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全省各地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

原題: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福建全省各地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

福建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

眺望福州新區海峽金融街CBD。 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福州 建設中國幸福第一城

福建日報記者 段金柱

12日召開的福州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要認真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努力打造中國幸福第一城。

目標具體包括,實現經濟高素質、開放高層次、生態高顏值、民生高指數。

全會審議通過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十二項行動”,包括:創新驅動提升行動、工業升級攻堅行動、第三產業躍升行動、數字經濟領跑行動、福州新區引領行動、改革開放拓展行動、鄉村振興發展行動、“海上福州”崛起行動、區域協同發展行動、生態文明優先行動、人才提質聚榕行動、營商環境優化行動。

創新驅動提升、工業升級攻堅行動提出,到2020年,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500家。實施龍頭企業成長計劃,到2020年,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企業(集團)達20家以上,紡織化纖產業年產值突破3500億元,輕工食品、電子信息、冶金建材、機械製造等4個產業年產值均突破2000億元,石油化工、新能源等2個產業年產值均突破1000億元。

第三產業躍升行動提出,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力爭至2020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1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超1400億元;加速發展總部經濟,培育發展新業態,打造全國知名的新零售之都。

數字經濟領跑行動提出,加快“數字福州”建設,力爭至2020年數字經濟佔全市經濟總量45%以上。

“海上福州”崛起行動提出,至2020年實現“海上福州”重點項目投資3500億元,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500億元;福州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3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突破1.65億元,帶動福州港進入全世界集裝箱港口前50名行列。

改革開放拓展行動提出,力爭至2020年新增上市企業10家;2019年底前,組建市商貿集團和建工集團,完成安泰樓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其他行動包括:加快濱海新城建設,推進三江口和琅岐島聯片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力爭至2020年福州營商環境達到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排名前50名經濟體水平。

福建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

繁忙的廈門東南航運中心。 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廈門 建設高素質高顏值城市

福建日報記者 吳在平 潘抒捷

8日,中共廈門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召開。全會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廈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的部署要求,動員全市上下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努力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如何實踐建設目標?會議提出,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上來,深刻把握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把握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重點任務,推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具體而言,一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大力集聚創新創業人才。

二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大力扶持實體經濟,積極防範重點領域風險。

三要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化廈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四要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打造城鄉宜居優美環境,增創生態文明建設體制優勢,加快推動綠色發展。

五要織密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網,構建全國領先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強化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戰略支撐,關鍵在於推進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和“雙千億”工作。廈門提出,把建設閩西南協同發展區作為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和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做強廈漳泉大都市區。同時,加快打造千億產業鏈群,緊盯廈門市重點培育的12條產業鏈,促進龍頭企業快速成長,大力實施建鏈、強鏈、補鏈工程;加快推進千億投資工程,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加快形成一批支撐城市長遠發展的新增長極。

福建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

位於華安縣經濟開發區的兆鴻機械公司車間內,工人正在提花針織機生產線上加緊作業。兆鴻機械持續加大生產技術改造和產品技術研發,擁有自主研發團隊和多項行業專利。 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漳州 當好新福建建設先鋒

福建日報記者 蘇益純

漳州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近日召開。會議明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這一戰略目標,持續深化“三抓三比、十項競賽”,抓牢抓實增長點,奮力趕超作貢獻,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八個堅定不移”要求,加快建設富美新漳州,努力當好新福建建設先鋒。

當好“機制活”的先鋒。加快培育一批“雙高”企業、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創新型企業和“獨角獸”企業,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積極設立研發平臺,建立健全的人才公共服務體系,用人才跑出創新“加速度”。

當好“產業優”的先鋒。一方面,抓重點區域,促進協同發展。同時,加強廈漳同城化先行示範區的建設,加快推進第一批19個重大協作項目建設。另一方面,抓重點產業,壯大實體經濟。以9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為抓手,著力推進金融加強、物流加速、電商做大、房地產健康發展、旅遊做人氣。同時,注重產業項目發展,把產業項目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進“五個一批”項目攻堅,實施好“十百千支撐工程”,持續深化“三抓三比、十項競賽”,緊盯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和竣工投產率三大關鍵指標,推動更多項目開工落地、竣工投產。

當好“百姓富”的先鋒。每年辦好一批為民辦實事的項目,加快補齊教育、醫療衛生、健康養老等民生社會事業短板。同時,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紮實推進“平安漳州”建設。

當好“生態美”的先鋒。注重綠色發展,用心做好“生態+”文章,因地制宜實施一批“生態+”項目,把產業加進去,效益做出來,讓漳州更宜業;把文化加進去,旅遊帶起來,讓漳州更宜遊;把服務加進去,品質提上來,讓漳州更宜居,努力實現生態、生活、生產、生意“四生”融合,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

福建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

在500千伏泉州變電站,國網福建檢修公司技術員正在調試智能巡檢機器人,做好巡視準備。智能巡檢機器人可以執行定製特巡任務,進行設備測溫、儀表數據採集、形成分析報表,為設備檢修提供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 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泉州 勇當高質量趕超主力軍

福建日報記者 劉益清

9月30日,中共泉州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認真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關於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決策部署,勇當高質量趕超主力軍,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作出應有貢獻。

會議指出,要把思想認識、工作重心、精神狀態統一到省委決策部署上來,做到認識再深化、思路再提升、舉措再抓實,把各項工作抓實做好。

泉州提出,在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中,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躋身萬億GDP城市行列;要打好“三大攻堅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四心工程”等工作部署。

今年初以來,泉州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盯省下達的趕超目標,把“五個一批”項目作為當前和長遠“過日子”的基本依託,全力做足做實項目支撐,推動形成滾動發展態勢。截至8月底,全市億元以上“五個一批”入庫管理項目3169個、總投資2.9萬億元。今年初以來新增“五個一批”項目1369個,新增總投資1.3萬億元。1至8月,132個列入省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24億元。在今年“五個一批”正向激勵考評中,一季度泉州市列全省第4名,二季度列第2名。

這次市委全會,既是宣言,更是行動。作為經濟大市,泉州將堅守實體經濟根基,對接省裡“百千萬”行動,加快傳統、重化、高新三大板塊成形成勢,集中精力抓好商務會展、現代流通、文旅支柱、商圈消費、高技術服務等潛力熱點。構建產業生態圈,進軍新價值製造,拉開新產業板塊,匯聚新平臺經濟,升級新載體空間,探索政企互動新服務模式,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專業服務、個性服務。在把握閩西南協同發展、復興城市文化兩大歷史機遇面前,堅持“一灣兩翼三帶”規劃思路,堅持環灣向灣同城化發展,做強中心、聯動兩岸、連接組團、貫通兩翼,統籌抓好古城提質、海絲新城、城市經濟、創新中心、山水田園、文明友好“六個城市展示面”。

福建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

沙縣夏茂鎮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隊正在操作數字遙控無人直升機噴灑農藥。數字遙控無人直升機噴灑效率要比常規噴灑至少高出100倍。 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三明 “九大行動”實現新突破

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全幸雅

三明市委九屆七次全會日前召開,會議指出,三明將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推進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各項工作。

據悉,根據省委十屆六次全會部署,三明出臺具體實施意見進行了全面對接和細化。下一步,三明將實行清單化、項目化管理,建立“一個專項、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機制,以實施創新能力突破、“一十百千萬”工程、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新動能增強、數字經濟領跑、對外開放深化、基礎設施升級、生態建設提升、民生需求保障建設等“九大行動”為載體,從五個方面著力推動三明各項工作實現新突破。

著力在做強實體經濟上構築新支撐。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對10家重點培育的百億龍頭企業、5個千億產業集群,制定出臺百億龍頭企業、千億產業集群培育方案和培育壯大百億龍頭企業八條扶持措施。同時,強化創新驅動,優化營商環境,深化項目攻堅。

著力在協調發展上謀求新突破。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加快構建通江達海、聯南接北、支撐有力的基礎設施體系,同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產業升級版,進一步優化生產力佈局。

著力在改革開放上取得新進展。持續拓展醫改、林改、“金改”等改革的廣度和深度,提升經濟外向度,構建開放新格局。

著力在生態建設上增創新優勢。主動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綠色發展模式。

著力在改善民生上增創新紅利。著力解決好事關百姓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日常生活的“關鍵小事”、平時遇到的“日常瑣事”,把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一件件具體事辦好辦實辦到位。

奮力衝刺100天,打好項目攻堅戰。啟動“五個一批”項目攻堅衝刺100天行動,圍繞列入攻堅衝刺的426個重點項目和梳理出來的155個問題清單,對號入座、主動認領、強力攻堅。

福建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

位於羅源縣臺商投資區松山片區的福州航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流延CPP生產線上,工人在忙碌作業。該公司佔地60畝,集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主要生產高端CPP薄膜。 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莆田 加快升級推動創新驅動

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陳榮富

9月30日,莆田市委七屆六次全會召開。會議認真學習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研究部署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各項工作。

莆田把產業作為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第一戰場,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一是推進百億龍頭成長計劃,到2020年,力爭培育5家產值達100億元的大中型龍頭企業。二是推進千億集群支撐計劃,形成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藝美術、鞋服、建築等六大千億產業集群。三是實施新興產業倍增工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醫療、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四是實施現代服務業提速提質工程,推動物流、金融等生產性和生活性現代服務業向信息化、智能化、便利化升級。

莆田把平臺作為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第一載體,大力發展平臺經濟。一是重點建設眾協聯、大工美之家、金銀珠寶雲平臺、無醛木業產品交易中心、無車承運、智慧能源等平臺。二是實施數字經濟領跑行動,發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產業。三是融入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建設,加快海洋產業數字化發展。四是堅持小鎮景區化、景區園區化、園區專業化,推進金銀谷、冰雪小鎮、啤酒小鎮等12個特色小鎮和3個文化名勝區建設。五是以城鎮化理念加快建設六大專業園區。

莆田把創新作為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一是推動產業、創新、資金、政策“四鏈融合”,構建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平臺建設為基礎、成果轉化為目的的創新驅動新格局。二是實施政產學研聯合創新,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嫁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三是培育“雙高”企業,重點扶持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小巨人企業,推動中電智能製造研究院、新型顯示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四是突出創新正向激勵,分級分類實行科技創新績效獎勵,加大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創新激勵力度。五是實施人才“壺蘭”計劃,深化莆臺人才交流合作,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福建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

近日,華電福建池潭水電廠擴建工程通過72小時試運行,順利實現投產。 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南平 綠色發展開創新局面

福建日報記者 趙錦飛

19日,南平市委五屆六次全會召開,會議提出,到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2170億元,將謀劃實施綠色產業發展、實體經濟培育、協同發展融入、鄉村振興示範、生態建設提升、“水美南平”建設、基礎設施升級、民生福祉改善等八項行動,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南平立足資源稟賦,將發展綠色產業、壯大實體經濟作為第一支撐、第一戰場。培育壯大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七大綠色產業,加快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紅利。

實體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命脈。南平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為重點,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到2020年,培育20家在細分領域有特色、有競爭力、能引領行業發展的小巨人領軍企業。

南平還以創新為徑,放大綠色紅利。推出“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以品牌提升附加值。“生態銀行”是南平首創,學習探索銀行“零存整取”模式,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到2020年將實現全市山、水、林、田、湖、茶、溼地等自然資源信息化管理,搭建資源變資產、變資本的轉化平臺。

在加快實施294個、總投資2030億元的七大綠色產業支撐項目的基礎上,力爭到2020年新增“五個一批”產業項目3000個以上。

將“水美城市”建設向“水美鄉村”延伸,打造“全域水美”,培育親水旅遊、臨水康養、沿水製造、濱水體育等新業態。

南平將加快融入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從基礎設施快捷聯通、產業發展合理分工、試點平臺政策共享、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協同保護五大重點領域發力,抓好12項區域協作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建立閩東北區域旅遊聯盟,攜手策劃精品線路,構建閩東北黃金旅遊圈。

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平將重點實施“清新水域”“潔淨藍天”“清潔土壤”三大工程,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快補齊教育、醫療衛生、養老、體育等社會事業短板,以承辦第十七屆省運會為抓手,到2020年新建場館5個,改造提升場館12個。

龍巖 新起點上謀求新高度

福建日報記者 張傑 劉必然

日前,記者從龍巖市委五屆七次全會上獲悉,龍巖圍繞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聚焦重點攻堅任務,加快實施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和粵港澳大灣區行動、“雙培育”行動、創新能力突破行動、數字經濟領跑行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行動、鄉村振興行動、生態建設提升行動、民生需求保障行動、重點領域改革提升行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新龍巖。

一是搶抓發展機遇,發揮龍巖特有的紅色文化優勢與綠色生態優勢,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向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爭取發展空間。目前,龍巖加快推進閩西南協同發展區中16項合作任務,14個第一批總投資1466億元的重大協作項目。

二是加快創新發展。龍巖以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為契機,實現“龍巖製造”與“龍巖智造”並進;依託龍巖製造業發展的雄厚基礎,打造科研創新平臺,讓傳統名企煥發新活力;構建企業主動創新的利益驅動機制;強化人才要素保障。

三是做強實體經濟,補齊產業鏈,大力發展新經濟,加快推進產城融合,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在強化產業支撐上全力突破。一方面,圍繞紫金、龍工、新龍馬等一批龍頭企業,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到2020年,培育形成有色金屬、機械裝備、文旅康養等3個千億級支柱產業。另一方面,加快發展壯大光電與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特別是要深化發展軍民融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

四是共享發展成果,補齊民生短板。一方面,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紮實推進南三龍鐵路、雙龍鐵路龍巖至武平段、龍廈鐵路的各項工作。另一方面,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在教育、醫療衛生、住房、創業等重點民生領域積極作為。

五是推進鄉村振興。大力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並促進“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全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將“輸血”轉化為“造血”;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的發展格局。

寧德 打造發展新增長極

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

17日,中共寧德市委四屆七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提出,寧德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實施“一二三”發展戰略。其中,“一”就是“開發三都澳 建設新寧德”的中心任務;“二”就是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堅持沿海與山區聯動;“三”就是建立高質高效的經濟生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風清氣正的政治社會生態。

寧德將主動融入全省“六大灣區”建設佈局,堅持產業、城市、港口、生態聯動發展,統籌抓好環三都澳大灣區開發建設,打造新時代新福建建設的新增長極。

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推動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相得益彰;堅持沿海與山區聯動,深入實施新一輪山海協同發展行動,著力打造沿海藍色經濟發展帶和山區綠色經濟增長帶。為推動山海協同發展,寧德市委研究決定,蕉城、福安、福鼎、霞浦、東僑等沿海縣(市、區)分別與屏南、周寧、柘榮、壽寧、古田等山區縣結對共建。

建立高質高效的經濟生態,產業是支撐。要發展壯大四大主導產業,加快打造四大千億產業集群,力爭2020年產值突破3000億元。其中,2018年建成不鏽鋼新材料首個千億產業,2020年產值達1200億元以上。鋰電新能源產業要打造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鋰電新能源產業基地,力爭2020年產值達100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業要著力打造東南沿海最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力爭2020年產值達500億元以上;銅材料產業要著力打造東南沿海最先進的銅產業基地,力爭2020年產值達300億元至400億元。此外,重點抓好青美新能源材料產業園、格林美循環產業園建設,再打造一個新能源材料產業集群。

要大力實施年千億招商計劃,集中力量引進好項目、大項目,確保2020年新增產值1500億元以上。

同時,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淨土保衛戰,建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色調。

福建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

平潭綜合實驗區公安局“平潭綜合實驗區社會服務管理指揮中心”內,12345受理處工作人員與公安110報警服務檯民警溝通協調非警務警情處置。

平潭 高質量推進開發建設

福建日報記者 王鳳山 林霞

15日,平潭綜合實驗區召開第12次黨工委委員(擴大)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和省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以高質量發展實現趕超的意見》,動員廣大幹部群眾以中央巡視整改為牽引,推動開放開發再上新臺階、漸成新格局。

做實項目。圍繞“謀劃項目要更注重質量、簽約項目要更注重落地、開工項目要更注重保障、投產項目要更注重達效、增資項目要更注重升級”,加快形成“五個一批”的滾動發展態勢。

做特產業。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大力實施特色產業升級計劃、傳統產業改造計劃、新興產業提速計劃,積極促進新興產業落地生根、實體經濟脫虛存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做大旅遊品牌。從“強基礎、補短板、育產業、促品牌、優政策”等方面入手,以“規劃提升、設施提升、服務提升、品牌提升”為抓手,促進旅遊治理規範化、旅遊供給品質化、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效益最大化。

做美環境。把提升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人居環境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傳統文化傳承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

做深改革。要持續深化簡政放權,促服務更優;要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促開放更廣;要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促融合更深。

做強新區。圍繞做好“產城融合”“完善配套”“創新管理”三篇文章,打造海島特色新區。

做優民生。緊盯教育、衛生與健康、養老、文化體育、民生基礎設施五大領域,堅決守住民生底線,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經過8年多的開發建設,平潭正處於經濟轉型發展重要階段。9月初,實驗區開展“大幹120天 打好七大攻堅戰”行動,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

未來,平潭將在作風攻堅上長抓不懈,在產業攻堅上突出落地,在人居環境整治攻堅上加大力度,在景區改造提升攻堅上拓展內涵,在民生補短板攻堅上啃“硬骨頭”,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