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關註:三四線縣城存在模式

Kopu導讀:那些原來迫於生存壓力,逃離北上廣的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最終又迫於壓力回去北上廣,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始終是橫亙在小鎮青年心中最不可示人的痛。但現如今的縣城,真的是一蹶不振,亦或是無產業支撐的嗎,也許,小縣城的未來正在到來。

三四十萬的人口,二十分鐘車程的核心城區,隨便走在路上便有三五熟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不緊不慢數著陽光的生活等等,這也許是存在於很多人心中的小縣城最初的模樣,溫和又市井,包容又八卦。改革開放的腳步卻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文化融合的步伐也從沒卻步過,縣城開始發生著令你匪夷所思的變化。不知何時起,小縣城有了第一家連鎖餐廳,第一家輕奢品牌店,第一家大型超市等等,這些正在改變以往落寞孤獨的小縣城。

Kopu城市關注:三四線縣城存在模式

Kopu解讀:融合,從基建開始

很多小縣城撤縣並市,伴隨著這個變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紅利也隨之到來。鐵路交通開始延伸,高速路也將縣城納入,在要想富先修路的時代,縣城交通體系的發展無疑是加強縣城與城市溝通交流最好的禮物。縣城之所以為縣城,核心是在於孤立,而未來這一切將不再存在。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就用特別直接的方式在小縣城快速的推進著,與周邊城市融合著。

基建提升除了外部交通的變革,內部交通也得到了同樣的改變。原本三縱三橫的縣城道路也緊跟著周邊城市發展的步伐建設成六縱六橫亦或八縱八橫。

Kopu城市關注:三四線縣城存在模式

Kopu解讀:產業,才能將人口留住

縣城除了交通不便需要改進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縣城人口。與北上廣等大城市外來人員爭相落戶定居相區別的是,外來務工人員和縣城的關聯性相當弱,更加不會帶動聯動消費,加上縣城現在也不菲的房價,在縣城買房紮根基本不存在,對於很多來縣城打工的人來說,縣城的戶口和房子不如老家的戶口和房子來的踏實。他們忍受不了北上廣的壓力和孤獨,退而求其次選擇小縣城,賺到錢之後,最後依然會選擇回去,回到生養他們的那片土地。

另外值得回味的一點便是,原本縣城的小鎮青年,苦於小縣城缺少施展實力的戰場,於是嚮往大城市的繁華和夢幻的青年們,紛紛逃離縣城,撲向夢想中的城市。小縣城除了老師、公務員、銀行,能談得上公司的地方少之又少,要想留在縣城,可能最便捷的莫過於創業,結合縣城實際叫開店。於是,縣城街道邊漸漸開始出現奶茶店、服裝店、洋氣飯店、物流公司,雖然種類不多,數量頗少,儘管有些也只是曇花一現,但至少小鎮青年在努力留下些什麼,也許在未來的縣城,交通發達便利之後,大大小小的公司也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爭相綻放屬於縣城的光芒。

Kopu城市關注:三四線縣城存在模式

中國有六百多個城市,其中一二線只佔了4%,而構成中國的核心,都是一個個縣城。看似不溫不火的縣城,但大基建模式某種程度上真正意義上改變著這些城市的未來。但路網的發達可能會導入人口,同時也會出走人口,實則發展的核心在於供給端,這個城市供應什麼樣的產品留住人,這個城市提供什麼樣的收入留住人。我們反思為什麼棚改可以在三四線城市這麼大力度的執行,歸根到底,棚改讓大量縣城裡的人有額外的收入,然後可以留住人。一線城市全面限制人口,二線城市搶人大戰,三四線的縣城,就看怎麼對待這一群土著了。棚改是一個手段,就是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小鎮的未來,其實都在自己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