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朋友圈的「旅遊鄙視鏈」,你在哪一級?

假期旅遊是一種憂傷,不出門難耐心中對詩和遠方的呼喚,出了門難耐膀胱裡對床和廁所的渴望。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假期旅遊其樂無窮。

在各式各樣的出行中,一條鄙視鏈在暗流湧動,它在人們討論旅遊這件事的時候就已經產生,它是朋友圈裡言不由衷的贊,和發自真心的“切~”。

01處在鄙視鏈底端的是郊遊

風靡朋友圈的「旅遊鄙視鏈」,你在哪一級?


早上慵懶地起床,準備好中午要吃的麵包礦泉水,興沖沖搭上了開向郊外的公交車。

這座山頭的草色很青,這條溝裡的水很綠,這棵樹上的果子,呸,不能吃。

早聽說郊外很美,一直沒機會出來看看,放放風箏,燒燒烤,趕緊拿出相機拍下幾張照片,分享給家鄉的親友。

難得能看到公司大門外的樣子,他們一定也想看看吧。

家裡的父老鄉親現在過得怎麼樣了呢?

老同學們喝酒的時候有沒有想起我呢?

曾經暗戀的姑娘現在長得還能看嗎?

什麼時候才能回鄉去看一看呢?

郊遊的人心中懷著對遠方的渴望,又迫於無奈無法遠行,思念家鄉又回不了家鄉。

他們的內心充斥著希望和心酸,五味雜陳。

02沒落的旅遊鼻祖是跟團遊

風靡朋友圈的「旅遊鄙視鏈」,你在哪一級?


跟團遊有足夠的實力鄙視郊遊。

浩浩蕩蕩的小紅帽大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全國著名的景點拍茄子打卡,洗劫或被洗劫一家又一家的“折扣”商店。

吃的是當地土特產,走的是流水席酒宴,起床聽號,排隊領票,上車睡覺,下車撒尿。

捧的是保溫杯,喝的是枸杞水,隨時隨地都不能忘了養生。

真正意義上的旅遊是近三十年的事了,古代能旅遊的不是王公貴族就是被貶的詩人,要不就是徐霞客或鄭和一類的人物,勞苦大眾只能上山砍柴時順便郊遊一下。

曾幾何時,跟團旅遊是一件風光無限的事情,結婚了跟團遊一下,升職了跟團遊一下,發財了跟團遊一下,過生日了跟團遊一下。不跟團遊一下,人生就不圓滿了。

然而三十年過去了,自駕遊,自由行越來越普及了,跟團遊仍然沒有擺脫景點打卡,導遊導購的舊模式。跟團遊逐漸被年輕人摒棄,成了老一輩人的夕陽紅了。

03自駕遊才有資格唱藍蓮花

風靡朋友圈的「旅遊鄙視鏈」,你在哪一級?


在自駕遊看來,跟團遊只是小打小鬧,只有自駕才是旅行的真諦。

哪裡人少去哪裡,哪裡稀奇去哪裡,哪裡新鮮去哪裡,哪裡刺激去哪裡。

自駕遊者不屑於去景區打卡,他們要挑戰的是對靈魂的考驗,是對自由的追求。

去陝西不去兵馬俑,而去終南山;去雲南不去洱海,而去怒江;去西藏不去大昭寺,而去墨脫。

自駕遊者不屑於走平凡的路線,還沒跨完山河湖海,怎麼一邊唱著平凡之路,一邊向後輩吹著牛逼。

自駕遊者必然有著一技之長,要麼能攝影會修車,要麼能唱歌會彈吉他,要麼能畫得一手丹青,再不濟也是個文人騷客。他們不屑於用攜程、去哪兒,途牛、螞蜂窩這類網站才是他們的據點。

自駕遊者都有自己的圈子,在這個圈子裡,看見的都是藍天白雲,自然世界,建築奇觀,很少能看到他們本人的影子。在別人還在欣賞他們的作品時,他們已經踏上下一個前往目的地的路途,要不,就是在哪個人跡罕至的地方,正對著星空思考人生。

自駕遊者是一群在路上的人,他們的靈魂永遠不會停息。

04出境遊是為了征服世界

風靡朋友圈的「旅遊鄙視鏈」,你在哪一級?


出境遊者看來,跟團遊只是老年發呆,自駕遊只是文青在裝13,郊遊?郊遊也叫旅遊?

世界那麼大,不出國怎麼去看看。

早聽說外國的月亮很圓,不知道他們的月亮是橢圓還是正圓。

出境遊者在飛機起飛的失重感中,彷彿看到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人生的困厄在飛機上的他們看來,就是遺留在國內的霧霾,回國了再繼續嗆著,在國外就盡情享受著。

到曼谷芭提雅捏捏人妖的屁股;到夏威夷的人潮裡游泳;到印度街頭接飛餅;到比薩斜塔上扔鉛球,多嗨。

出了國門,就是世界人。要與世界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吃炸魚薯條沾番茄醬,牛排要三分熟的,紅酒一定要82年份的,不要每年消耗幾萬瓶那種82年的拉菲,再不濟佐餐也要82年的雪碧吧。

雖然不一定吃得慣外國的東西,雖然想念家樓底下的重慶火鍋,但此刻寂寥的星空,也好過霧霾中的霓虹燈。

05室內遊是旅遊鄙視鏈頂端的王者

風靡朋友圈的「旅遊鄙視鏈」,你在哪一級?


室內遊者是一群佛系修為已至幻境的得道高僧。他們以床為中心,遊走於廁所、廚房、臥室之間。在他們看來假期出門擠人潮,不是有圖就是虎。

室內遊者有兩樣護身寶器,電腦和手機。通過這兩寶器,他們便可上通天文,下曉地理,俯察山川地脈。他們身在室內,卻也時刻不放鬆自己的修行,電影、動漫、遊戲、新聞,他們在一個個思想的海洋裡遨遊。

他們瀏覽新聞:哪裡的遊客又被宰了,哪裡又堵車了,哪裡的物價又漲了,哪裡的遊客又卡纜車上了。他們暗自慶幸,默唸一句阿彌陀佛。

室內遊者裡也不乏財務時間自由的人士,他們避開高峰期的人群,選擇在淡季出沒於各地,用最從容的姿態,享受一人包場的感覺。

旅遊鄙視鏈雖然只是網友之間打趣自嘲的說法,但它也忠實反映了中國人旅遊觀念的演變,以及中國人民思想覺醒之後的精神進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