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已故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索爾茲伯裡,曾經把長征比作猶太人出埃及、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但後來,他又統統否定了。他說,長征是無可比擬的,長征是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蹟,是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

是的,長征不僅是人類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英雄壯舉,它留下的巨大而豐富的精神財富,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1934年10月10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開始長征,拉開了兩萬五千里長徵序幕。今天,人民出版社讀書會為廣大書友推薦十首長征詩詞。通過它們,我們彷彿看到在那一場場硝煙瀰漫的戰鬥中革命先輩前赴後繼、無畏艱難的身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讓我們從長征詩詞中去感受和領悟長征精神。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長征序曲:“風景這邊獨好”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清平樂·會昌》

毛澤東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註釋】

會昌:縣名,在江西省東南部。

南粵:古時地名,也叫南越,在今廣東、廣西一帶。這裡指廣東。

【解析】

1928年,內戰爆發,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國民政府,對我軍進行“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先後取得了1931年至1933年春的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夏,蔣介石親自策劃了第五次“圍剿”。當時的中央臨時政府教條地提倡進行所謂“正規”戰爭,採取“主動出擊”“禦敵於國門之外”的進攻路線。而此時毛澤東在距離北部前線很遠的南縣視察工作兼養病,他住在會昌文武壩,未能參與反“圍剿”的主要戰役指揮。結果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需要實行戰略轉移。

這首詞作於1934年,毛澤東作此詞以激勵革命精神。黎明前他登頂會昌山,雖然為革命前途憂心如焚,但卻無消極悲觀失望之態,反而道出“風景這邊獨好”之志。

長征鼓點:“萬馬戰猶酣”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十六字令三首》

毛澤東

其一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解析】

這三首小令為毛澤東1934年到1935年長征途中所作。長征開始之時,局勢險惡、戰事告急,面對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毛澤東創作小令為黨和紅軍鼓舞士氣。三首詞分別寫馳騁山路上英雄形象之高,紅軍指揮者胸懷之廣,以匡扶天下為己任者意志之堅。

長征言志:“而今邁步從頭越”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憶秦娥·婁山關》手跡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註釋】

婁山關,位於貴州遵義北大婁山的最高峰上,離遵義城約60公里。它是四川省與貴州省的交通孔道。此處群峰攢聚,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解析】

1935年1月中旬,紅軍離開遵義,途經婁山關,準備從川南的宜賓和瀘州之間渡過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2月5日,在一個叫“雞鳴三省”(四川、貴州、雲南)的村莊,毛澤東被授予軍事指揮權。

上任伊始,沒料到遇到川軍重重阻力,紅軍折兵數千,屢攻不破。此時蔣介石集結重兵,封鎖長江,嚴守川黔邊境,中央政治局當機立斷,決定尋原路反攻遵義,出敵不意打回馬槍,回貴州攻打戰鬥力薄弱的黔軍。這是長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戰略轉折。

經過連夜苦戰,紅軍順利通過婁山關,於是乘勝追擊重佔遵義。這次戰役,殲敵兩個師,是長征途上的第一個大勝仗。

長征艱辛:“蓬蒿沒膝步泥潭”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過草地》

張愛萍

綠原無垠漫風煙,蓬蒿沒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乾草火燒驅夜寒。

坐地隨意堪露宿,臥看行雲逐浪翻。

帳月席茵刀槍枕,談笑低吟道明天。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解析】

1935年8月,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隊列分左右兩路,平行前進。這首詩作於8月,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現在的川西北的若爾蓋地區,草地其實就是高原溼地,是泥質沼澤。這是長征中最艱難的一段路,當時詩人張愛萍在長征中多次擔負軍團前衛和後衛,為紅軍主力開道,掩護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的安全。

在長征中,草地堪稱大自然所設置的最大險阻。據老紅軍的回憶,過草地有三怕:一怕沒踩著草甸陷進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掙扎,會越陷越深,來不及搶救就會被汙泥吞噬;泥水不僅不能飲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腳泡過,還會紅腫甚至潰爛;二怕下雨;三怕過河。

長征抱負:“環球同此涼熱”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念奴嬌·崑崙》

毛澤東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註釋】

遺(wèi):贈與。

【解析】

《念奴嬌·崑崙》作於1935年冬天。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最後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作者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崑崙山脈有感而作。此首詞在長征詩詞中最為奇特,詩人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超級巨人去改變地球面貌求得“環球同此涼熱”,最終實現“太平世界”。

長征豐碑:“萬水千山只等閒”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七律·長征》手跡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七律·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解析】

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緊急擴大會議。會議決定:紅一軍、紅三軍、軍委縱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彭德懷為司令員,毛澤東兼政治委員。9月20日,毛澤東在陝甘支隊團以上幹部會議上作行動方針與任務的報告。他說:民族的危機在一天天加深,我們必須繼續行動,完成北上抗日的原定計劃。首先要到陝北去,那裡有劉志丹(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的紅軍。從現地到劉志丹創建的陝北革命根據地不過七八百里的路程。大家要振奮精神,繼續北上。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把黨中央和陝甘支隊的落腳點放在陝北的決定。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吳起鎮召開政治局會議。這次會議宣告了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大體作於這一時期。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面對勝利的曙光,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長征群像:“大軍縱橫馳奔”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毛澤東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解析】

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和紅軍抗日先遣隊結束了長征,到達陝北保安的吳起鎮。彭德懷指揮先遣隊進行了“切尾巴”戰鬥,殲滅敵軍一個騎兵團,取得了中國工農紅軍到達陝北後的第一場勝仗。為此,毛澤東特作本詩贈予彭德懷。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三十五歲生日寄懷》

陳毅

一九三六年,餘遊擊於贛南五嶺山脈一帶,往來作戰,備極艱苦。八月值餘三十五歲生辰,賦此寄懷。

大軍西去氣如虹,一局南天戰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

日搜夜剿人猶在,萬死千傷鬼亦雄。

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解析】

“十大元”帥中唯有陳毅沒有走過長征路,他被中央留在南方領導留守部隊打游擊。從1934年10月到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堅持了長達三年極其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由於敵我力量懸殊,這三年游擊戰爭的艱苦程度不亞於長征。他們不但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紅軍主力的戰略行動,保存了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裝力量,還推動了南方八省的抗日救國運動的發展,從而成為中國革命的又一個戰略支點。

這是一首寫於長征時期,雖不在長征路上,但與長征“肝膽相照”的一首詩,它為長征加油並吶喊,詩前小序,介紹了作此詩的背景,“備極艱苦”統領了全詩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感懷長征:“大渡勇奪橋”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無題》

聶榮臻

安順急搶渡,大渡勇奪橋。

兩軍夾江上,瀘定決分曉。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相關鏈接】

該詩是聶榮臻在1979年10月為大渡河紀念館所作,創作的題材是飛奪瀘定橋。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第2連連長與20餘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佈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橋。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國民黨軍隊殲滅大渡河以南紅軍的企圖。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無題》

楊成武

無邊風雨夜,天塹大渡橫。

火把照征途,飛兵奪瀘定。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相關鏈接】

此首詩是1980年,楊成武為瀘定縣紀念館所創作。楊成武是中共的優秀黨員,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以上內容綜合整理自《紅一方面軍紀實》《八路軍新四軍全傳》《毛澤東詩詞史話》、央視網、人民網等)

十首詩詞,唱響長征史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