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時刻》:最漆黑的夜裡,才有最耀眼的光

如果說電影是基於現實的藝術衍生品,那麼旨在反映真實歷史事件的電影,其成功的定義大概就在於無論從什麼角度出發,能夠將一個宏大的歷史和歷史洪流下的人,或側面或正面,或社會或個人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幫助觀眾穿越回到另一個時空,感受到那個年代的脈搏。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至暗時刻》無疑是一部成功甚至偉大的作品。

《至暗時刻》的開頭很有特點,當肅穆佇立的軍隊配合著沉默的字幕出現時,你就知道這電影裡沒有輕鬆的故事講給你聽了,緊湊出現的背景介紹迅速將觀眾拉進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

《至暗時刻》:最漆黑的夜裡,才有最耀眼的光

當德軍鐵騎閃電般席捲歐洲大陸時,英國的議會在幹什麼?混亂喧囂的爭吵攻擊,前首相被迫辭職,英國走在時代的十字路口前途未卜,浮躁的氣息裡隱藏著威脅的逼近,所有人如同受驚的鳥一樣縮起頭顱,異想天開期待和平解決危機,浮躁的氣息裡隱藏著威脅的臨近。正所謂大破大立,生死存亡之時,“從託兒所就夢想成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在不斷失敗後。終於成為了岌岌可危的日不落帝國的掌舵人。

影片對丘吉爾的切入點很有意思,可以看出導演是竭力將他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來塑造的,不同於歷史書上那個殺伐決斷的英國二戰領導人,偏執。酗酒,急躁,甚至在之前判斷上的不可靠是丘吉爾給不熟悉這段歷史的我的第一印象,不過即使有這麼多的缺陷,只有一點是他區別於他人最大的不同:當議員甚至前首相都在討論“要用任何方式恢復歐洲和平,包括和平談判”時,他傳達給其他人的信息只有一個:象徵“Victory”的V手勢,他從沒有想過向一個已經拔出刀的屠夫談條件議和,他的信念從未改變:我們只需要勝利。

《至暗時刻》:最漆黑的夜裡,才有最耀眼的光

影片裡的臺詞和鏡頭十分考究,在舒緩又暗流湧動的氣氛引領觀眾前行,好像在這兩個小時中,我們也在懸崖邊的英國中等待救贖,其中有三個細節,讓我覺得這部影片真正做到了“於無聲處聽雷”,用客觀的角度敘述卻將影片感染力做到了極致:

,第一個鏡頭也是我最想說的,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前夕,對作為阻擊敵人力量的加萊市駐軍的刻畫。一分鐘不到的長鏡頭,將軍穿過昏暗房間裡呻吟的傷兵們,當他讀到丘吉爾發出的“絕不能撤退”的命令時,沒有歇斯底里,沒有憤怒,他仰起頭望向了天空,沒有說一句話。他在想什麼?是對手下士兵的愧疚,還是對再也見不到的親人的思念?導演把想象的權力殘酷地留給了觀眾,這部電影裡沒有血肉橫飛的戰場場面,但是這一幕真實的令人感到戰爭令人窒息的氣氛,那是從心底最深處連吶喊都吞沒的絕望。

《至暗時刻》:最漆黑的夜裡,才有最耀眼的光

第二個鏡頭,則是當丘吉爾在接連的受挫後對自己的主戰觀點產生質疑時,他聽從國王的意見,去地鐵中接觸最沉默也最有力量的那些人:英國的普通民眾。就像丘吉爾的妻子在影片開頭對打字員萊頓說的,丘吉爾並不是什麼大人物,“he is a man,like many other”,他強大到不會被任何事情干擾嗎?沒有,當加萊市駐軍全軍覆沒,他成為間接的劊子手;當政敵甚至整個英國政治界都在和他作對,反對他主戰的主張,他的語言不再有力而急促,他不再神采奕奕而是變得如同年紀一般蒼老。他選擇了走到民眾中,聽聽英國的人民到底期待什麼,是屈辱的向侵略者求和苟延殘喘,或者寸土不讓用血抗爭?當全車人“never”的聲音重新喚醒丘吉爾的鬥志,他終於明白自己應該做的決定了。他的眼淚是因為他明白,他並不孤獨,英國人民的心和他跳動在一起,無條件的支持他為了英國,為了歐洲的正義去戰鬥。

第三個鏡頭,則是兩個相似場景的呼應,當丘吉爾坐在車中上任首相,他在窗外看到的是舒緩的音樂中,晴朗天氣中不斷掠過的神情輕鬆地行人,“一點兒也看不出我們現在在打仗。”,第二個鏡頭,當丘吉爾開始猶豫考慮議和,即將在會議中宣佈時,坐車的他看見的是什麼?陰雨中不斷躲閃神情憂慮的行人,帶著希特勒面具奔跑的孩童。如果說整篇電影講述的是英國在二戰中的至暗時刻,那麼這一刻,毫無疑問是丘吉爾的至暗時刻,他經歷過那麼多的失敗,從未放棄的是自己的信念,但是在此刻,他要選擇放下自己堅持認為正確的道路,選擇妥協,這對於他來說,比死亡更加痛苦,而這遙相呼應的場景,也是他內心的寫照。

如果說所有電影,都試圖讓觀眾相信在場與場之間,鏡頭與鏡頭之間,那些被省略剪輯的時間是真實存在的,試圖讓觀眾進入電影構造的真實世界。那麼《至暗時刻》毫無疑問成功了。你看到了丘吉爾,那個頑固到寸土不讓的老頭子,從歷史書中跳了出來,他猶豫過,失敗過,妥協過,和一切上了年紀的人一樣普通。但是最後他做出決定的那一刻,歷史因為他有了一些不同,原因無他,只因為他相信“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可貴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

《至暗時刻》:最漆黑的夜裡,才有最耀眼的光

“於是城門的守將賀拉提斯這樣說,對於世上的萬物生靈,死亡遲早會降臨,要為守護先祖的遺骨與信仰的神殿,去直面強敵併力戰而亡。”謹以此句送給所有二戰中為了正義英勇作戰的士兵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