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專欄‖〖靖博器緣〗之彩陶NO.21:內彩變體神人紋彩陶鉢

館長專欄‖〖靖博器緣〗之彩陶NO.21:內彩變體神人紋彩陶缽

內彩變體神人紋彩陶缽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

1998 年靖遠縣興隆鄉新民村弋家隊冰草梁新民遺址出土

高 12.7 釐米,口徑 22 釐米

內壁以黑、紅兩彩滿飾變體神人紋和草葉紋。變體神人紋頭部為圓圈紋內填席紋,四肢以樹枝狀散開,間以草葉紋填充。變體神人紋是半山、馬廠時期彩陶的獨特紋飾,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神人紋最初出現在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上,延續時間很長。始見於馬家窯類型中、晚期,是半山和馬廠類型彩陶中最具特徵性的紋飾。也有學者把神人紋稱為蛙紋。

凡是早期的神人紋描繪比較具體,有表現人形整體的,也有隻表現面部的。面部描繪較細,接近人的形象。這時的神人紋多裝飾在盆、缽內,如甘肅出土的人面紋彩陶盆和青海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等。

凡是半山時期神人紋較為抽象,將頭畫成圓形,軀體和四肢用紅、黑相間的帶紋、折帶紋表示,大多裝飾於壺、罐的上腹部和盆、缽內壁。這時的神人紋,雖然比較抽象,但身體的比例協調。頭部以圓圈代表,面部沒有具體的五官,身體以寬帶代表,四肢多以兩節折帶代表,向上斜伸。到半山晚期,神人紋出現變異,頭部變大,無五官,內填各種紋飾,上下肢都向上折曲,四肢的肢端有數目不等的指爪。在壺罐上的裝飾手法除了獨立的神人紋外,還出現了二方連續的神人紋,圍繞壺或罐的上腹一週,俯視時像一群人手拉手在聚會、歌舞。

凡是發展到馬廠時期,神人紋演變得更為抽象,有的僅以局部的變體紋樣表現。完整的神人紋已少見,大多以各種變體形式出現,代表頭部的圓圈變得更大,有的將代表頭部的圓圈省略,以罐口或壺口代表,在器物的上腹部只繪肢體,下肢由兩節變為三節。到晚期頭部被完全省略,四肢有的從順向曲折演變為反向成直角曲折;有的不僅將頭部省略,連代表身體的寬帶也被省略,演變為肢爪紋;有的演變為三角折帶紋。神人紋最後演變為幾何紋樣——卐字形紋。

凡是卐字形紋是富有神秘氣息的標誌性紋樣,最早的卐字形紋出現在馬廠類型的彩陶圖案中,這種特殊的紋樣是由兩個肢節爪指紋交叉而成。後來,又進一步簡化,省去了爪指,成為抽象的卐字形紋。

審核:張啟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