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消费降级——榨菜酵母的强国之路

~点上方关注我,好文章送上门~

舌尖上的消费降级——榨菜酵母的强国之路

近两年,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入了横盘整理区间,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增速放缓,社会总需求也遭遇下滑。然而,在社会销售总额下滑的过程中,消费股业绩纷纷大幅上涨,消费降级概念开始在A股市场大行其道。

本文旨在对消费股的业绩预测提出质疑,同时对公募基金披着逻辑抱团炒作的行为提示风险。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
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
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
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
本文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01

每天清早掀开蒸笼的那一刻 是中国人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

湖北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设立地级市。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

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120万人,全市现辖五区、三市、五县,常住人口415万人。

安琪酵母,作为一家伟大的消费企业,是这个城市的骄傲。每天都有556吨的酵母在这里被生产出来,其中70%销往国内,30%销往国外。

舌尖上的消费降级——榨菜酵母的强国之路

酵母,是大自然伟大的馈赠。

约4000年前,古埃及人开始利用酵母制作面包。考古学家在挖掘埃及遗迹时发现用来制作酵母面包的磨石和焙烤室,还发现了4000年前的面包房及酿酒厂的图纸。

殷商时期,古代中国人就利用酵母酿制白酒。汉朝时期,中国人开始用酵母制作馒头、饼等面点。

1680年,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ievanLeeuwenhoek)首次用显微镜观察到酵母。19世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次发现酿造酒精是酵母发挥了重要作用。

1846年,酵母在欧洲首次实现工业化生产;20世纪80年代中期,酵母在中国实现了现代化生产。

而如今,面对14亿人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作为市场占有率55%的绝对龙头安琪酵母来说,无疑是酵母现代化生产中的最大赢家。据调查,中国每年要消费近26万吨酵母,其中14.2万吨的酵母来自于安琪酵母。

舌尖上的消费降级——榨菜酵母的强国之路

酵母和面粉无疑是大自然中的绝配,每当酵母遇上面粉,总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而火花的背后,就是人和自然携手合作创造的美味。

按照安琪酵母说明书的用法用量,酵母、面粉和水的比例一般为1:100:50。当然我们考虑到水在蒸馒头、发面过程中的损耗,那么酵母和最终面粉成品(可能是馒头、包子、面条等等)的比例为1:140去计算,这14.2万吨安琪酵母可以生产出的面制品等于:

142,000*1000*2*140
=39,760,000,000斤

也就是398亿斤馒头等面制品。

酵母的魅力,一定超越了年龄层和南北方差异带来的鸿沟,全国人民都会喜欢吃面食是历史的必然。

那么14亿人的中国人,人均每天消耗的面食品等于:

39,760,000,000/1,400,000,000/365天
=0.078斤

也就是,每个中国人每天要消耗接近1两安琪酵母发酵的面。

按照安琪酵母的市场占有率55%测算,中国人每天需要消耗的面食品是:

0.078/55%=0.14斤

虽然北方的窝窝头基本是不要酵母的,还有些传统家庭发面一般用老面(大家可以去看看小沈阳演的后厨,里面那个白案厨师发面用的酵母团是从清朝他祖爷爷辈传下来的),南方吃的面条用的酵母菌也很少。但是酵母市场在国内的增长速度依然惊人。

Foodnavigator曾经做过一个酵母的全球市场调查,酵母行业过去1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大约在8.6%,而增量的主要贡献来自东南亚、非洲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舌尖上的消费降级——榨菜酵母的强国之路

截止2017年,酵母工业产值大约在55亿美元,也就是不到400亿人民币,而安琪酵母中酵母相关的营收已经达到接近44亿,全球占有率达到了11%,相对于2017年酵母业务的营收增长了19%。当然,这还只是开始。国内权威机构纷纷给出了未来三年安琪酵母30%以上的增速预期。

现在中国将迈入老龄化,二胎政策依然无法阻止生育率的下滑,假设未来三年,人口数量没有明显的增长,安琪酵母的市占率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提高,那么未来三年,中国人每天要消耗的面食品可以这样计算:

明年:0.14*1.3=0.182斤≈0.9个馒头
后年:0.182*1.3=0.2366斤≈1.2个馒头
大后年:0.2366*1.3=0.31斤≈1.6个馒头

同时,考虑到很多面食品不需要新生产的酵母,这个数字可能会大大大于测算的数字。

可见面食品对中国人的诱惑是深入骨髓的。每天清早掀开蒸笼的那一刻,是中国人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

02

每人每天半包营养丰富的榨菜 是可以振兴56个民族的

当然,中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大自然的奇迹除了酵母以外,当然也不得不提到中国人每天必须摄入的营养食品——榨菜。

涪陵区,重庆市辖下区。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有渝东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带动武陵山等地经济发展。重庆市定位的中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城市,渝东南部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

舌尖上的消费降级——榨菜酵母的强国之路

涪陵区特产,主要有涪陵榨菜、涪陵红心萝卜、涪陵油醪糟等;名胜景点主要有白鹤梁、武陵山大裂谷、白鹤森林公园、大木花谷、816核工程等。

这是一个充满荣誉的城市:中国榨菜之乡、千里乌江第一城、中国绿色生态青菜头之乡、中国绿色生态龙眼之乡。

涪陵榨菜,作为又一家伟大的消费企业,无疑是这个区的骄傲。每年都有近13万吨的榨菜被生产出来被运往全国各地。

当然,很遗憾,国外友人并没有很好地接受这样大自然的奇迹,就像他们不懂得欣赏小龙虾一样。

榨菜,又是大自然伟大的馈赠。

光绪年间,四川有个叫邱寿安的商人,开设了一个酱园,同时经营四川大头菜。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他的生意十分清淡。

后来,他雇佣四川中县人邓柄成在老家做腌菜工。邓柄成很聪明,他把肥嫩的青菜头腌制成新的蔬菜。由于这种菜在腌制过程中经风干、脱水,使用了木榨压、除盐水的制作方法,所以成为榨菜。

邓柄成将这种榨菜送往宜昌。邱老板觉得这种菜不错,设宴请人品尝。大家品尝后,都称赞不已。于是,酱园开始销售榨菜。

结果,榨菜一上市,就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榨菜的制作工艺,自此就被流传下来,榨菜成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产品。

榨菜主要含蛋白质、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很多成分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榨菜的营养成分不言而喻。

据科学化验,每500克榨菜里,含有锌、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光是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就含有17种之多。其中谷氨酸1715毫克,占氨基酸总量的25.1%。谷氨酸与盐里的钠离子结合生成谷氨酸钠。

舌尖上的消费降级——榨菜酵母的强国之路

榨菜一般人皆可食用。常食油腻者、大病初愈或患小病而胃口不佳者,尤其适合食用。

低盐保健型榨菜,还有保肝减肥的作用。榨菜还能开胃健脾、辛忾添精、增食助神。饮酒不适或过量时,吃一点儿榨菜,可以缓解酒醉造成的头晕、胸闷、烦躁。

榨菜有“天然晕海宁”之说,晕车晕船者拈一片榨菜在嘴里慢慢咀嚼,可缓解烦闷情绪。榨菜又称“天然味精”,富含产牛鲜味的化学成分,经腌制发酵后,其味更浓。

而榨菜和泡面产生的化学反应,自然也是人和自然携手合作创造的美味。

榨菜行业,属于一个百家争鸣的行业,但是涪陵榨菜拥有绝对的品牌和渠道优势,2017年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

那么,根据券商预估,2018年中国人全年要消耗的榨菜量大概等于:

170000/30%=566666吨

每人每天的消耗量等于:

566666*2000/1400000000/365
=0.022斤=11克

这么说来,每个中国人每天摄入的榨菜量在11克左右。

当然,这仅仅只是开始。

由于产品品质优异,榨菜用途增加,榨菜品类多元化,中国人消费榨菜等产品的品牌意识也在逐步提升。公司将加大修建原料窖池,未来还要加足马力生产。

权威机构认为,现在涪陵榨菜各条生产线产能已经达到20万吨。根据权威机构测算,几年后,中国人每天摄入的榨菜量应该在几十克左右。

兴奋的同时,我拿出了一包我珍藏多月的涪陵榨菜,80克。这么说来,几年之后,中国人每天吃掉半包榨菜已是大势所趋。

舌尖上的消费降级——榨菜酵母的强国之路

这不禁让我想到日本当年的“牛奶计划”,中小学生每人每天必须喝一杯牛奶,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那么每人每天半包具备丰富营养元素的榨菜,是可以振兴56个民族的。

中国是一个梦想的国度,中国人民总是在创造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

当然在众多祖国大地的奇迹中,这些只是沧海一粟。举个例子,我们还有海天味业的7万吨酱油、3万吨耗油和1万吨调味酱。

不要低估中国人对美食的信仰,这一切都仅仅是一个开始。

吃着馒头唱着歌,围着火炉吃榨菜。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很喜欢的一首歌的歌词(哈狗帮-韩流来袭):

在这个环境长大 每天吃芭乐

一定有一天你吃不下

你的排泄物一定要拉 本来是从屁股

可是分析师是从嘴巴~

^_^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欢迎转发点赞并且推荐给你的好友。

^_^ 也欢迎关注我,我会经常写一些科普,带你慢慢看懂纷繁复杂的股市涨跌背后的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