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症;股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为一种针灸科较常见的单纯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股外侧皮神经为单纯性的感觉神经,由腰2-3神经组成,沿腰大肌外侧缘斜向外下方达髂前上棘附近,经腹股沟韧带下方3至5厘米处进入皮下组织,分布于股外侧直至膝关节皮肤。在该神经行程中如果有受压、外伤、感染、寒冷及潮湿等某种原因影响到股外侧皮神经时,即可诱发股外侧皮神经炎,出现以股前外侧下方2/3部位麻木为主,伴有蚁行感、针刺痛、烧灼感、发凉、出汗减少及沉重感等症状。体力劳动、站立或下蹲过久时症可加剧,休息后缓解,但无肌萎缩或运动障碍。该病多见于20至50岁较肥胖的男性。通常为单侧性,少数双侧发病。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数月至多年不愈。查体可有程度不等的浅感觉减退或缺失,主要是痛觉与温度觉减退而压觉存在。少数患者可有色素减退或沉着。有些患者皮肤可呈轻度菲薄,稍干燥,毳毛减少。

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属中医学“皮痹”;“浮痹”范畴。中医理论认为素体不足,气血亏虚,脉道不充,营卫不固,腠理空虚,经脉皮部失于营养所致。其本为气血虚弱者居多,亦可因久病气虚,中焦不运,湿痰阻络,经脉不行,肌肤不荣。若久病不愈,虽其本为虚,但日久气血行涩必成瘀滞,形成血瘀络阻之症。取阿是穴(异常感觉部)、带脉穴、脾俞穴、肾俞穴。先令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并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术者左手将打火机的火焰开至最大于右手所持的罐口适宜的玻璃罐中瞬间闪过后迅速拔罐于患侧带脉穴及双侧脾俞、肾俞穴处,留罐10分钟起罐后再令患者改取患肢在上的侧卧位,将阿是穴(异常感觉部)暴露,以患部异常感觉最明显处为中心将异常感觉部完全涂少许香油,术者左手将打火机的火焰调至最大于右手所持的适宜大小玻璃罐中瞬间闪过后迅速将罐吸拔于异常感觉部上端,而后用双手将罐由异常感觉部上端沿股外侧向下拉至异常感觉部下端后起罐,再如前法反复拉罐3至5次、患者自觉异常感觉部发热、温暖,术者视之泛红时将香油擦拭干净。常规消毒后分别于异常感觉部边缘的上、下、前、后及中间处各用一次性针灸针直刺1.5寸,将预先做好的中间有一小洞洞的硬纸片经针尾套于针灸针上并将其自然放置于针刺局部表皮,取约2厘米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其艾段下端应距皮肤3厘米许)由其下端点燃令其自燃施温针灸(在温针灸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前硬纸片下再加一硬纸片,以稍减火力)。艾段自燃至成灰后去掉为一壮,如前法再施温针灸,每天一次3至5壮。温针灸每日一次,火罐每周两次。两周一疗程。

方中阿是穴(异常感觉部)处先拉罐后温针灸属“治标”之举,以疏通患部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局部脉络循环。脾俞穴和肾俞穴均位居于足太阳膀胱经,分别为“后天之本脾”和“先天之本肾”的背俞穴。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转输于背腰部并流注于全身的枢纽区域,与脏腑有直接的联系。带脉穴属足少阳胆经,有固精、强肾、壮阳,通调气血,温补肝肾的功效。在带脉穴、脾俞穴、肾俞穴处拔火罐共同达到“治病求本”,欲善其终。


职业的缘故,业余时间写了些针灸相关科普小文章,有些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中医药》等报刊;百度文库、网易博客、针灸中国网等公开发表。从学术交流角度考虑汇集于此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治依据。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章版权归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医生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