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1. 相比於2016年,2017年狀元父母親的學歷顯著上升,父母碩士學歷佔比10%,本科學歷佔比35%;

2. 在受訪狀元家庭中,2017年父母為公務員的佔比最高,其中35%的狀元父親為公務員,22.5%的狀元母親為公務員,遠超其他行業;

3. “寒門狀元”佔比不足兩成,40名高考狀元中僅有6名來自農村,其餘85%的狀元均是城鎮戶口;

4. 2017年不少狀元現身多家直播平臺,分享“高分秘籍”,有狀元高中一畢業就拿到了“月薪一萬”的實習工資;

5. 超五成狀元曾參加過奧數、英語競賽,除了學科類競賽,不少狀元同時也是文藝、體育、科創類等活動的主力軍;

6. 過半狀元希望經管類專業,95%的狀元想要本科階段在內地頂尖大學就讀,近九成狀元有讀研目標,72%的狀元更傾向於出國讀碩士、博士。

7. 近四成狀元的平時愛好是電子遊戲,15%的狀元表示喜歡並經常玩網遊(太危險了這個,咱們學習比不上人家不要緊,這條千萬不能學),從沒玩過網遊的狀元僅佔5%;

8. 四成狀元曾戀愛,其中除了1人覺得會影響學習,其他15人均覺得與學習沒有衝突,只有6名狀元明確表示反對早戀。

下面來具體瞭解一下:

揭秘一: 除了學習,“學霸”們平時喜歡幹什麼?

他們愛學習,但並非“無法自拔,日漸消瘦”。

相反的是,“學霸”們在學習之外都擁有自己廣闊的興趣,閱讀、數獨、繪畫、做模型等等愛好鍛鍊著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學識;

游泳、打球、旅遊等生活方式,不僅幫助他們釋放壓力,也讓他們擁有更加健康的身心。

有廣泛的興趣愛好

平時除了學習喜歡做什麼?

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學霸”們都興趣廣泛,看書、聽音樂、運動、看電視電影……都是他們除學習外喜歡的活動。

廣西高考文科最高分獲得者韓思雨在分秒必爭的高三階段,畫畫、彈琴、刷劇、看漫畫成為她調劑心態的方式,高考前一個月,考生們都在熬夜刷題,而她還會看看課外書,在草稿本上天馬行空地畫上幾筆。

閒暇時間,重慶高考文科最高分獲得者劉之銘有個特別的愛好,她會時常在手機上做些數獨解壓。

“很小的時候,爸爸教我的。我喜歡數學,做數獨會很開心。”

老王點評:

其實人家是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高,才有時間在學習之外去做這些。然後這些愛好特長又反作用於學習。

也會喜歡娛樂明星

你有喜歡的偶像嗎?

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作家、體育明星、娛樂明星在“學霸”們偶像中排名前三,“學霸”也迷娛樂明星,是不是很顛覆我們的認知?

四川理科最高分考生黎雨佳兼具“學霸”與“女漢子”的特質。

作為一個文藝範兒的理科生,黎雨佳喜歡音樂,最近開始學了吉他,周杰倫是摯愛;酷愛閱讀近代史、哲學史,也讀小說,喜歡看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曾追《三體》到凌晨四點。

而作為運動健將,她組建過班級的籃球女隊,曾獲青白江區實心球和鉛球項目的第二名。

老王點評:

學霸也是人啊。迷娛樂明星從來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兒。關鍵看你從明星身上都學到了什麼。

揭秘二: 面對壓力,“學霸”們如何調節

面對高三倍增的壓力,“學霸”們是如何進行調節的?

輕鬆的心態和平日的學習、生活習慣密不可分。

怎樣的好習慣才能保持好心態?

怎樣的好心態才能成就“學霸”?

出現負面情緒時,主動通過多種方式調節

如何克服負面情緒?

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62.5%的“學霸”在出現負面情緒時會選擇找老師和家長傾訴,而新疆文科最高分考生趙寒雨說,她更願意通過自我調節或找好友傾訴來減壓。

“我高中三年都在哈密市上學,而父母在巴里坤縣工作。由於平時沒和他們住,交流便相對較少。雖然跟老師關係都很好,但我天生怕老師,更不好意思因為一點小事就麻煩老師。所以,其實去跟好朋友看個電影、吃個飯我就很開心啦。”

趙寒雨偶爾也會因為壓力大而哭鼻子。

但她認為,哭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好方式。

除此之外,做運動、練書法、看動漫、聽音樂等也是狀元們鍾情的放鬆方式。2017年遼寧省理科高考最高分考生李星池愛好書法,對他來說,練字就很減壓。

老王點評:

優秀的孩子一般情商也高,自我調節能力強。

八成“學霸”每日睡眠時間保持在6—8小時

高三每天睡眠時間

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八成的“學霸”每天的睡眠時間在6—8小時。

吉林省高考理科最高分考生曹宇涵能做到晚上10點睡、早上6點多起,幾乎每天都能保證8小時以上的睡眠。

對此,她表示,自己從小作息就很規律,規律的作息讓她非常受益,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習效率。

寧夏理科最高分考生武子健坦言,學習時間長並不一定就學得多,上課認真聽講、重視課本,跟著老師的步伐很重要。

對於武子健同學的觀點,老徐同志也深有體會,光拼時長是不必要的,關鍵還在於學習效率。

老王點評:

這個剛才說過,人家學霸學習效率高啊,課堂效率高啊。問題都在課堂上或者是短時間內都解決了呀。

所以人家不用瞎耗時間。

揭秘三: 狀元的父母是如何教育他們的?

這些“學霸”們的父母是如何教育他們的呢?

調查結果顯示,父母很少干涉孩子學習,能夠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給予孩子開放自由的家庭環境。

自律性強,與父母溝通順暢

父母對自己學習的參與程度

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在“父母對自己學習的參與程度”一項中,40位參與調查的“學霸”,沒有任何一位的學習是被過分參與的,只有9位是被較少干涉,其餘均不被幹涉,甚至很少被過問。

廣西理科最高分考生方建勳認為,父母的這種“不過問”也是一種信任,讓他能夠迅速地學會照顧自己,獨立生活,合理安排時間,進而把控學習上的進度,這種看似“放權”的自由反倒推動著他在一步步前行。

平時與父母溝通的程度

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八成“學霸”表示平時與父母溝通順暢,其中四成“學霸”認為自己與父母相處像朋友一樣,會時常交流自己的想法,沒有“幾乎無法溝通”現象的存在。

老王點評:

家庭教育很重要,學霸家庭一般都有一對英明、民主的父母,他們與孩子溝通順暢,能夠與孩子做朋友。

但不可否認,他們也一定是有原則的父母。絕對不會是毫無原則的老好人。

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方面,6成“學霸”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學校與專業選擇上,是否與父母有過分歧

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調查結果顯示,在學校和專業選擇上,6成“學霸”父母會尊重孩子的選擇,3成“學霸”表示在此方面有過爭論,但最後能達成一致。

近八成“學霸”沒有陪讀經歷

高中階段有沒有被陪讀經歷?

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高几被陪讀?

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近八成“學霸”沒有家長陪讀經歷,僅9人有被陪讀的經歷,佔二成左右。

四川理科最高分考生黎雨佳從高三開始被陪讀,父母每天下班需要驅車40公里回到黎雨佳學校附近的出租屋照顧她,每天早上再驅車40公里去上班。

陪讀的父母除工作辛苦外,也會有壓力。

黎雨佳回憶到,“記得高三有一次考試考得很糟,父親也很緊張,沒忍住說了我幾句。我心裡也不好受啊,就默默地哭了,覺得超委屈。看到我這樣,他們後來就什麼都不敢說了,第二天裝作什麼都沒發生的樣子,其實我知道他們很擔心我。”

“學霸”們並不認為陪讀就是不自立,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支持與陪伴。

揭秘四: 對於網遊,“學霸”們怎麼看?

大部分“學霸”承認玩遊戲和學習有一定的衝突,他們普遍認為,是否沉迷遊戲與一個人的自制力以及身邊環境有關。

逾7成“學霸”玩過網遊,小學就接觸遊戲的“學霸”不在少數

40位“學霸”中,表示玩過網遊的超過7成。在回訪的過程中,記者發現從小學就開始接觸遊戲的“學霸”並不在少數。

某省文科最高分考生劉志遠(化名)就表示,自己從小學就開始玩遊戲。從最開始簡單的小遊戲到後來單機和網遊都有接觸。

雖然涉獵的遊戲較為多元,但他對要玩的遊戲卻有著自己的一套標準。

“遊戲本身要做得用心,遊戲要動腦的比較好。”

“學霸”玩網遊,只為放鬆不沉迷

你喜歡玩網絡遊戲/手機遊戲嗎?

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40位“學霸”中,有6人表示喜歡並且經常玩網遊,23人偶爾會玩一次。

不過,他們都是有規劃的,玩遊戲僅僅是“勞逸結合”裡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學霸”表示,父母對他們玩遊戲是知情的,但都秉著較為寬容的態度,平時並沒有太多的干涉。

“他們對我玩遊戲不太乾預,他們相信我。感覺自己自制力還行,平時學習並不會想起遊戲。”陝西理科最高分考生鄭書豪表示。

老徐也由衷地佩服這些既會玩又能學的“學霸”們,但是,這玩意兒咱千萬別攀比,人家玩遊戲,人家自制力強啊,人家沒影響學習啊。

咱先把學習搞上去再跟人家比這個。

“學霸”們認為是否沉迷手遊與自制力相關

“學霸”們普遍認為,是否沉迷與一個人的自制力以及身邊環境有關。

據湖北當地媒體報道,在距離高考兩個月前,湖北理科最高分考生肖雨一天經常會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去玩手機遊戲。

“高考前兩個月沒有玩了,我的段位掉下去了,之前最高達到了黃金級別。”肖雨認為,其實不管什麼遊戲,只要不沉迷,適當地玩一下,對學習都是沒有壞處的。

揭秘五:“學霸”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只有城市孩子才能成為學霸?不,只要拼搏出身不是問題

雖然這40名“學霸”中僅有6名來自農村,其餘85%均為城鎮戶口。但多數來自農村的“學霸”認為,因家庭出身產生的差距並非不可“彌補”。

“父母的學歷和背景會影響到子女的教育,但不是決定性因素……無論出身於寒門還是貴門,成為‘貴子’都是一件艱難的事情,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成功,都是值得尊敬的。”河南省文科最高分考生吳錚的父母皆在家務農,但她認為學習更看個人的主動性,成為“貴子”最大的困難仍在於能否堅持不懈地努力。

同樣出身農家的湖南省文科雷詠荃則並不認同父母學歷和背景會影響子女教育。

“在同一個學校裡面,平臺都是一樣的,家境上的區別就被弱化了。”

在她看來,只要進入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老師教,自己學,就足夠了”。

雖然父母的職業和家庭背景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教育,但這些都不是決定性因素,能否成為“貴子”關鍵還在於自己的努力與不懈。

境況相似的還有今年考入清華大學的甘肅考生魏祥、河北考生龐眾望……

他們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只要努力和奮鬥,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夠實現自己。

父母親學歷中本科及專科佔多數,碩士學歷顯著提升

父母親學歷

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在家庭教育方面,2017年有10%受訪“學霸”的父母為碩士學歷,相比於2016年受訪“學霸”的父母親碩士學歷佔比4.1%,今年受訪“學霸”父母親的學歷有顯著提升。

2017年全國40名高考狀元調查!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出學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