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併購爲路徑 粵港澳大灣區擬設百億市場化基金馳援資本市場

本報記者 屈麗麗 北京報道

從“深圳斥資數百億馳援上市公司”到北京海淀成立“百億紓困基金”,從廣州以併購基金為抓手準備救市方案到杭州建立A股上市公司國資救市目標池,一場全國範圍內國資跑步救市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

此時此刻,如何善用市場化基金的力量來助力資本市場成為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10月24日,就在習總書記為港珠澳大橋剪綵的第二天,在珠海市政府支持下,一場由鑫根資本、珠海基金等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馳援母基金閉門峰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召開。藉由本次峰會,珠海基金、鯤鵬資本等金融投資機構擬共同發起設立首期規模達100億元的“粵港澳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馳援母基金”。

從發起方珠海基金和鯤鵬資本分別所擁有的珠海市和深圳市兩地政府引導基金的背景來看,該馳援母基金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來自政府的資源和支持,並與兩地的產業發展政策產生相應的契合度。

據瞭解,該基金旨在共同培育扶持更多有潛力的優秀項目,重點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金融科技、高端製造、生命科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動各關鍵產業生態發展,積極踐行“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珠海改革開放再出發注入強勁動力。除此之外,哪些上市公司值得救助成為與會基金大佬們重點探討的問題。

而據消息人士透露,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出席了會議。珠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永航,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姚奕生,珠海市委常委、副市長祝青橋會見了與會嘉賓,珠海市委委員、橫琴新區黨委書記牛敬全程參與。

黃奇帆:中國要建立完善的企業股權市場化融資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上市公司出現的問題,很大程度上緣自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的股權質押,這從一個側面暗示了中國企業進行股權市場化融資的窘境。

公開消息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滬深兩市有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達3464家,占上市公司總量的97.8%,質押市值高達4.91萬億元,特別是民營類第一大股東,已經將40%的股權質押了出去。據統計,目前A股市場至少有400家以上公司有潛在的爆倉風險。

對此,黃奇帆指出:“中國企業融資90%是債權融資,10%是股權融資,而在美國,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的佔比分別是30%和70%,這就是中國企業的負債率遠高於美國企業的原因。”

在黃奇帆看來,中國要建立完善的企業股權市場化融資機制:上市前,要讓企業得到私募基金的支持,上市後二級市場及再融資也需要私募基金的支持。美國私募基金的總規模超過美國的GDP,活躍在三個細分市場。改革開放再出發,資本市場需要進一步完善,要進一步大力推動私募基金髮展,要優化資源配置功能,讓資本市場成為經濟的“晴雨表”。私募基金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有良好的生態,加速引導企業年金及商業保險資金成為私募基金的上游投資人——LP(有限合夥人),為私募基金提供長期資本。

挖掘值得馳援的上市公司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這一輪救市的背後,本質上是供給側改革之後民企並沒有跟上趟,導致企業經營困難,特別是資金壓力很大,進而需要減輕負債、減輕槓桿,需要資金進行結構重組。”

那麼,到底哪些企業值得救助呢?粵港澳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馳援母基金閉門峰會上,這同樣成為了與會基金大佬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

國開金融副總裁梁俍就表示:“堅定看好中國股市,但並非所有股票都值得投資,因此有針對性的馳援代表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的優質企業。”

珠海基金董事長郭瑾則指出:“今天中國資本市場面臨寒冬,股價腰斬,大股東大範圍質押,近期珠海基金的工作重心就是在挖掘上市公司中值得馳援的企業。那些產能過剩,沒有核心技術,沒有持續造血能力,只能讓其淘汰出局,否則中國經濟會再次被綁架。”

對於優質上市公司的定義,與會者普遍有類似的標準,但各有不同的角度。中平資本董事長王開國認為,經過本輪調整,A股投資價值已經初步顯現,部分上市公司已經進入價值投資區域。

“我們將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馳援那些股價被‘錯殺’且質地優良、成長性良好,具有核心競爭能力、擁有核心技術,估值合理、前景良好的優質上市公司。”王開國表示。

華泰保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梓木也提出:“支持國家戰略是保險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國家戰略投資規模大、期限長、收益穩定,與保險資金的投資偏好天然契合。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華泰保險將大力支持、積極參與,關鍵是要找到符合保險資金對收益穩定、流動性良好的要求的投資標的。”

對於這些資本大佬的討論,姚奕生給出了定調,他表示:“總書記指示中國經濟要脫虛向實,珠海歡迎資本及產業大佬聚焦珠海,瞄準具備核心技術的企業。珠海未來要重點發展醫藥產業、海洋產業及航空航天產業等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產業,要充分利用香港、澳門的資本及香港的先進技術。”

以市場化母基金方式馳援上市公司

對於這一輪的國資出手救市,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回應時將其與混合所有制改革聯繫了起來。他說,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雙向的,也是雙贏的,既大膽引進來,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也積極走出去,鼓勵支持國有資本投資民營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彭華崗甚至引用“競爭中性”的概念指出,經過改革以後的國有企業和其他所有制企業是一樣的,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這也就意味著國企參與競爭的市場化原則的進一步確立。

反觀本輪的救市模式,不僅有大量的政府引導基金的身影,更有大量國資背景的資本參與。那麼,如何才能突顯市場化的救市模式呢?更重要的是,如何藉助本輪資本市場的涅槃重生,如黃奇帆所說,真正在中國建立起完善的企業股權市場化融資機制呢?

對於這一問題,鑫根資本創始合夥人曾強告訴記者:“珠海正在探索一條另類創新發展之路:即融合香港的國際化市場、澳門的風險化投資、深圳的科技化創新為一體;借勢全球人力資源、國家戰略資源、社會資本資源為平臺,以市場化基金併購方式馳援低迷的資本市場;既可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龍頭企業雪中送碳,又可佈局珠海新興產業跨越式發展。”

作為本次粵港澳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馳援母基金的發起方之一,有著深圳國資背景的鯤鵬資本總經理曹翔則提出了對市場化基金的支持方式,他表示:“中國的私募基金進過了20年發展,行業水平基本與國際接軌,支持了大量貼近市場、具有核心技術、具有創造性商業模式的企業發展。深圳是私募基金最活躍的區域,實體經濟受益匪淺。銀行、保險將相當一部分資金配置在私募是有利的。”

對於本次在珠海的舉措,他則強調指出:“珠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級,具有彎道超車的實力,基於基金行業的特點,把珠海打造為區域的基金中心是不錯的選擇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南粵集團副總經理喬梁及澳門離島居民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偉福也參加了本次閉門峰會,他們在會上一致提出:“中國內地企業經歷了本輪資本寒冬後,估值趨於合理。澳門中資企業和澳門的民間資本都將全力支持珠海‘二次創業’,並理性投資估值合理、擁有先進技術和管理的優質中國內地企業。”

源星資本董事長卓福民也認為:“部分業務基本面比較好的上市公司由於高槓杆,流動性發生困難,股價大挫,對A股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不利,如果適當加以引導並以市場化機制推動併購重組,輔以監管措施上的支持,應該有一定體量的市場直接融資資金介入,起到穩定劑的作用。”

他表示:“珠海具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後發優勢,在此關鍵時刻,定位國家戰略,馳援優質上市龍頭企業,以市場化母基金方式,幅射帶動更多的基金,完成新經濟、新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因此會堅決支持。”

在卓福民看來:“此舉不放大槓桿、不行政干預、不改變嚴監管方向,有利於穩定股票市場、穩定實體經濟、穩定民營投資信心,也將對中國的私募股權併購基金的崛起有深遠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