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爆火游戏的背后,映射着中国教育的现状,减负真的减负了吗?

最近一款《中国式家长》的游戏在腾讯wegame官网上爆火。简单来说,这个游戏就是以中国教育作为特色背景,展开的一次养娃之旅。起名字学说话学走路,考试升学全面发展。父母还会出现上重点学校的期望,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高考,无不体现着父母“望子成龙”的心。

这样一款游戏,是不是异常真实?

这款爆火游戏的背后,映射着中国教育的现状,减负真的减负了吗?

光是在游戏里,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国家长和中国孩子的压力山大。同时,也在这款游戏里,找到了那些被刷不完的习题、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欢声笑语包围着的成长回忆。

而在这款游戏背后却是中国教育残酷的现实。

近年来,中国教育一直在宣扬“减负”、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所有家长的美好愿望。但事实上,想要“减负”、想要快乐童年,并没有那么容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教育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升学考试依旧有着固定的门槛。就好比游戏里,上重点小学也是需要条件的,条件不达标你就只能在普通学校。那放到现实来看,这些条件就是孩子的学习程度、思维高度。这些条件决定了孩子能够去到怎样的环境,而好的环境可以让孩子达到更高的高度,所有的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问题来了,“减负”只改变了表象的少学、少考、少作业,但是中高考不变,名校不变,社会分层不变,选拔制度不变,谁的分数高谁先上仍是主流,除非你彻底摆脱参加高考的命运,否则

优胜劣汰仍然是这套游戏规则的真理。家长一旦认清了现实,从现实出发,在快乐的童年和灿烂的未来之间,家长还是要做出“增负”的“理性”选择,艰难而又决绝。这种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是家长真实的写照,也正是减负工作无意义的根本。

其实这个老路,邻国的日本已经走过一遍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大,家长对激烈竞争导致的高强度学习的压力产生了质疑。当时日本政府就此问题做了深度讨论和调研。减轻学业负担、改革大学入学考试的呼声极高,最终“减负”于1976年年底开始实施。

>>>>

日本怎么“减负”的?

总结起来就是少学东西、少上学、少考试,要“宽松而充实”。

>>>>

“减负”的实际效应是什么?

1)公立瘦弱,私营肥满

私立高中迅速崛起,学费昂贵但成绩颇丰,公立都在减负,私立则没有;全日本中学生上课外补习机构的比例从1976年的38.0%上升到1985年44.5%乃至1993年59.5%。小学生上课外补习机构的比例也从12.0%、16.5%到23.6%,不断增长。

2)中产家庭教育负担倍增

“减负”丝毫没有减弱社会的竞争,也并没有抑制中产阶级教育支出的比例,反而还从1970年开始节节攀升,整体家庭的教育负担越来越大。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等于扩大了不公平性。

3)国民学力显著下跌、教育负担抑制中产阶级生育率

“减负”后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持续下降。同时,过大的教育负担让中产家庭不敢冒然多生孩子,给日本老龄化的日渐严重埋下了伏笔。

4)年轻人缺乏竞争力,学历严重贬值

被“减负”影响的日本学生中有57.7%都讨厌这样的“宽松一代”,而在社会各个阶层的调查中,“缺乏常识”、“缺乏忍耐力”、“缺乏抗压能力”等成了日本“减负”一代的普遍标签。

2016年5月10日,时任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驰浩宣布,日本将实行“去宽松教育”,朝着“教育强劲化”的方向发展,至此日本正式取消“减负”。

其实中国早在1988年就开始着手减负了。1988年5月发表了一篇《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内容规定了小学生作业的时间,强调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但这份规定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2000年伊始,教育部召开一次电视会议,下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恰好在同年2月,发生了一起浙江中学生杀母事件。

这款爆火游戏的背后,映射着中国教育的现状,减负真的减负了吗?

这起悲剧连同春节前发生的另外两起中学生犯罪案一起,成为国家颁布新一轮“减负令”的导火索。课业负担过重与违法犯罪之间,直接被划了等号。那些不情不愿的学校和老师,不得不认真对待“减负”了。

当时的领导人,发表了著名的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这次,减负才真的动真格的了。

这款爆火游戏的背后,映射着中国教育的现状,减负真的减负了吗?

也正是这条减负之路

开启了家长们的痛苦之旅

如今,正式“减负”已经18年了,

可孩子身上的负担并没有真正减弱。

这款爆火游戏的背后,映射着中国教育的现状,减负真的减负了吗?


据统计,2016年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约700万至850万人。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约占全体在校学生总数的36.7%,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更是高达70%

中国这18年走过的路跟日本没有任何区别,减掉的所谓的“负担”统统都被课外班和回家的努力补回来,家庭教育支出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决定的教育不公平越来越大,18年的时间里,孩子们其实没有过一天真正“减负”的日子,而傻乎乎真的跟着“减负”的孩子,最后全部都在现实面前傻眼了。

“减负”、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在学校给孩子“减负”了,可是在付出上,却是把原本学校之前就承担的东西,转嫁到了家长身上,家长只能比拼钱和精力,哪怕孩子再懂事也无济于事。

因为无论官方怎么“减负”,社会的资源、职位、上升通道都是有限的,狮子一生下来就要学习狩猎技巧,否则就饿死,羚羊一生下来就要学会奔跑,否则就要被狮子吃掉。

竞争是大自然法则,没有任何一种生物的童年是在吃喝玩乐中度过的,都要学会生存本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理性地去引导孩子,在TA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做最坚实的后盾

最后也衷心希望每个孩子在刻苦学习之余照顾好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个好的体魄、强壮的心理才能打一个持久的战役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

  •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本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