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掉凳子让学生站着吃饭,学校的“吃相”也太难看了

8月26日中午,河南商丘睢县高级中学食堂内,因板凳被撤,学生们排队买饭后只能站着就餐。该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此举是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高学生就餐效率,以便节约时间去学习。

撤掉凳子让学生站着吃饭,学校的“吃相”也太难看了

这一措施的荒谬之处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学校没有场地,让学生临时克服困难站着吃饭还可以理解。学校把食堂里的板凳撤掉故意让学生站着吃饭,以此“逼”学生快点吃完,节约时间去学习,则属于完全不顾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学生进行精确到秒的管理。可吊诡的是,不少网友对学校的做法并不反对,认为这是为学生的前途着想,少花一点时间在吃饭上,就会在考场上提高一分,就可“干掉千人”,因此要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

不得不说,这是基础教育应试化和功利化,必然出现的现象。一些违反基本生活常识的奇葩管理措施登堂入室,还会被视为创新,因为这可以服务于学生升学成绩的提高,而升学成绩是当前很多地方衡量一所学校办学的唯一指标。要让学校回归育人本位,必须扭转学校办学的应试化与功利化倾向。这一方面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另一方面需要推进教育家办学,尊重教育规律,给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撤掉凳子让学生站着吃饭,学校的“吃相”也太难看了

对于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这类似养鹅制造美味的鹅肝。参观养鹅场的人发现,为了让鹅肝肥美,农场主会把鹅固定在笼子里,给鹅灌喂食物,上一次的食物还没有消化掉,就又把鹅的食道灌满。这样,脂肪堆积在鹅肝上,对于鹅来说,这是畸形的病态,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则是美味。目前对学生的教育,不也是如此吗?很多学校对学生实行圈养教育,把每天从起床到睡觉的所有时间,都全部精确计划,以确保不浪费一分钟,把所有能用的时间都用到学习上,结果是,为了节省时间,有的学生冬天都不脱衣服就睡觉,吃饭、上厕所都计算时间,久而久之,有的学生患上胃病,同时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但这样可出成绩,大家都喜欢。

通常,学校会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和成功学教育,让学生保持打鸡血式的学习状态。从现实结果看,这种管理办法确实对提高分数有用,于是,会很快被作为经验被其他学校学习、借鉴,而家长也高度配合学校的管理方式。虽然明知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可是,在高考决定一切的教育生态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值一提。

撤掉凳子让学生站着吃饭,学校的“吃相”也太难看了

这种情况在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更加突出,而且,学校和家长都有更充足的理由:不发达地区的学校缺乏资源,学生不抓紧每分每秒努力拼搏,怎么和城市学生竞争?但其实,如果理性的分析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就会发现,由于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发展,只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军事化的管理,不少学生考进大学后变得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也没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大学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的并不鲜见。

我国已经要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再把考大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办学目标,将严重影响我国人才培养。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给学生合格的受用终身的奠基性教育。要让基础教育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而不是追求升学的分数,必须推进教招考分离,即做到中学自主教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社会评价。目前的问题是教招考一体化,加上把升学成绩作为学校办学的政绩,导致中学就围绕升学而进行教育,升学考试内容之外的教育内容,在中学都被边缘化,分数之外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被漠视,而且,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被有的学校简单地定位为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就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只有推进教招考分离的改革,才能让学校回归育人本位,否则,基础教育学校会出现更多“奇葩”的育分手段,学校的精力会用到育分手段的升级换代上,而不是致力于培养有个性、兴趣的创新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