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消費降級——榨菜酵母的強國之路

~點上方關注我,好文章送上門~

舌尖上的消費降級——榨菜酵母的強國之路

近兩年,我國的經濟增長進入了橫盤整理區間,隨著國民收入水平增速放緩,社會總需求也遭遇下滑。然而,在社會銷售總額下滑的過程中,消費股業績紛紛大幅上漲,消費降級概念開始在A股市場大行其道。

本文旨在對消費股的業績預測提出質疑,同時對公募基金披著邏輯抱團炒作的行為提示風險。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富戲劇性的自然景觀
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線
這種地理跨度有助於物種的形成和保存
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多潛在的食物原材料
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
人們採集,撿拾,挖掘,捕撈,穿越四季
本文將展現美味背後人和自然的故事

01

每天清早掀開蒸籠的那一刻 是中國人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光

湖北宜昌,古稱夷陵,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游分界處,建制歷史逾兩千年。“宜昌”之名始於東晉,市的建制始於解放初,於1992年設立地級市。全市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

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區面積達150平方公里,市區戶籍人口120萬人,全市現轄五區、三市、五縣,常住人口415萬人。

安琪酵母,作為一家偉大的消費企業,是這個城市的驕傲。每天都有556噸的酵母在這裡被生產出來,其中70%銷往國內,30%銷往國外。

舌尖上的消費降級——榨菜酵母的強國之路

酵母,是大自然偉大的饋贈。

約4000年前,古埃及人開始利用酵母製作麵包。考古學家在挖掘埃及遺蹟時發現用來製作酵母麵包的磨石和焙烤室,還發現了4000年前的麵包房及釀酒廠的圖紙。

殷商時期,古代中國人就利用酵母釀製白酒。漢朝時期,中國人開始用酵母製作饅頭、餅等麵點。

1680年,荷蘭人列文虎克(AntonievanLeeuwenhoek)首次用顯微鏡觀察到酵母。19世紀,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首次發現釀造酒精是酵母發揮了重要作用。

1846年,酵母在歐洲首次實現工業化生產;20世紀80年代中期,酵母在中國實現了現代化生產。

而如今,面對14億人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作為市場佔有率55%的絕對龍頭安琪酵母來說,無疑是酵母現代化生產中的最大贏家。據調查,中國每年要消費近26萬噸酵母,其中14.2萬噸的酵母來自於安琪酵母。

舌尖上的消費降級——榨菜酵母的強國之路

酵母和麵粉無疑是大自然中的絕配,每當酵母遇上面粉,總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而火花的背後,就是人和自然攜手合作創造的美味。

按照安琪酵母說明書的用法用量,酵母、麵粉和水的比例一般為1:100:50。當然我們考慮到水在蒸饅頭、發麵過程中的損耗,那麼酵母和最終麵粉成品(可能是饅頭、包子、麵條等等)的比例為1:140去計算,這14.2萬噸安琪酵母可以生產出的面製品等於:

142,000*1000*2*140
=39,760,000,000斤

也就是398億斤饅頭等面製品。

酵母的魅力,一定超越了年齡層和南北方差異帶來的鴻溝,全國人民都會喜歡吃麵食是歷史的必然。

那麼14億人的中國人,人均每天消耗的麵食品等於:

39,760,000,000/1,400,000,000/365天
=0.078斤

也就是,每個中國人每天要消耗接近1兩安琪酵母發酵的面。

按照安琪酵母的市場佔有率55%測算,中國人每天需要消耗的麵食品是:

0.078/55%=0.14斤

雖然北方的窩窩頭基本是不要酵母的,還有些傳統家庭發麵一般用老面(大家可以去看看小瀋陽演的後廚,裡面那個白案廚師發麵用的酵母團是從清朝他祖爺爺輩傳下來的),南方吃的麵條用的酵母菌也很少。但是酵母市場在國內的增長速度依然驚人。

Foodnavigator曾經做過一個酵母的全球市場調查,酵母行業過去10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大約在8.6%,而增量的主要貢獻來自東南亞、非洲等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

舌尖上的消費降級——榨菜酵母的強國之路

截止2017年,酵母工業產值大約在55億美元,也就是不到400億人民幣,而安琪酵母中酵母相關的營收已經達到接近44億,全球佔有率達到了11%,相對於2017年酵母業務的營收增長了19%。當然,這還只是開始。國內權威機構紛紛給出了未來三年安琪酵母30%以上的增速預期。

現在中國將邁入老齡化,二胎政策依然無法阻止生育率的下滑,假設未來三年,人口數量沒有明顯的增長,安琪酵母的市佔率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提高,那麼未來三年,中國人每天要消耗的麵食品可以這樣計算:

明年:0.14*1.3=0.182斤≈0.9個饅頭
後年:0.182*1.3=0.2366斤≈1.2個饅頭
大後年:0.2366*1.3=0.31斤≈1.6個饅頭

同時,考慮到很多面食品不需要新生產的酵母,這個數字可能會大大大於測算的數字。

可見面食品對中國人的誘惑是深入骨髓的。每天清早掀開蒸籠的那一刻,是中國人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光。

02

每人每天半包營養豐富的榨菜 是可以振興56個民族的

當然,中國幅員遼闊,山川壯麗,大自然的奇蹟除了酵母以外,當然也不得不提到中國人每天必須攝入的營養食品——榨菜。

涪陵區,重慶市轄下區。涪陵區地處重慶市中部、三峽庫區腹地,位於長江、烏江交匯處,有渝東門戶之稱;經濟上處於長江經濟帶、烏江干流開發區、武陵山扶貧開發區的結合部,帶動武陵山等地經濟發展。重慶市定位的中心城市,一小時經濟圈核心城市,渝東南部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區東部中心城市。

舌尖上的消費降級——榨菜酵母的強國之路

涪陵區特產,主要有涪陵榨菜、涪陵紅心蘿蔔、涪陵油醪糟等;名勝景點主要有白鶴梁、武陵山大裂谷、白鶴森林公園、大木花谷、816核工程等。

這是一個充滿榮譽的城市:中國榨菜之鄉、千里烏江第一城、中國綠色生態青菜頭之鄉、中國綠色生態龍眼之鄉。

涪陵榨菜,作為又一家偉大的消費企業,無疑是這個區的驕傲。每年都有近13萬噸的榨菜被生產出來被運往全國各地。

當然,很遺憾,國外友人並沒有很好地接受這樣大自然的奇蹟,就像他們不懂得欣賞小龍蝦一樣。

榨菜,又是大自然偉大的饋贈。

光緒年間,四川有個叫邱壽安的商人,開設了一個醬園,同時經營四川大頭菜。可是,不知怎麼回事,他的生意十分清淡。

後來,他僱傭四川中縣人鄧柄成在老家做醃菜工。鄧柄成很聰明,他把肥嫩的青菜頭醃製成新的蔬菜。由於這種菜在醃製過程中經風乾、脫水,使用了木榨壓、除鹽水的製作方法,所以成為榨菜。

鄧柄成將這種榨菜送往宜昌。邱老闆覺得這種菜不錯,設宴請人品嚐。大家品嚐後,都稱讚不已。於是,醬園開始銷售榨菜。

結果,榨菜一上市,就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榨菜的製作工藝,自此就被流傳下來,榨菜成為廣大群眾所喜愛的產品。

榨菜主要含蛋白質、胡蘿蔔素、膳食纖維、礦物質等,很多成分都是人體所必需的,榨菜的營養成分不言而喻。

據科學化驗,每500克榨菜裡,含有鋅、胡蘿蔔素、核黃素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光是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就含有17種之多。其中谷氨酸1715毫克,佔氨基酸總量的25.1%。穀氨酸與鹽裡的鈉離子結合生成穀氨酸鈉。

舌尖上的消費降級——榨菜酵母的強國之路

榨菜一般人皆可食用。常食油膩者、大病初癒或患小病而胃口不佳者,尤其適合食用。

低鹽保健型榨菜,還有保肝減肥的作用。榨菜還能開胃健脾、辛愾添精、增食助神。飲酒不適或過量時,吃一點兒榨菜,可以緩解酒醉造成的頭暈、胸悶、煩躁。

榨菜有“天然暈海寧”之說,暈車暈船者拈一片榨菜在嘴裡慢慢咀嚼,可緩解煩悶情緒。榨菜又稱“天然味精”,富含產牛鮮味的化學成分,經醃製發酵後,其味更濃。

而榨菜和泡麵產生的化學反應,自然也是人和自然攜手合作創造的美味。

榨菜行業,屬於一個百家爭鳴的行業,但是涪陵榨菜擁有絕對的品牌和渠道優勢,2017年市場佔有率在30%左右。

那麼,根據券商預估,2018年中國人全年要消耗的榨菜量大概等於:

170000/30%=566666噸

每人每天的消耗量等於:

566666*2000/1400000000/365
=0.022斤=11克

這麼說來,每個中國人每天攝入的榨菜量在11克左右。

當然,這僅僅只是開始。

由於產品品質優異,榨菜用途增加,榨菜品類多元化,中國人消費榨菜等產品的品牌意識也在逐步提升。公司將加大修建原料窖池,未來還要加足馬力生產。

權威機構認為,現在涪陵榨菜各條生產線產能已經達到20萬噸。根據權威機構測算,幾年後,中國人每天攝入的榨菜量應該在幾十克左右。

興奮的同時,我拿出了一包我珍藏多月的涪陵榨菜,80克。這麼說來,幾年之後,中國人每天吃掉半包榨菜已是大勢所趨。

舌尖上的消費降級——榨菜酵母的強國之路

這不禁讓我想到日本當年的“牛奶計劃”,中小學生每人每天必須喝一杯牛奶,一杯牛奶振興一個民族。那麼每人每天半包具備豐富營養元素的榨菜,是可以振興56個民族的。

中國是一個夢想的國度,中國人民總是在創造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奇蹟。

當然在眾多祖國大地的奇蹟中,這些只是滄海一粟。舉個例子,我們還有海天味業的7萬噸醬油、3萬噸耗油和1萬噸調味醬。

不要低估中國人對美食的信仰,這一切都僅僅是一個開始。

吃著饅頭唱著歌,圍著火爐吃榨菜。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很喜歡的一首歌的歌詞(哈狗幫-韓流來襲):

在這個環境長大 每天吃芭樂

一定有一天你吃不下

你的排洩物一定要拉 本來是從屁股

可是分析師是從嘴巴~

^_^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所啟發,歡迎轉發點贊並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_^ 也歡迎關注我,我會經常寫一些科普,帶你慢慢看懂紛繁複雜的股市漲跌背後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