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写尽朋友信任,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

一首诗写尽朋友信任,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

一首诗写尽朋友信任,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

【题解】

孟浩然的诗,其特点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挟异”。这首诗写极平凡的事,但却挥洒自如,诗中有画,盛富美感。

孟浩然喜欢与僧人往来,但从他存的诗来看,又没有信佛的痕迹。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揣测:孟浩然是喜欢僧居的清寂、僧人的清心才与僧人相往还的。应该说这种提法是可以成立的,这首诗就是一个证明。

这首诗写在山径等待友人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傍晚山中清幽的景色下诗人与人相约,久等不至,于是抱琴独自伫立,耐心静候,充分表露了作者闲适的心境和对朋友的信任。

一首诗写尽朋友信任,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

【原文】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译文】

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一首诗写尽朋友信任,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

【赏析四】

这首诗写得很有意思。虽然标题是《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但只有末两句才写及:“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的情景。整首诗里面是找不到生气的痕迹的。即使最后一句稍稍含有埋怨的味道,也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还有掺杂的焦急的成分。这种手法很妙也很巧。五句诗,四句都在写景,却又不会有跑题的的嫌疑。说“寓情于景”、“情与景有机结合”之类的话似乎有些轻薄的味道,对不住孟浩然。他应该是情和景的完完全全的融合,是诗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

一首诗写尽朋友信任,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

需要注意的是带有主动的惆怅和失望的情绪。所以诗人是在直接用景物传达感情,如同我们轻易的用眼睛观察世界。

小孟的“狐朋狗友”还挺多,一会儿“寄张五”,一会儿“怀辛大”,一会儿又“待丁大”。浪迹天涯而没有太白的飘逸,怀才不遇而没有杜甫的豁达,如小号里藏着一个大提琴的梦。说到这份上,诗人可能有点小心眼儿,交友成为一种感觉的寄托抑或转移或者说就是逃避。他用这么多的朋友吧情感轻而易举的分散成许多微小甚至无法感知的单元,但这些东西最终还是来自于他。因此,在某个时候还会一起组合成一座牢固的压抑的大楼。诗人正是背着这样的沉重来构建自己的五言世界。他的诗句也就不可怀疑的带有一种无法排遣的忧伤。无论他怎么善于去设置一种清新入画的景物,这些流露也不无可避免。很明显的是“风泉满清听”和“烟鸟栖初定”两句。我们很容易想到并体会诗人那种等得有些无聊的微妙心理。这自然是语言艺术的功劳,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他是个寻找感情替代物的高手,是个聪明的朋友中人。

一首诗写尽朋友信任,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

【赏析二】

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读他的诗,如同在观看镜头不断转换的电影。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

一首诗写尽朋友信任,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

“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我们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