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资山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旅游+扶贫”呈现叠加效应

卓资县“旅游+扶贫”呈现叠加效应

卓资县在发展乡村旅游、推进脱贫致富的实践中,创新5种模式。“景区+牧户”的草原风情型,依托辉腾锡勒九十九泉度假村、蒙古风情园旅游中心、蒙古原始部落等景区,带动辖区内特困村民从事拉马、养羊、接待等服务工作;“景区+特色旅游村+农家乐”自然山水型,依托红召九龙湾、红石崖、百花谷等景区,带动油房营、厂汉脑包、官庄子3个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打造特色旅游村,从而拉动农家乐发展;“景区+旅游新村”的历史山水型,如林胡古塞景区规划建设了芦草沟旅游新村,使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特色小镇+农家乐”的历史古迹型,梨花镇依托武要古城、大黑山、赵长城等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探古城、登黑山、品美食;“休闲农庄+合作社”的农事观光型。富民农庄将全村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种植特色果蔬,与乡村旅游链条嫁接,实现按股分红、人人受益。

「卓资山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旅游+扶贫”呈现叠加效应

「卓资山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旅游+扶贫”呈现叠加效应

该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突破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全域旅游。为此,县里成立了指挥机构,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强化综合统筹监管职能,在全区旗县尚属首家;组建旅游投资公司,为旅游项目投融资搭建平台。

「卓资山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旅游+扶贫”呈现叠加效应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两心四线十大景区”的全域旅游总体布局,依托境内大景区和交通大干线,规划4条旅游风景道,包装打造1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把90%以上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特色旅游村和特色农家乐纳入其中,做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卓资山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旅游+扶贫”呈现叠加效应

突出特色,创新发展。坚持多资源整合、点线面结合、城景村覆盖、跨区域合作,全力打造“天赐红石崖、神奇九龙湾、山水隆胜湖、魅力白桦林”自然生态游,“战国古城址、明清古驿道、百年古榆树、人文黑河源”历史文化游,“清凉卓资山、生态休闲居”避暑养生游,“烽火大青山、龙胜卓资山”红色文化游4张名片,成功举办了九曲文化节、冰雪骆驼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把乡村旅游扶贫融入其中,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形成各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

「卓资山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旅游+扶贫”呈现叠加效应

整合资源,借力发展。把红召百里山水画廊景区作为全县创建全域旅游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坚持“招大商大招商”的原则,引进内蒙古土地资源收储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县政府合作开发红召旅游扶贫项目,实现资源与资本对接,优势互补,带动项目区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14个村民小组12179贫困人口吃上旅游饭。在政策支持上,对符合政策、规划和投资规模的旅游项目,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全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对带动作用大、安置就业多的旅游项目,实行一项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政策;对特色旅游村、休闲农庄和特色农家乐,在水、电、路、讯、房、厕、厨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近2年来,该县在土城子、哈力盖图、红砂坝等20多个特色旅游村投入资金2亿多元。

卓资是内蒙古草原上美丽的沃野,有巍峨的山川,滔滔流淌的大黑河,还有辽阔的大草原。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县包括5镇3乡,有卓资山镇、旗下营镇、巴音锡勒镇、十八台镇、梨花镇。

「卓资山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旅游+扶贫”呈现叠加效应

其中,卓资山镇位于县境中部,是县政府所在地,北临巴音锡勒镇,东与十八台镇接壤,南与大榆树乡相连,西与梨花镇毗邻。

卓资是“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乌兰察布”核心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凉爽宜人。

「卓资山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旅游+扶贫”呈现叠加效应

卓资县立足“奔腾大黑河、秀美绿长廊、休闲养生地、文化卓资山”四个发展定位,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

「卓资山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旅游+扶贫”呈现叠加效应

卓资山镇一级旅游集散地,东以草莓采摘园、二龙山农耕文化影视村为主的农耕文化体验线;西以卧佛山、武要古城、九龙湾为主的宗教古迹山水线;南以大榆树万亩农业观光园、康熙古驿道、明星山为主的山村民俗人文线;北以辉腾锡勒草原、“空中三峡”风电为主的草原民族风情线。

「卓资山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旅游+扶贫”呈现叠加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