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做空日本經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謝應飛


美國認為日本經濟增長有原罪,是踩著自己的失敗走上經濟巔峰的。

我們看看日本經濟騰飛的時間和原因,就知道美國主觀上為什麼做空,如何做空了。

首先,擺脫國防包袱,受益於美國。日本經濟增長得益於沒有國防包袱。全部的人口產能都用來發展日本經濟。雖然日本對美國的軍事“保護”每年都要繳納一定的“保護費”,但是日本軍隊大量的人口在二戰後得到了釋放,專心於經濟發展。這個轉型所爆發的能量是巨大的。

再次,戰後嬰兒潮出現,源於美國支持。美國佔領日本之後,為了能夠阻擋所謂的“赤化”,也為了能夠應對冷戰開始,蘇聯的威脅,所以直接將日本作為東亞島鏈上重要的一環進行經營,經紀上給予的巨大的支持。尤其是糧食上的援助,讓日本迅速從二戰的敗局之中回覆過來,並且爆發了二戰後日本的嬰兒潮。

以上兩點是日本經濟得以在70-80年代騰飛的人口因素。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朝鮮、越南戰爭,沾了美國經濟扶持的便宜。就是美國幾次在亞洲的熱戰,需要日本的支持。比如,朝鮮戰爭的時候,日本作為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橋頭堡,其基本的民用工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機會,比如,當時仁川登陸美軍的後勤罐頭供應,就是由在日工廠負責灌裝、轉運的。越南戰爭的時候,日本已經可以給美軍提供大量的初級機械製品和工業製成品。如果沒有兩次戰爭的刺激,日本的經濟騰飛至少不會像現在這麼順利。

從人口、戰爭和經濟的角度看,美國人內心認為日本是藉助美國的失敗,才走上經濟騰飛之路的。

聞哥認為,這都是客觀情況,雙方都沒有否認。但是美國如果認為這是日本的原罪,那就有點不厚道了。因為日本發展的機會出現都站在互相利用的基礎之上,日本在這個過程中既做了幫兇,也獲得產業升級的機會,本就是一個公平的買賣。

但是美國國內沒有這麼想。當時美國國內參眾兩院是一致認為日本對美國是“經濟入侵”。

在這種思潮的背後是美國擔心日本饞食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產業鏈條的蛋糕。

初級工業產品加工和一般的農產品出口已經不能滿足日本的胃口。日本當時已經開始進軍產業鏈的頂端,也是利潤最豐厚的鋼鐵、汽車、高級機床設備研發、製造。而這些領域是美國、歐洲長期把持的肥肉,絕對不能讓日本進行“產業升級”。

美國和歐洲從1978年開始,就利用關稅壁壘反覆和日本打鋼鐵貿易戰和汽車貿易戰。但是最終的結果是,日本反而越打越強,在汽車製造領域站穩了腳跟。美國開始轉變方向,對日本最弱的金融領域下手。

日本的金融領域,走到80年代,有幾個軟肋,

第一,為了能夠刺激出口,賺取外匯,日元長期低估

第二,也是為了能夠儘快賺匯,同時為了擺脫對美國的過度依賴,日元對外資本開放程度高。海外有大量的日元。

第三,日本的經濟嚴重依賴外貿,也就嚴重依賴美元兌付。美元作為當時主導全球貿易的貨幣,日本必須保有大量的美元債券才能保證正常的外貿交易和兌付。

以上三個軟肋導致一個結果,日本當時的經濟對匯率特別敏感

同時,聞哥一直認為,日本是一個“非正常”國家,原因大家都懂得,是被套著狗鏈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政治、經紀上難免不受制於人。

美國正是看準了這個時機,邀請當時西方几個大國央行行長再拉上日本,在紐約時代廣場簽署了《廣場協議》。這份協議簡單說,就是參會的幾個國家統一匯率水平。美元進行貶值,其他國家或多或少的進行升值。其中,日元升值的力度是最大的。協議簽署之後,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從1:200迅速的升值到1:100左右。

升值過程的頭幾年,日本過的還是很滋潤的。因為升值帶來的是日本人可以四處是買買買了,比如藝術品、收藏品、古堡、酒莊。當時全球到處都有日本人買買買的身影。

但是支撐日本經濟騰飛的基礎,外貿行業收到了嚴重的打擊。大型財團為了保持利潤,降低成本紛紛選擇在中國、東南亞進行建廠。財富開始向大財團進行集中,而普通百姓的工作機會卻慢慢變少。這一切最終的爆發點是房價的最終下挫。

日本央行沒有全球治理的能力,但是日元卻提早全球化了。全球化的日元不但在全球買買買,在日本本地也買買買。由於房地產是貸款機構最優質的抵押品,因此很多銀行信貸機構都願意投資房地產,支持人們超前消費,尤其是抵押房產後超前消費。日本普通民眾的買房熱情迅速轉換為炒房致富的心態。信貸和房地產螺旋形的互相刺激,讓房價,尤其是東京附近的房價直線上漲。

但是大量的信貸機構和影子銀行所帶來的金融風險,沒有一個日本人有清醒的認識。這包括當時的日本央行行長和大藏省官員。在沒有經過審慎評估的情況下,日本央行宣佈提高利率,提前刺穿泡沫。

聞哥認為,刺穿泡沫的方向是對的,因為日本當時的經濟是坐在定時炸彈上,不是今天就是明天被引爆。但是方法過於簡單粗暴。直接提高利率的做法,日本在

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銀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 6%.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看似是緊跟美聯儲加息的政治正確,但是卻直接讓房地產、股市崩盤,劇烈動盪。

日本從此走上了漫長的衰退。並且經濟的衰退嚴重影響了人口的構成和國民的心態。

回過頭看日本二戰後的經濟大發展和衰退,每一步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

依靠外援-產業復甦-人口增長-經濟騰飛-產業升級-貿易摩擦-廣場協議-資產泡沫-加息刺破-經濟衰退。

聞哥認為,日本走過的老路,給中國最大的啟示,就是產業升級不能停,泡沫刺穿要適度,金融和實業哪個都不能少。


聞研文


上世紀50年代起,日本經濟復甦並開始高速發展,一直到80年代,日本GDP超過美國的一半並仍在高速增長,這讓美國認為日本威脅到了自己的經濟和美元霸主地位。之後,美國通過貿易制裁、日元升值、逼迫日本開放金融市場等手段使日本經濟泡沫被刺破,經濟發展長期停滯不前。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面對經濟上日益強大的日本,首先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美國製造業衰退的原因是美元對日元匯率過高,美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不利於美國產品的出口,應該降低美元對日元匯率,使日元升值。這本是經濟問題,然而美國利用自身的霸主地位使經濟問題政治化,逼迫日本升值,這給日本的出口產業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80年代中期,美國和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外匯市場被人為干預使得日元升值。美國的這一做法具有明顯的霸權思想,完全是人為操縱匯率,破壞了自由市場的原則。廣場協議簽訂當月,美元就貶值了一倍。日本本身就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內需不足,經濟發展對海外出口極為依賴,美國的這一做法,無疑擊中了日本的要害,使得日本出口競爭力嚴重削弱。

其次,美國以貿易摩擦為由,對日本半導體產業發起了調查,遏制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五年後,美國對日本又發起多個產業的調查,遏制日本新興產業的發展,使其美國在這些產業競爭中具有優勢。再之,美國迫使日本開放金融市場,國際上大量熱錢進入日本,助推了日本的資產價格,日本股市出現大量投機者,房地產經濟的虛假繁榮加速了日本經濟泡沫破滅。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經濟一度停滯不前,直到21世紀初才開始逐漸復甦。


環球網



但是美元的強勢局面一直沒有改變,美國就不斷地向日本,德國等盟國施加壓力要求聯合對市場進行干預,把“美元”合理調整到一個合適的匯率,美國在向暗示,如果日本不聯合行動,日本將成為美國的外匯操縱過的調查,日本向美國出口的汽車將被加徵高額的關稅,這等於是掐斷日本的脖子,沒有辦法,日本只能坐下來與美國談判,就日元升值,美元貶值的事宜磋商。最終簽訂了“廣場協議”。以美國為首的幾個國家開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兌200日元左右,跌幅20%。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

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對日本以出口為主導的產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為了要達到經濟成長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調降利率等寬鬆的貨幣政策來維持國內經濟的景氣。從1986年起,日本的基準利率大幅下降,這使得國內剩餘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產等非生產工具上,從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經濟。這個經濟泡沫經濟在1991年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便陷入戰後最大的不景氣狀態,一直持續了十幾年,給日本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當年日本號稱要買下世界,現在日本連自己國內的財產都保不住了。


橋本看日本


前幾天,日本政府公佈了最新的經濟數據,日本今年二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9%,超過了市場預期。對日本來說,1.9%的GDP增速已經值得拍手稱快了,因為這個國家正在經歷“失去的三十年”——日本的經濟增長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幾乎停滯,出現負增長也是常有的事。

日本GDP竟不如1995年,只因經濟被美國扼殺?

日本目前的GDP約為4.872萬億美元,但是二十多年前,日本的GDP曾經高達5.334萬億美元。1995年可以說是日本經濟的巔峰,當年日本的GDP達到了美國的69.9%(美國為7.664萬億美元),成為1945年以來世界上在經濟上最接近美國的國家。在那個時候,全球經濟學家都預言日本GDP會在十年內超越美國,日本自己也得意忘形了,甚至出了一本名為《對美國說不》的書!

但是,美國從1894年登頂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後,就對自己身後的追趕者非常警惕,對於日本經濟的突飛猛進更是無法容忍。為此,美國對日本這個追趕者痛下毒手,並且直接擊中了日本經濟的七寸之處——貿易。當時,日本的發展戰略是“貿易立國”,經濟增長非常依賴對外貿易,而對美國的出口佔據了日本出口總額的四成左右。

當時,美國先是揪住日美貿易逆差不放,挑起了與日本在服裝、電子產品、半導體等領域的貿易摩擦,逼迫日本做出讓步。更要命的是,美國還指責日本操縱匯率,並與日本簽訂了著名的《廣場協議》,導致此後的幾年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商品的競爭力也大打折扣,對日本的出口更是致命打擊。最終,外向型的日本經濟遭受重創,此後進入了長期的經濟停滯。

明年中國GDP也將佔美國7成?但我們絕非當年的日本!

中國經濟的比日本起步要晚得多,1995年的GDP只有7280億美元,還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但到了2017年,中國的GDP就佔到了美國的63.2%左右,預計2018年的佔比將達到70%。可以說,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當年的日本如出一轍,美國人在時隔23年後又一次感覺到後背發涼了!

那麼,美國會像當年對付日本那樣對待中國嗎?事實上,這一任美國總統已經在這樣做了,而且採用的幾乎是與當年同樣的招數——打擊貿易。這些年來,外貿對中國經濟的拉動效應非常明顯,而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則高達3700億美元。

不得不說,美國人的這一手段非常毒辣,通過打壓中國的對外貿易來影響中國經濟,輕者可以讓中國的GDP增速放緩,重者則會讓中國成為“下一個日本”,再也無力威脅美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那麼,中國是否會重蹈日本的覆轍,也陷入“失落的三十年”呢?

事實上,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擁有幾乎所有的工業門類,中國商品很難在其他國家找到替代品;中國對美出口僅佔出口總額的兩成不到,還是13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周旋空間巨大;況且,中國經過積極的經濟結構調整,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已經升至78.5%,如今的中國絕非當年的日本可比。中華民族擁有5000年的文明歷史,什麼樣的風雨沒經歷過,我們的崛起之路不是任何一個國家能夠阻擋的!


金十數據


當年,也就是80年代末,美國是如何做空日本經濟的那?從過程看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下面就來回顧下日本的經濟是如何從繁榮走向停滯的?

二戰後,隨著麥克阿瑟將軍的一份電報發出,“要麼給我糧食,要麼給我子彈。”美國拉開了對日本援助的序幕,當然不會白給援助,導致了日本在政治,軍事上都成了美國的附庸,這和美國能輕易做空日本經濟有很大的關係。

二戰後的日本,在軍事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全力發展經濟。在經濟發展上不得不承認,日本在這一點做的很成功,從二戰後糧食都要靠救濟,到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只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但也正是這快速的發展給日本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在很多行業把美國打的抬不起頭,搶佔了以前本屬於美國的市場,於是美國開始了做空日本經濟的計劃。

霸王條約第一步 對美自願出口限額及擴大進口

美國針對日本對自己本地企業威脅很大的行業,開出了霸王條約,出口限額。如在紡織、鋼鐵、電視、機床等行業,都被逼著執行自願出口限制;同時把美國的優勢行業如,電信、電子產品、醫療設備、藥品和木材等行業的市場對美國開放。由於美國在政治、軍事上對日本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日本沒辦法,只好人家怎麼說,自己怎麼做。這樣美日間的貿易逆差就開始減少。

霸王條約第二步 聯合西方五國推動美元對日元貶值

美國聯合了西方五國與日本簽訂《廣場協議》,其中最要命的一條就是要求日元主動升值。通過出口限額和擴大進口,對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已經打擊的不輕了,再加上日元升值,日本對美國貿易基本給掐斷了,成了單方面的美對日的貿易。這還是外部的,還有比這更恨的一步。

霸王條約第三步 美國把日本對外貿易的路被堵上後,又以安全為由,限制日本發展航空航天行業,這就限制了日本經濟結構向更深層次轉變的道路。日本只好搞起了遊戲產業,但國內大量的財富沒地方去,最後都流入了股市和房地產行業,本來就泡沫嚴重的日本樓市更是雪上加霜。由於股市和樓市的賺錢效應遠高於實體行業,因此大量的資金從實體經濟流向了虛擬經濟。當日本政府發現不妥,出手控制時已經晚了,最後日本的經濟從股市開始,再到樓市再到其它行業,被全面做空,最終有日本失去的20年之說。

日本被美國做空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國對日本政治的影響力,而這一點在我們國家,美國是不可能做到的。美國想讓我們走當年日本的老路,真是異想天開。

【我是纏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這事情要分兩步來講。這並不僅僅是美國單方面做空的問題;也與日本政府當時的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又過度印鈔的行為是大有關係的。


美國當時也面臨著解決鉅額貿易逆差的問題。當時的里根政府就想了一個大招,也就是聯合其他發達國家對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進行聯合干預。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五國在美國廣場飯店簽了個《廣場協議》,主要內容就是規定美元對日元、英鎊、德國馬克、法郎分別進行有秩序地貶值。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減少各國對美國的出口,而增加美國對各國的出口。“廣場協議”中特別規定日元與馬克應大幅升值以挽回被過分高估的美元價格。

“廣場協議”簽訂後,協議中的五國開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各國開始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

“廣場協議”之後,美元對日元和馬克貶值均達40%以上,英鎊與法郎也同樣有較大幅度貶值。連續十年,日元的升值幅度在5%以上。

這過程當中,日元的購買力急遽上升,使得日本人在全世界到處購買與投資,整個社會形成了巨大的投機心理;對房地產的投資也重於實業。所有人都在降低儲蓄,都在爭取各種貸款進行各種投機性的買賣與購買。最後就形成了巨大的泡沫經濟。泡沫一破滅,日本經濟就從此開始一蹶不振了。

這個過程真的是美國人在故意做空日本經濟,完全是美國人的陰謀嗎?其實不是。因為同樣馬克貶值40%以上的德國,並沒有出現問題。

為何偏偏日本出現了呢?原因恐怕還是日本人貪心不足蛇吞象。

其實,美元當時本來就估值過高,美元貶值與各主要貨幣的升值,應當來說是雙贏的,按照道理大家都不會吃虧。但是,日本人在這過程中,同時大印鈔票卻是自己搞出來的一大敗筆,這完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

我們有經濟學基本常識的人會知道,大印鈔票其實肯定是有通貨膨脹效應的。若就此來看,日元實際的升值其實遠遠不止是40%,所以日元升值的程度實際上跟德國馬克的情形還是不一樣的,肯定要誇張得多。德國人還是謹慎發鈔的。馬克對美元升值的40%,與拼命發鈔的日元對美元的40%升值的效果相比,當然其實不是一回事。

我們現在很難說當初日本為何在簽訂“廣場協議”之後,為何又不謹慎於印鈔量。貌似這在國際貿易中,也是一種能薅人家羊毛的手法。但實際結果是人家的羊毛最後並沒有真正薅到,但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幾乎給搞停滯了!只能說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建章看世界


經濟格局風雲變幻,日本經濟從騰飛到低迷,除了美國做空的外力因素,還因為自亂陣腳?

環球財經趣聞,帶你開心看世界,輕鬆學財經。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2703753837581647088, "vid": "v020049a0000bdfcc48m4cilqdsavrc0\

新財知社


當年,美國做空日本經濟這件事充滿了陰謀論。其實沒這麼複雜,主要是日本經濟存在巨大缺陷,恰好被美國看準了。最後美國以解決貿易問題為由,把這個問題點著了。根本原因是,日本經濟存在致命性缺陷,美國只是那個點火者。

二戰之後,結果幾年的恢復期。日本在1950年代開始,經濟開始長期快速增長。日本是一個國小地狹的國家,經濟兩頭再外,資源來自海外,產品主要市場也在海外,和今天的中國很想。加上日本的技術和生產效率高,因此日本的產品很有競爭力。比如汽車、電子等產品。

而美國卻是一個儲蓄率很低的國家,需要進口國外大量的產品。美國的需求和日本的產品一拍即合。到1980年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商品進口國和債券國。

當時的美國存在兩大“敵人”。軍事上蘇聯對美國壓力巨大,經濟上日本步步緊逼。當時,美國總統里根開始了他的偉大計劃——軍事上通過星球大戰擊敗蘇聯,經濟上通過貿易戰遏制日本。

為什麼是貿易戰呢?因為日本經濟的致命缺陷是經濟高度依賴外國市場,尤其是他的產品高度依賴出口。里根以日圓匯率可以低估為由,要求日本方面日圓升值。當然,美國也要求他的歐洲盟友匯率升值。

1985年,美國召集日本、西部德、英國、法國等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到1987年,美元對日圓、馬克、英鎊和法郎進行了大幅度貶值。日元和馬克升值超過了50%,英鎊和法郎升值接近50%。

奇怪的是,以上四國的貨幣都進行了大幅度升值,為什麼獨獨日本經濟後來收到了重創,出現了“失去的二十年”,而德國、英國和法國卻沒有呢?同樣,2005年人民幣對原匯率是8.2:1,今天升值到了6.3:1,匯率升值了30%,中國也沒有出現日本那樣嚴重的問題。

原因出在日本自己身上——日本過度寬鬆的貨幣市場。

1980年代末期,日本的寬鬆貨幣政策,造成市場流動性氾濫,大量的熱錢流向樓市和股市,日本資產價格一路走高。國際熱錢也大量湧入,進一步抬升資產資產價格。日本政府看到市場過熱後,開始收緊銀根,這一下不得了,那些靠銀行貸款炒樓和炒股票的人一下子失去了資金輸血。1990年,日本股市泡沫破裂,樓市介價格下跌,全日本一片哀嚎——經濟危機來了。

1994年,日本經濟總量達到巔峰,GDP達到4.8萬億美元,和20多年後的2017年經濟總量差不多。從1995年開始,日本經濟開始負增長,居民開始縮衣節食,通貨緊縮到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進一步打擊了日本經濟。本國經濟泡沫破裂和亞洲金融危機使日本經濟元氣大傷,失血過多,造成經濟休克。

歸納起來,日本經濟高度依賴出口,美國以匯率問題為導火索,打開了日本經濟的潘多拉的盒子。接著,日本貨幣政策失誤,造成經濟泡沫破裂,爆發經濟危機。1997年的金融危機又給日本一擊,日本自此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紅谷新視界


1丶上個世紀50一80年代初,日本在美國庇護下,(1)戰敗後經濟迅速得到恢復。(2)利用寬鬆的外貿環境,發展出口型經濟。向美國丶廣大發展中國家傾銷日本商品,賺取鉅額利潤。(3)在美國上世紀50年代發動的朝鮮戰爭和60年代發動越南戰爭,日本作為美國戰爭最大後勤供給基地發了戰爭財。(4)日本本土市場相對封閉,日元幣值較低,讓日本取得進出口優勢地位。

2丶在長達30年中,日本經濟獲得高速發展,GDP超過美國GDP的60%。家用電器丶汽車等當年的高科技產品水準及產量亦超過美國。日本極右派頭腦發熱。寫出《日本第一》丶《日本可以說:不》等書,向美國叫板。如果這一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將危及美國超級大國地位。

3丶上世紀80年代,美國出臺份報告,對日本這種發展趨勢對美國挑戰及威脅提出警示。美國利用其霸權地對日本採取2條措施:

(1)與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升值,美元在短期內貶值近1倍,引發日本經濟失衡,房地產泡沫破裂,經濟發展進入長期停滯狀態。

(2)卡住了日本半導體丶電腦及手機等當時新興產業的發展機會,而美國這些新興產業獲得快速發展,將日本遠遠地拋到後面。日本失去戰略機遇期,至今不得翻身。






趙凡丁201


主要打擊了日本製造業。當時日本製造業發達,順差很大。順差是日本製造業強大競爭的結果。為了阻擊日本出口企業,通過廣場協議,逼日元升值,日元升值的結果,有2點壞處。第一個壞處是,出口受阻,出口企業幾乎癱瘓。第二個壞處,日元升值後,美元貶值,日本人民狂熱消費美國貨,美國出口增強。兩個疊加效果是儲備減少。企業走出去美國投資,購買美元資產。美國工人罷工,投資美國的企業倒閉,資產丟在美國。企業幾乎崩潰。儲備進一步減少。

企業被搞死,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國內人民買買買買,買外國貨,買房地產。買股票。買買買本來也沒有問題,可是這時,日本把企業崩潰的原因搞錯了,以為是利率太高,開始減息。這一減息,借錢買房子的,借錢買股票的人越來越多,股票被炒到7倍,房地產人人樂觀,不斷借錢買房子,整個日本狂熱了,錢在股市樓市轉圈,企業沒人搞,也搞不好,美國不準出口,其他國家的出口還沒市場,人都樂觀,狂熱。

〈1〉廣場協議,打擊了企業。〈2〉,減息後,借錢買股票,借錢買房子,不斷消費美國產品〈便宜〉。儲備減少。主要是這2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