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一句話:人活著,應該為真實的自己而活。
有人會特聰明地點頭:對啊!人就應該這麼活著,才帶勁!
還有人會一臉懵地問到:什麼是真實的自己,如何找到真實的自己?
在現在崇尚活出自我的時代,被這個問題困住的人其實不在少數,很多人都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不需要為什麼而活著,更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有什麼意義。
那麼,都說要找真實的自己,為什麼這麼多的人認同了真實,也非常努力的去尋找真實,卻總是找不到真實的自己呢?
壹
在談找真實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真實是怎麼來的。
與真實對應的是不真實,我們可以從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的理論中找到一個相關名詞,叫虛假自體。
它來源於生命早期的母嬰關係,嬰兒會表達很多自發的衝動,然後根據環境對他的接納程度,來決定自己接下來的反應。
如果嬰兒的許多反應能夠被養育者看見和接納,那麼他就能允許自己把真實表現出來;相反,如果他很多的反應被是否定或者忽略,那他這部分需要就會被壓抑下來,從而在表面看起來很順從,虛假自體就這麼出來了。
所以,虛假自體的起源,是出自於母親無力理解嬰兒的需要。但嬰兒的行為,也是利己主義,因為順從養育者能夠獲得生存。
那麼,是不是虛假自體就是不好的?作為一個健康的人,實際上也有虛假自體需要,比如表現出來一種對社會化的禮節或禮貌的遵守,但這些並不會影響一個人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以及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有當虛假自體越來越多佔據了我們的真實需要,努力絕大多數是為了順從他人時,從而很難有自我存在和發展的空間,這才是不健康虛假自體的表現。
所以,一個人的真實,並非是盲目的隨心所欲,而是自己的許多想法和感受經過在與他人的互動中,被不斷確認後,而存續下來的自我特徵。
貳
在自己的想法被確認的過程,總是存在著這樣的阻礙:
1. 我們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人不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們也覺得自己不該有這樣的想法;
2. 我們許多的想法都得到了支持,感覺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很難理解別人有跟自己不一樣的想法。
根據這樣的阻礙,當我們在說一個人活得不真實時,常常會有兩種比較極端的情況:
第一種,極度強制養出來的孩子,太不真實,有想法不敢表達,有感覺必須否認,在關係裡總是忍耐和壓抑自己,又希望別人來猜到自己的想法,但很多時候都是失望;
第二種,被極度溺愛出來的孩子,表現太真實,不能忍受一點點委屈或不舒服,無法體會別人的感受,總被人說是太幼稚、太不成熟,這是一種完全以自己為中心的真實。
這兩種極端狀態,在關係裡都會非常痛苦。第一種感受不到自己所思所想的真實,第二種感受不到自己在關係裡被接納的真實。
然而,絕大多數的人,在關係裡感覺到痛苦,都並非完全屬於某一個極端,而是有偏向某一個極端的狀態。這時候,我們要找的真實,並非是一個統一的標準,而是自己所缺失的那一部分。
以這兩個極端狀態為例,長時間被壓抑的人,需要去還原和看見自己總是被中斷的想法和感覺;而時常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需要在自己的想法之外,去感受到別人的想法。
所以,當一個人總是在關係中感覺不舒服,想找尋真實的自己時,這種真實其實是因人而異的。我們不能盲目地模仿別人,只有深刻地覺察到自己是被什麼卡住時,才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向。
叄
我經常聽到很多人說:如果我找到了真實的自己,是不是一切都會如我所願,可為什麼我就是找不到呢?
如果,我們要找的真實是這樣萬能的庇護,那這樣的真實根本就不存在。
這種絕對安全的寄生殼,在真實的世界裡,永遠無法找到。所以,許多人覺得很努力了,依然會遇到問題,其實並不是找不到真實的自己,而是他們一開始就扭曲了真實自己的含義。
我們每個人的真實都是動態的,比如面對同一個任務,我昨天想做,今天不想做,這都是真實。在心理諮詢中,我們也經常看到一個人對同一件事的感覺會發生變化,但這些真實又常常被當事人否定掉,以為只有其中哪一個才算是真實的。
我們要找的真實並非是一個唯一的想法,而是一個變化的、動態的、連貫的自我的呈現過程。尋找真實的自己的過程,也是我們不斷通過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體驗,去確認一個變化的自己的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經驗常常是很多人不熟悉的。我們更習慣的方式是辨別對錯,而不是辨別自己在經歷怎樣的變化和平衡過程。
只有當這些更細微的、完整的感覺都能納入自己的理解當中,才會有一個更真實、立體的自我在你的感覺和行為中呈現出來。
肆
還有很多人找不到真實的自己,是因為有太多自己無法接納的部分。因為無法去觸及這些部分,所以很難把自己變得完整。
為什麼我們會有自己不能接納的部分呢?因為接納就意味著承擔,意味著你需要對自己接納這一行為負責。
所以,看不見真實,看見卻不接納真實,實際上都是一種自我保護,讓自己感覺安全。
在心理諮詢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有人每當談到最重要的部分,腦子就空白了。這種情況對於某些經歷過巨大創傷的個案,實際上是相當必要的。直到關係裡有足夠的空間,他們的這些空白才會慢慢有內容浮現上來。
所以,經常有人想探索真實的自己,又不敢往前走,然後到了諮詢中,我們“手拉手”走過一段,他們感覺沒那麼可怕了,對自己的瞭解會多一點,然後又有些害怕,再走上一段,瞭解又多一點……
就這樣,我們一起走過了一段又一段的路,爬過一個又一個的坎,他們對過去的自己瞭解開始加深,對當下的自己確認也在增多,同時這些變化讓他們感覺越來越安全,相應能夠看見的真實也越來越多。
當我們看見一些真實,會感覺到更安全,因此對自己的接納更多,又會看見更多的真實,感覺到更安全。又因為安全,才會有越來越多敢於承擔的意願。
所以,找真實的自己,是給了自己一個安全的空間,去看見和接納更多自己的和外界的真實,發展面對這些真實的能力。這些真實過去其實一直都在,只是如果感覺不到安全,真實就不會被看見。
這個觸及真實的過程,可能會讓你打破一個絕對的標準,替換成一個有規則和更大視野的世界,卻能讓你感覺到更安全。所謂的真實,實際上是在一個動態平衡過程中發展出來一種更完整的視角,你會依賴這些看見做出選擇,並替自己的選擇負責。
人生是一個不斷連接起過去和未來的動態過程,尋找真實的自己,既是在還原過去的自己,也是在發展建構自己新的適應能力。所以,沒有一個真實的自己會在原地等著我們去找到它。只有當我們有勇氣去找,在這個過程裡,真實的你,才會被看見和塑造出來。
通常當你找到了,你會感覺到一個更穩固的自己,身處在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裡,在關係裡感覺更能被容納了,也更能做出選擇了。這意味著,你已經從那個被卡住的位置解放了。
實際上,你哪裡都沒有變,你只是確認了自己,瞭解了自己身處的關係,明白了自己所處的位置,也就知道自己可以往哪裡走。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看見真實,活出真實!!
作者:羅近月,心理諮詢師,專欄撰稿人,堅持用簡單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兩性關係,讓每一位女性活出最好的自己。微信公眾號: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新書《當男人無法改變時,改變自己》正在熱賣。
閱讀更多 羅近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