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最新大盤點(二線城市)——惠州


惠州,背靠羅浮山,南臨大亞灣,境內東江蜿蜒100多公里,屬珠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東岸。惠州毗鄰深圳、香港,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東莞市和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惠州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2區3縣,並設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

惠州是中國近代抗爭史的前沿陣地,曾建立華南抗日戰爭的主力部隊—東江縱隊。從唐到清末1000多年間,共有43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留下了96處遺址和2100多件文物。惠州本土孕育了葉挺、廖仲愷、鄧演達、葉亞來等傑出人士。惠州市兩大經濟支柱分別是電子、石化。

先秦時期屬南越範圍。春秋戰國時期,惠州一帶的文化已有一定的發展水平,並與中原文化息息相關。

秦始皇三十三年在今博羅“縛婁”族居地置傅羅縣後,今市境為南海郡傅羅縣的一部分。

東晉析南海郡置東官郡,博羅縣先後析置海豐、欣樂、安懷3縣,博羅、欣樂兩縣隸南海郡,而安懷縣隸東官郡。南宋,安懷、欣樂兩縣隸東官郡,博羅縣隸南海郡。至南齊,安懷縣改名懷安縣,博羅縣析置羅陽縣隸南海郡。

隋開皇九年,廢梁化郡,在今市境置循州。隋大業三年,循州改稱龍川郡。唐武德五年復為循州。唐代曾易名雷鄉郡、海豐郡。南漢乾亨元年析循州之海豐縣,河源縣、博羅縣、歸善縣 置禎州,治所歸善縣,循州移治長樂雷公墩。

宋真宗天禧四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為“惠”。 元代置惠州路。 明洪武元年設置惠州府,洪武二年,撤循州府,其轄地併入惠州府。惠州府下設歸善、博羅、紫金、龍川、長樂、興寧、長寧、海豐縣8縣以及連平州屬下的河源、和平2縣。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惠陽地區建制,分設惠州、東莞、汕尾、河源4個地級市。惠州市管轄惠城區、惠陽縣、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1994年5月惠陽撤縣改市,由惠州市代管;至2003年3月又撤市設區,隸惠州市,6月10日掛牌。 關注“黃小花盤點”,每天一篇盤點,擴充你的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