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得到嗎?一部60多噸重的鑽機竟是37個好漢憑著血肉之軀,人拉肩扛從火車上卸下來的……

1960年4月2日,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職工期盼已久的鑽機到了。

可是大家的興奮勁兒還沒過,問題就來了。

——沒有吊車、拖拉機,汽車也不足……

要把60多噸重的鑽機從火車上卸下來談何容易!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隊長王進喜果斷地對大家說:“沒有吊車,咱們37個人就是37臺吊車。沒有汽車,咱37個人就是37臺汽車!就是靠大繩拉、肩膀扛,也要把鑽機卸下來,運到井場上安裝起來!”

你能想象得到嗎?一部60多噸重的鑽機竟是37個好漢憑著血肉之軀,人拉肩扛從火車上卸下來的……

說幹就幹,37個人把大棕繩、鐵撬槓、方木、枕木、扁擔,凡是能撬、能抬、能扛的東西都 集中起來。

鑽機太沉,那就把整部鑽機化整為零,拆成一件一件的卸車。

太沉的大部件就挪到能夠滾動的鑽桿上,然後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把鑽機從火車上卸下來,再運到位於馬家窯的薩55井井位上。

你能想象得到嗎?一部60多噸重的鑽機竟是37個好漢憑著血肉之軀,人拉肩扛從火車上卸下來的……

接下來,更大的困難出現了:如何把鑽機安裝起來?

王進喜想,早一天開鑽,就早一天出油。

他說:“咱們30幾雙手能從火車上把鑽機卸下來,也能把鑽機拉到兩米多高的鑽臺上去。”

他們用鑽桿作導軌,在鑽機前部拴牢大繩,把碗口粗的撬槓插入鑽機後部。

大家各就各位後,王進喜一邊拽著大繩,一邊喊著號子,前面的人用力拉,後邊的人用勁撬,鑽機慢慢地爬上了導軌搭成的斜坡上。

但鑽機一離開地面,撬槓就借不上力了,王進喜跳下鑽臺,弓下腰,用肩膀扛住鑽機的底座,竭盡全力往上頂。

大家也像王進喜一樣,用肩膀扛住鑽機,咬緊牙關,把鑽機往上頂,鑽機開始一寸一寸地慢慢爬上了鑽臺……

你能想象得到嗎?一部60多噸重的鑽機竟是37個好漢憑著血肉之軀,人拉肩扛從火車上卸下來的……

就是靠著“人拉肩扛”的辦法,絞車、轉盤、柴油機這些鋼鐵大件,被一件一件地抬上鑽臺。經過一天一夜的苦幹,40多米高的井架終於在荒原上矗立起來了。

這就是石油大會戰期間“人拉肩扛”的故事。

現代人可能無法想象和理解當時石油會戰的條件有艱苦,但看了這些故事,也許你就能理解啥叫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了……

審核/吳海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