是因眾生心邪感召而來。此時的悟空先是動妄心盜取兵器,開啟煞性邪心,故回返花果山後,感召來72洞妖王,與之同流和汙。於是,悟空開始墮落於器世間中。開始輪迴了。

五莊觀中人參果樹下的土有四萬七千年,是指此樹位於須彌世界器世間中。

人參果吃一個增壽四萬七千年,是說雖能增壽,但然在這個須彌世界中不能解脫。

群猴共有四萬七千餘口,是說原靈散珠之數皆在這個須彌世界器世間中。

這些原靈就生存在須彌世界中。

三千大千世界,此即為一佛的化境,這個境也被稱為道。修行界有一句道外還有無數個道,是指一佛化境的世界是一道,無量的佛化境,就是無量的道,是謂道外有道。

佛即道,故這麼說。一佛是一道,無量佛無量道。而其實呢,一佛即是無量佛,一道即是無量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太陽月亮星辰,處於須彌山的半山腰處,離山頂遙遠著呢。

妙真御

哇哦,前路漫漫。世尊就是去追求更好的道麼?

師父

妙真御塵,如果你能理解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剛才講的一佛即無量佛就能明白了。

一個硬盤,本是一,是因為你的需要強自化分了cdef各盤。這就如同一法界,被 化分十法界一樣。這個道理以前詳細講過,看記錄。

師父

四猴道:“大王既有此神通,我們這鐵板橋下,水通東海龍宮。”鐵板橋,是什麼?

西遊記:“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裡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

此水是通東海龍宮的,通東海的。如果水簾洞是口,那麼……

依提示來參

精氣位於下丹田,而唾液眼淚汗水亦精水所化之物。水簾洞是口,津液是洞出流出的瀑布水。鐵板橋在水簾之上,水從橋下流過,這個橋就是鵲橋,津液從鵲橋生出再從口中流下,如瀑布。而這些津液皆是從下丹田腎水中化生而出,故此水簾洞通東海龍宮。

師父

學修止 如果口是水簾洞, 那麼 猴子的王座 是哪個部位呢

小說中以一種別樣的手法來暗喻事物,有時是分列式的,不是象積木式的。每一個系列分段,若能全局統一的看問題,就豁然開朗了。不然,就失去了小說的靈動性。

師父

一部西遊若了悟,盡矣。

西遊記之修行第三回(1)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