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第一个要招安,但第一个反对的也是武松,因为有人点醒了他!

武松第一个要招安,但第一个反对的也是武松,因为有人点醒了他!

水浒前半段打打杀杀快意恩仇,后半段南征北战为了招安,这都是宋江的“宏图大计”。说起招安这件事,很多人反感宋江,好好的水泊山寨缺吃少穿吗?不够潇洒快活吗?大口吃酒大口吃肉难道就不爽吗?纵然大家对宋江的招安行为有诸多诟病,可毕竟宋江是梁山之主,身边还有一帮盼望招安的朝廷降将,若是有人反对,那么反对无效!

武松第一个要招安,但第一个反对的也是武松,因为有人点醒了他!

梁山众兄弟都是很尊敬宋江的,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最起码的江湖义气还是有的。就拿招安来说,虽然也有不少好汉反对,比如林冲、三阮、鲁智深等等,但大家都憋在心里生闷气,还不至于当面跟宋江掰扯招安这件事。不过性子直爽的武松可不会遮遮掩掩,一就是一,白就是白,黑白颠倒武二郎第一个不答应!所以当梁山举行菊花大会的时候,宋江嘚嘚瑟瑟的借着酒劲作词一首,还让艺术家乐和谱曲在现场为众好汉倾情献唱。

武松第一个要招安,但第一个反对的也是武松,因为有人点醒了他!

这首满怀激情的《满江红》里有一段是这样唱的:望天王降诏,早招安”。这是唱的啥?招安?哦,原来宋哥哥是想借机表达招安之情呐。众好汉听得其中真意,纷纷低头收敛笑意,喝酒掩饰尴尬心情,原本欢乐祥和的气愤出现了片片阴郁。灌了一肚子酒的武松是真真的听明白了,大声呼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确实,武松喊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即便是有人愿意被招安,但他们的身份毕竟是朝廷贼寇,招安的事八字还没一撇呢,忐忑的心情可见一斑。

武松第一个要招安,但第一个反对的也是武松,因为有人点醒了他!

接着黑李逵也耍起了酒疯“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宋江脸上肯定挂不住了,寨主威望何在?大哥的震慑力何在?来人把这黑厮拉出去,斩了!不过好在众人劝解,李逵才得以捡一条性命。不过话说回来,李逵是个大傻子,宋江死忠,招安不招安的对他有什么意义?在哪不是混,只不过在梁山泊更加自由罢了。可武松的举动就有点“反常态”了,以武松的性格他上山之后,表现的越来越像个头陀了,越来越“道系”了,按说不会如此冲动不给宋江面子。甚至“招安”这件事都是武松向宋江第一个提出来的,可现在武松为何又反悔了呢?

武松第一个要招安,但第一个反对的也是武松,因为有人点醒了他!

《水浒传》第三十一回,宋江问武松道:二哥今欲往何处安身?武松道:投二龙山鲁智深那里入伙,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可见武松第一个对宋江表达过要招安的想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后来的武松是去了二龙山鲁智深那里了,也就是说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武松跟鲁智深走的很近。再来看武松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个直爽、嫉恶如仇的年轻人,外加遭受过几次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有“世态炎凉”之感。但当时的传统观念里,一身本事卖与国家,一刀一枪博个功名,这才是人生正道!当时的武松应该是“人事虐我千百遍,我心犹向功名看”,所以还是抱有些许招安立功的想法的。

武松第一个要招安,但第一个反对的也是武松,因为有人点醒了他!

再看二龙山的鲁智深,大和尚也是军官出身,但可恨这晦暗世界有斩不尽的魑魅魍魉,落发为僧才得以苟活性命。在对世间万事的看法上,鲁智深比武松更加豁达,看的更加透彻。武松跟鲁智深接触时间长了之后,肯定受其影响,对招安之事有了新的看法,再加上这山寨生活也很不错啊,至少没有世道上的阴险复杂,没有为了奸情毒杀亲夫的潘金莲,也没有陷害他的张都监,没有纷扰的官场污浊,习惯了山头生活,习惯了自由放纵的武松难免要打消招安念头的。

武松第一个要招安,但第一个反对的也是武松,因为有人点醒了他!

​对于武松这样受过严重心理创伤的青年来说,鲁智深这个率真、侠义、有佛心的大哥,给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他见识到了另一种“温暖”的山头生活,所以可以说是鲁智深点醒了武松。武松在梁山菊花大会上怼了宋江,宋江当然要点武松一炮喽,这时鲁智深挺身而出:“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力挺武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