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俱樂部報名U23聯賽:中超10隊參加,北京國安拒絕

上週一,中國足協向中超、中甲、中乙各職業俱樂部發出今年12月舉辦U23聯賽的報名通知,到26日報名截止時,共有16傢俱樂部報名參賽,其中包括恆大、上港、魯能、蘇寧在內的10家中超俱樂部,關於“U23聯賽報名遇冷”的傳聞不攻自破。

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足協“豐富俱樂部人才儲備、為更多年輕球員創造實戰鍛鍊機會”的辦賽初衷與各俱樂部不謀而合。

16家俱乐部报名U23联赛:中超10队参加,北京国安拒绝
16家俱乐部报名U23联赛:中超10队参加,北京国安拒绝
16家俱乐部报名U23联赛:中超10队参加,北京国安拒绝

足協U23聯賽通知。

中國足協在上週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推出U23聯賽是為了進一步鍛鍊隊伍、發現人才,同時為各俱樂部註冊的U23球員提供足夠的比賽機會,儘快提升他們的實戰能力。

據瞭解,到26日零點報名截止時,共有16傢俱樂部確認報名參賽。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級聯賽當中,報名最踴躍的還是中超俱樂部。

共有10家報名,分別是廣州恆大、上海上港、山東魯能、江蘇蘇寧、上海申花、天津權健、天津泰達、大連一方、長春亞泰、河南建業

,這也為U23聯賽的首次舉行創造了條件。

北京國安由於隊中1997、1998年齡段球員較少,未報名參加此次聯賽。

按計劃,U23聯賽將於12月1日至31日進行,那個時候各級職業聯賽均已落幕。俱樂部絕大多數教練、球員都難得獲得休整的機會。

目前還有50名左右的U25球員參加國家男足集訓訓練營的長期集訓,直到12月28日才告結束,他們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U23球員。

此外,國家隊、國奧隊年底分別還有亞洲盃、奧預賽的備戰任務,其他年齡段國字號球隊也有集中備戰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國字號球員輸送大戶的幾家中超俱樂部以及後備梯隊建制並不充分的一些俱樂部能否組隊參加U23聯賽,在足球圈內一度成為疑問。

中國足協在設計U23聯賽的過程中也對可能出現的“俱樂部報名不積極”作出了預見,出於培養、鍛鍊俱樂部後備人才的考慮,最終還是決定推出這項新賽事,並通過放寬報名條件的方式鼓勵俱樂部積極參加。

比如,允許各俱樂部報3位超齡球員(1995年1月1日以前出生),各隊最多可報6名U19球員,其中U17球員不得超過2人等等。這樣既可以確保U23球員的出場率,同時也能確保賽事整體水平及公平性。

“允許報超齡球員主要是考慮每傢俱樂部都有踢比賽少的,而低齡球員也不能過多,這是因為足協還有U19的比賽,不能讓適齡球員過多分散精力。”知情人士說。

值得玩味的是,在U23聯賽報名期內,1999年齡段國青隊兵敗亞青賽賽場,他們連續7屆被擋在世青賽門外的慘淡現實再次將“青訓不力、人才匱乏”的嚴肅課題擺了出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足協絞盡腦汁給職業俱樂部後備力量提供更多的實戰機會也算明智之舉。相關人士解釋稱,“目前聯賽已經推出U23球員的上場規定,各俱樂部必然加強相關年齡段球員的儲備。但相當一部分U23球員受各種因素影響,並未在聯賽中獲得亮相機會。”

“這些資源的浪費實在可惜,所以足協才決定推出U23聯賽,讓更多的年輕球員能打上像樣的比賽,這樣他們的才華才不至於在冷板凳上被荒廢掉。”

據悉,除了10家中超俱樂部外,餘下6家報名俱樂部包括中甲的延邊富德、遼足、新疆隊和石家莊永昌,中乙的河北精英和青島中能。

至於中甲、中乙報名俱樂部相對較少。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相比於中超俱樂部,中甲在梯隊建設和人才儲備方面明顯遜色,報名參賽也的確力不從心。

隨著U23聯賽報名截止,中國足協職業聯賽部門近期也在加緊設計賽程和競賽規則。可以肯定的是,由於比賽要在12月內打完,因此全程採取循環賽制的辦法不現實,16支隊很可能將被分成4個組,按賽會制先進行小組賽,隨後再通過淘汰賽決出名次。

至於比賽地點,足協很有可能安排在氣候相對適宜的南方城市,比如昆明等地。

總之,這16支球隊至少給U23聯賽的首次舉辦打下了基礎,這項帶有試驗性質的比賽也有望成為考察U23球員整體水平的風向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