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印象之三

大泉之殤

每每想起家鄉,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一草一木無不讓我魂牽夢繞。

家鄉印象之三

要說對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村西的大泉了,我們村地處山區與平原的分界點上,向南看一馬平川,向北望起伏山巒,從山裡流出一條小沙河,蜿蜒著在四個塢坵中間穿過。大泉就在沙河邊上。所謂大泉,就是一個用石條砌成的大約四、五米見方的大池子。西面臨河,留有泉口,上下三層泉口只有下面的流水,老人們相傳曾經有十二道泉口,同時出水。那盛景我們那一代人沒有見過,也許只是個傳說。

大泉的水很清,是我們那裡出了名的甜水泉,可以直接飲用,夏天清涼甘甜,是那個年代夏日飲品!泉的周邊都是菜地,泉邊有撅杆,提水澆園,那種田園風光如今很難在現,只能在夢中回憶了。泉水不是很深,大約不到兩米的樣子,石壁上長滿青苔,石縫裡也長著各種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水中也有小小的魚蝦遊動!看見有人來,螃蟹急忙躲進石縫裡,露出一隻大螯,警惕的注意著你的一舉一動。中午太陽直照時,魚蝦遊動,泉眼兒處泉水鼓動泉底的細沙翻滾,不時冒出或大或小,或成連續不斷的串狀汽泡,如同珍珠一般。豐水季節,泉水如沸!湧出水面,堪比趵突泉!假如當年什麼康熙、乾隆的下江南能歇個腳,提個詞什麼的,說不定天下第幾泉的名次得改改! 一年四季泉水從泉中流出,夏天清涼,冬天溫暖,泉口兩邊排著一個個的平滑的大石頭,那是四個村子婦女們洗衣的好去處!遠遠的就可以聽到嘭嘭嘭的捶衣聲,嬉笑聲。歡聲笑語中,大泉也成了信息傳播交換中心,承載著四周村裡新聞傳遞功能。

家鄉印象之三

七十年代,在農業學大寨,戰天鬥地,改造自然的號中,四面村子裡的人們,利用冬季農閒時節,把村中間那蜿蜒曲折的小沙河給改直了,取高地的土填平了河灘,造出來了數百畝良田!這時的大泉離河道遠了!流出的泉水也不象以前多了,於是那些領導們又在大泉西面舊河床上挖了一個更大更深的坑!水多了,又可以造福一方!老的大泉舊址靜靜地在那裡,已在無往日的模樣! 到了八十年代末,一場百年不遇的大雨,不期而至,山洪滾滾一片澤國!大水退後,人們發現十幾年前的河舊灘又回到人們的視線裡!那造出良田不見了蹤影!淤泥淤死大泉舊址,從此再無大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