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学习目标为什么会半途而废?或许他要学会分解目标

孩子有了学习目标为什么会半途而废?或许他要学会分解目标

新学期开始,很多孩子都会自己的设立了新的学习目标,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的目标都会实现。很多孩子的目标都会半途而废,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学会分解目标。

父母要在指导孩子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之后,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分解目标。

因为目标太大太遥远,往往就不容易坚持,一个一个的小目标让充满希望与自信,更愿意坚持,用毅力完成这些小目标并逐步达成大目标。

孩子有了学习目标为什么会半途而废?或许他要学会分解目标

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的重要性。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曾两次夺得国际马拉松冠军。当被记者问及他取胜的秘决时山田本一却回答:“凭智慧战胜对手!”

稍微有些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比的是体力和耐力,因此,山男本一的回答被认为故弄玄虚。

后来,山田本一自己揭开了这个谜底,“智慧”的真正含义。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 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可见,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就变得具体多了,让人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了,从而鼓励了人们的信心。

孩子有了学习目标为什么会半途而废?或许他要学会分解目标

有心理学家也曾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

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出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由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人们在行动中不仅需要知道明确的目标,而且要有一个个通往目标的里程碑,这样人们能够不断地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并继续努力达到目标。

在父母的指导下,孩子已经写下了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通往目标的路上设置一些近距离的里程标志,使目标更进一步具体化,能够激励孩子的行动。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和技巧,尽量使目标既清楚,又有层次感。

目标分解法

即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再把小目标分解成更小的阶段性目标,经过层层分解,最低层次的目标是孩子马上就可以进行的目标。

孩子有了学习目标为什么会半途而废?或许他要学会分解目标

比如,有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于2007年4月制定了这样一个大目标:参加定于第二年6月份举行的××市游泳比赛,并获得奖牌。

按照目标分解法,他可以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这样一些小目标:

  1. 体能训练:每周一、周三下午4:00-5:00进行体能训练,体能达到优秀的标准。

  2. 游泳训练:每周练习四天,每天练习两小时,3个月之内,100米蛙泳速度提高4秒钟。

  3. 参加周末区少年宫组织的强化训练,着重练习冲刺速度,6个月时间内,使最后50米冲刺时间减少2秒。

  4. 9个月以后,参加2008年1月份××区组织的游泳比赛,争取进入决赛。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参加定于明年6月份举行的全市游泳比赛,并获得奖牌”的大目标被分解成每周、3个月、6个月、9个月的目标,而且这些目标都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

这样经过层层分解,最终的目的是使一个大的目标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目标。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