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捅60多刀,甚至丟了寶貴的生命」,爲什麼她們卻始終不離開?

“殘酷的溫柔,粗糲的溫暖不覺讓人動容”。

這是最近熱映電影《小偷家族》給觀影者所描繪的一副溫馨的畫面。

這部電影雖是以“愛之名”為“盜竊、誘拐、騙保”作釋,但卻始終擺脫不了家暴宣判的“無期徒刑”。

“被捅60多刀,甚至丟了寶貴的生命”,為什麼她們卻始終不離開?

電影中,玲玲媽在多次遭受家暴後,依然會“若無其事”的和丈夫站在媒體面前,解釋不尋找女兒的“事實”。這段令人唏噓的情節背後,迎面而來的是更多人的好奇:為什麼她不離開?為什麼不離開這“冰冷”的家。

“若非黃土白骨,我願守你百歲無憂”。坐在法庭被告席的男子對女友的深情表白。

可是,前不久,他剛剛砍了女友60多刀,刀刀都是錐心之痛,當女友的血濺到他臉上的時候,他才從被愛衝昏頭腦的情境中醒了過來。

“被捅60多刀,甚至丟了寶貴的生命”,為什麼她們卻始終不離開?

原以為,男子手中的“刀”會徹底砍斷這份感情,但沒想到隨之而來的卻是這份“諒解書”:

“他對我做的這一行為,我選擇諒解,我不想他在牢獄中度過,懇求辦案人員同意我這個請求,求求你們了。”

“他傷了我,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很大原因在於我,別人也許不清楚這其中緣由,但是我這個當事人是非常清楚的”。

醫生的筆錄顯示:女子左邊脖子三道傷勢較重,頭面部60多處刀傷,來院時休克,當前生命體態好轉,但左側面部神經損傷,可能面癱,還需留院觀察,為脫離生命危險。另外,顱內出血,顱骨多處骨折。

“被捅60多刀,甚至丟了寶貴的生命”,為什麼她們卻始終不離開?

求求你們、同意我的請求”,所以說這60多刀就是白捱了?所以說即便是以生命作為代價也是可以忍受的?我曾想到愛之深沉,愛之偉大,但我沒想到的是,這份愛來的太沉重,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既然當事人都選擇諒解,所以我們應該祝福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嗎?

被砍了60多刀,為什麼她不選擇離開?

“他為了我,都和家裡鬧翻了,他說他現在就只有我了……”

“他已經向我道歉了,他那麼認真、那麼誠懇,我相信這次只是個意外。”

“被捅60多刀,甚至丟了寶貴的生命”,為什麼她們卻始終不離開?

在披著“愛情外衣”的家暴面前,在藏匿於甜蜜的“心裡陷阱”之下,被傷害的她們,被他們的甜言蜜語迷惑,也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家暴;也許,她們認為自己深愛著一個遇到困難的男人,並且自己是這個世界唯一能幫到他的人。

忍受著家暴,能給她們帶來什麼“福利”?

2016年3月5日的凌晨,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的第5天,張曉燕烏頭鹼中毒而死。撩起外衣,入目的是片片淤青,肩頸處傷痕交錯,新傷還沒掩蓋住舊傷。

“喝錯了藥”,對於自己的死,丈夫是如此回應,即便所有跡象都指向丈夫黃學通,但證據不足,除了手機中僅存的幾張照片,依然無法確定“他殺”還是“自殺”。

“被捅60多刀,甚至丟了寶貴的生命”,為什麼她們卻始終不離開?

她曾試著要走,在她活著的日子裡,皮帶、棍子……成了給她製造傷痕的日常工具。她以為自己的無限容忍會促使對方作出改變,可令人惋惜的是,在她死的那刻,也無法明白,有些人是無論都改變不了的。即便是“天長地久”,依舊還是本性難移。

為什麼她不選擇離開?

是不是一直忍受家暴,就能換取自己想要的一份幸福?

她們為什麼不離開?家暴,受害者正處於一座孤立無援的“小島”上

“老婆,最近我又升職了。不如你就在家裡多陪陪孩子吧,這樣你也輕鬆點”。

沒有了經濟收入的女性,開始逐漸依附於那個對她動手的男性,並且依賴性越來越強。待到她逐漸意識到自己已身處他所設計的“孤島”時,她已經是傷痕累累,她正偏離她想要的生活軌道,越來越遠……

“被捅60多刀,甚至丟了寶貴的生命”,為什麼她們卻始終不離開?

“如果有了孩子,她身上的枷鎖可能就會加重”。

傳統的家庭觀念給她們扣上了“不會經營自己家庭、對不起孩子”的帽子,在有些思想保守的她們面前,認為這是家醜……這些觀念對她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被打後,她們曾一萬次想過離開,第一萬零一次,看到正在酣睡的寶寶,於是她們長嘆一口氣:“孩子還小,不能沒有爸爸”。

這一切讓她們好像已經回頭無岸,但這還不是她們噩夢的終點。

“被捅60多刀,甚至丟了寶貴的生命”,為什麼她們卻始終不離開?

“要先學會分辨,然後再去學會信任”。這是韓寒電影《後會無期》中的一句經典的話。在愛情面前,你可以不顧一切,但要足夠清醒,面對揮霍而來的拳頭,你首先要學會逃跑,然後再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反擊。

因為,愛,是想保護你,而不是傷害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