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將於10月24日上午正式通車。10月21日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瞭解到:


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在大橋修建過程中

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

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那為什麼要付出這麼多資金、

這麼大成本、

這麼多勞動,

值得嗎?

所有的建設者答案是一致的,

值得!

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只為保護它......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自建設以來

直接投入白海豚生態補償費用8000萬元

用於施工中相關的監測費用4137萬元

環保顧問費用900萬元

漁業資源生態損失補償約1.88億元

有關環保課題研究約1000萬元

其他約800萬元

上述共計約3.4億元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

為保護白海豚,優化施工方案


總長約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穿越伶仃洋,這片水域航運繁忙,颱風多發。港珠澳大橋施工水域每天有超過4000艘各類船舶航行,每年臺風、大霧、強對流天氣致使有效作業時間只有200天左右。

同時,這片水域也生活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

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中華白海豚是水生哺乳動物,用肺進行呼吸,呼吸孔在頭頂端,呼吸時需露出水面。這種可愛動物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粵、閩、港、臺、澳的漁民以海上女神媽祖的名號,譽稱它為“媽祖魚”。1988年,白海豚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瀕危野生動物。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提供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建設情況彙報》,為了保護白海豚,在大橋的方案設計、施工建設、工程管理、技術研究等方面均做出調整,如縮短工期,優化施工方案,儘量避免在4-8月白海豚繁殖高峰期進行大規模疏浚、開挖等容易產生大量懸浮物的作業等。


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早期,研究人員300多次出海跟蹤,拍了30萬張照片,對當時保護區內千餘頭白海豚進行標識;在項目可研階段,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海域使用論證、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傾倒區選劃、防洪評價等環境保護專題研究,嚴格按照《港珠澳大橋工程中華白海豚生態補償協議書》的約定,落實白海豚生態補償款;據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要求辦理施工許可備案,定期上報白海豚專項保護方案,辦理保護區船舶審批准入手續。


中華白海豚竟無家可歸


中華白海豚並非生來脆弱,相反,經過千萬年的演化,它們其實可以稱得上聰明又強悍。

中華白海豚身型健壯,成年個體體長可達到2.5米,體重250kg,與眾多海豚一樣擅長和喜愛跳躍。在所有的地理分佈區,中華白海豚均表現出典型的近岸、淺水分佈特點。中華白海豚的分佈水深一般不超過20米,5-20米水深的河口海域是中華白海豚最喜歡的生境。它們的棲息地包括開放的沿岸海域、海灣和近岸瀉湖,河口經常是它們偏好的區域。


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躍身擊浪的中華白海豚 攝影 / 秦大公


選擇這樣的棲息地,曾經使得中華白海豚種群獲益良多。它們不僅在大多數分佈區避開了鯊魚等大型掠食動物,而且能夠獲得充足的食物來源。

近岸河口水域是高生產力的海域,擁有豐富的魚類資源。中華白海豚不必像它們的大洋親戚們一樣,集結成大群活動,以對抗鯊魚或者追捕大魚群。

它們三五成群,也足以圍捕河口區域的小型魚群。

當然,魚群們總是在某些時間聚集在某些合適的地點,大家都會在這時候趕來分一杯羹,此時海面上就很熱鬧了。這裡一撮哪裡一撥,似乎整個海面上都看得到海豚們出水入水,歡快圈魚。


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它們與人類比鄰而居,甚至經常能夠從人類那裡獲得好處。

拖網漁船工作的時候,四面八方的小夥伴們都會很快得到消息,大群的海豚趕來,跟在拖網後面或側面撿拾漏網之魚,場面蔚為壯觀。

然而,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呢?海豚們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隨著人類向濱海區域聚居,近岸海域的開發力度不斷增強,圍填海工程、海洋汙染以及海上交通、漁業捕撈等各種活動使得中華白海豚的生存面臨嚴重威脅。

其中,頻繁的圍填海工程造成海豚的棲息地丟失、海底生境質量下降、海洋噪聲汙染等問題,成為主要威脅因素之一。

中華白海豚在過去的50年中,已經丟失大半江山,僅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塊地盤。

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被捕殺的白海豚

在中華白海豚的身上,有著許多的傳說、故事和不同的態度。一些地方的漁民們很怕會碰到白海豚這種“鬼魚”,波濤起伏間,顏色忽黑忽白,萬一撞到小船就悔之晚矣。他們相信,這些“大魚”是不祥之兆,碰上就倒黴,所以對它們敬而遠之。

而在更多的海邊小漁村,人們把中華白海豚稱為“大風魚”、“拜風魚”、“排風魚”,一旦它們在海岸邊聚集跳躍,就是在告訴人們“北風將至,收船歇息”,因而人們把它們視為“神魚”,對它們又敬又愛。無論哪一種態度,都保障了中華白海豚千百年來與人類之間相安無事。只是到了近30年,隨著人類對海岸的開發和捕撈力度不斷加大,中華白海豚的生存才變得艱難起來。

逐漸失去家園的中華白海豚,會否步長江白鱀豚的後塵,成為下一個從中國消失的海豚呢?

歷史總是一再地重複,希望我們這次會做出足夠的努力和不一樣的選擇。1993年,香港因大嶼山機場修建影響白海豚棲息地的契機,開啟了政府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關注和支持。此後的10年內,我們對這一神秘優雅的物種的認識大大增加。


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今天,我們是否能夠借長隆事件的熱度,將國內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關注度大大提升,並最終留住這個美麗的物種,讓它們不會因為選擇與人類比鄰而居而留下千古遺憾呢?


編排:壹素界

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港珠澳大橋工程竟花3.4億元幹了一件與大橋建設“無關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