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捅60多刀,甚至丢了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她们却始终不离开?

“残酷的温柔,粗粝的温暖不觉让人动容”。

这是最近热映电影《小偷家族》给观影者所描绘的一副温馨的画面。

这部电影虽是以“爱之名”为“盗窃、诱拐、骗保”作释,但却始终摆脱不了家暴宣判的“无期徒刑”。

“被捅60多刀,甚至丢了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她们却始终不离开?

电影中,玲玲妈在多次遭受家暴后,依然会“若无其事”的和丈夫站在媒体面前,解释不寻找女儿的“事实”。这段令人唏嘘的情节背后,迎面而来的是更多人的好奇:为什么她不离开?为什么不离开这“冰冷”的家。

“若非黄土白骨,我愿守你百岁无忧”。坐在法庭被告席的男子对女友的深情表白。

可是,前不久,他刚刚砍了女友60多刀,刀刀都是锥心之痛,当女友的血溅到他脸上的时候,他才从被爱冲昏头脑的情境中醒了过来。

“被捅60多刀,甚至丢了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她们却始终不离开?

原以为,男子手中的“刀”会彻底砍断这份感情,但没想到随之而来的却是这份“谅解书”:

“他对我做的这一行为,我选择谅解,我不想他在牢狱中度过,恳求办案人员同意我这个请求,求求你们了。”

“他伤了我,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很大原因在于我,别人也许不清楚这其中缘由,但是我这个当事人是非常清楚的”。

医生的笔录显示:女子左边脖子三道伤势较重,头面部60多处刀伤,来院时休克,当前生命体态好转,但左侧面部神经损伤,可能面瘫,还需留院观察,为脱离生命危险。另外,颅内出血,颅骨多处骨折。

“被捅60多刀,甚至丢了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她们却始终不离开?

求求你们、同意我的请求”,所以说这60多刀就是白挨了?所以说即便是以生命作为代价也是可以忍受的?我曾想到爱之深沉,爱之伟大,但我没想到的是,这份爱来的太沉重,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既然当事人都选择谅解,所以我们应该祝福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吗?

被砍了60多刀,为什么她不选择离开?

“他为了我,都和家里闹翻了,他说他现在就只有我了……”

“他已经向我道歉了,他那么认真、那么诚恳,我相信这次只是个意外。”

“被捅60多刀,甚至丢了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她们却始终不离开?

在披着“爱情外衣”的家暴面前,在藏匿于甜蜜的“心里陷阱”之下,被伤害的她们,被他们的甜言蜜语迷惑,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家暴;也许,她们认为自己深爱着一个遇到困难的男人,并且自己是这个世界唯一能帮到他的人。

忍受着家暴,能给她们带来什么“福利”?

2016年3月5日的凌晨,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的第5天,张晓燕乌头碱中毒而死。撩起外衣,入目的是片片淤青,肩颈处伤痕交错,新伤还没掩盖住旧伤。

“喝错了药”,对于自己的死,丈夫是如此回应,即便所有迹象都指向丈夫黄学通,但证据不足,除了手机中仅存的几张照片,依然无法确定“他杀”还是“自杀”。

“被捅60多刀,甚至丢了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她们却始终不离开?

她曾试着要走,在她活着的日子里,皮带、棍子……成了给她制造伤痕的日常工具。她以为自己的无限容忍会促使对方作出改变,可令人惋惜的是,在她死的那刻,也无法明白,有些人是无论都改变不了的。即便是“天长地久”,依旧还是本性难移。

为什么她不选择离开?

是不是一直忍受家暴,就能换取自己想要的一份幸福?

她们为什么不离开?家暴,受害者正处于一座孤立无援的“小岛”上

“老婆,最近我又升职了。不如你就在家里多陪陪孩子吧,这样你也轻松点”。

没有了经济收入的女性,开始逐渐依附于那个对她动手的男性,并且依赖性越来越强。待到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已身处他所设计的“孤岛”时,她已经是伤痕累累,她正偏离她想要的生活轨道,越来越远……

“被捅60多刀,甚至丢了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她们却始终不离开?

“如果有了孩子,她身上的枷锁可能就会加重”。

传统的家庭观念给她们扣上了“不会经营自己家庭、对不起孩子”的帽子,在有些思想保守的她们面前,认为这是家丑……这些观念对她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被打后,她们曾一万次想过离开,第一万零一次,看到正在酣睡的宝宝,于是她们长叹一口气:“孩子还小,不能没有爸爸”。

这一切让她们好像已经回头无岸,但这还不是她们噩梦的终点。

“被捅60多刀,甚至丢了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她们却始终不离开?

“要先学会分辨,然后再去学会信任”。这是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中的一句经典的话。在爱情面前,你可以不顾一切,但要足够清醒,面对挥霍而来的拳头,你首先要学会逃跑,然后再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反击。

因为,爱,是想保护你,而不是伤害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