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勸兒子謀權篡位,李世民下令斬立決,姐姐求情也沒用

一直以來,重男輕女的思想深深紮根於人們的心中,上到天家貴胄,下到窮苦百姓都被這一思想所束縛。尤其以皇帝為典型代表,將自己的女兒嫁去邊境和親安撫各部。李淵的一個女兒略有不同,她與丈夫趙慈景是自由戀愛,他們有一兒子名叫趙節,最後被李世民所殺。

外甥勸兒子謀權篡位,李世民下令斬立決,姐姐求情也沒用

李氏與趙慈景成親較早,那個時候李淵還沒有建立唐朝。趙慈景是當時的名人,不僅長相俊朗,而且人性極好,十分孝順父母。李淵正是看中了趙慈景的品性,才放心把女兒嫁給他。

之後,李淵做足了準備,計劃著起義,推翻隋朝的統治,但是,隋煬帝不知從何處得到消息,以為趙慈景在密謀造反,於是想要先下手為強,尋了個由頭先把趙慈景抓起來。過了一段時間,隋煬帝發覺並沒有什麼動靜,才認為自己可能錯怪了趙慈景,雖然沒有殺了他,但也沒有將他放出來。

外甥勸兒子謀權篡位,李世民下令斬立決,姐姐求情也沒用

直到李淵正式起兵謀反,隋煬帝驚覺,但早已經來不及了。直到李淵殺進長安城,佔領長安,趙慈景才得以被岳父救出來。

李淵稱帝后,知道自己這個女婿吃了許多苦,於是封他高官,接連賞賜不斷。只可惜好景不長,沒過多久趙慈景就戰死沙場。李淵勸女兒改嫁,最終成了楊順道的妻子。兒子趙節也懂得為自己籌謀規劃仕途,於是投靠了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這個時期,李世民已經順利繼位,成為新皇。

外甥勸兒子謀權篡位,李世民下令斬立決,姐姐求情也沒用

李承乾是李世民原配長孫皇后所出,被立為太子。但是,李世民的另一個兒子李泰也不是個甘當綠葉的,想要搬倒李承乾成為新任太子,於是李承乾和李泰開始鬥爭。

雖然李承乾是太子,但或許是被自己的皇帝老爹從小慣著,李承乾的心機和李泰一比,簡直是沒法較量。李泰一再給他使絆子,眼看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就要不保,於是他連忙找趙節商量對策。

趙節轉念一想,眼下的形勢,李承乾想要順利繼承皇位怕是危險,不如像太宗一樣,再演一出玄武門之變。趙節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李承乾,讓他裝病不出門,但是加派大量人手留在東宮,實則等李世民來探望時困住李世民,同時,趙節再帶人衝進宮裡,豈不是完美。

外甥勸兒子謀權篡位,李世民下令斬立決,姐姐求情也沒用

李承乾本來不敢這樣,想想自己如今的日子,於是答應了趙節的建議。千算萬算,李承乾忘了,自己的父親當年已經用過這招了,他如何能逃得過李世民的耳目呢?

只是李承乾還沒有實施他的計劃,李世民已經率先洞察,先一步將所有的涉案人員抓起來,這其中當然包括趙節。李世民大怒,這個太子向來是個不爭氣的,如今又打起了自己老子的主意,定是有人教唆,查,一定要查。

外甥勸兒子謀權篡位,李世民下令斬立決,姐姐求情也沒用

李世民派楊順道處理這件事,讓楊順道為難的是,趙節可是李氏和趙慈景的親兒子,平日和自己的關係也不錯,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送死。於是,楊順道遮遮掩掩,為趙節隱瞞。

這些仍然逃不過李世民的眼睛,下旨貶斥楊順道,降了他的官位。李氏不能坐著不管,李世民是自己的親弟弟,她又是大唐的公主,於是親自找弟弟求情。李氏找皇帝大哭一頓,幾乎要暈過去,李世民也無奈,只對姐姐說,天下之道,不敢違也。

外甥勸兒子謀權篡位,李世民下令斬立決,姐姐求情也沒用

李氏無奈,只能看著丈夫降職,兒子被斬首。不因恩怨而不賞有功之臣,不因有罪不罰至親之人。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不秉公辦事,如何治理好國家。雖然講將外甥斬首,有人說李世民無情,但更多人都讚揚他公正嚴明,是百姓的好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