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它不稀奇」,不採取強力措施,中國將是下一個南非

據估計,在南非總共4500萬人口中,有56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毒,比任何別的國家都多。每天有大約600人死於艾滋病,僅去年一年感染者就新增加了511000人。由於病人羞於透露病情,實際數字應該更高。“就在成千上萬人因此而死去的時候,政府卻在任光陰蹉跎。”

“艾滋病它不稀奇”,不採取強力措施,中國將是下一個南非

1月6日,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宣佈,他54歲的長子馬克賈託·曼德拉當天早晨在約翰內斯堡一家醫院因艾滋病病逝。現年86歲的曼德拉在約翰內斯堡的住宅對記者說:“今天把你們召集到此,我要宣佈我兒子死於艾滋病。我有時說,‘讓我們公開艾滋病,而不是隱藏它’。惟有這樣做,艾滋病才能被當作一種普通疾病。”馬克賈託是一位律師,結過兩次婚,有3個兒子,在曼德拉宣佈他們的爸爸的死因時,他們都站在曼德拉的身後。更早的時候,曼德拉已經公開了3位親人死於艾滋病的消息:“這3名親屬中,一名是我22歲的侄女,另兩人是我外甥的孩子,他們都是我的重要親戚,和我非常親近,而不是一般的親屬。”曼德拉小兒子馬迪巴·桑貝基勒1969年遭遇車禍死亡,當時身為反種族隔離鬥爭領袖的曼德拉尚在監獄中。86歲的曼德拉自去年正式退出政界之後,已經成了世界上最突出的阻擊艾滋病毒傳播的公眾人物,積極幫助無支付能力的人用上抗病毒和延長壽命的藥物。

2004年2月12日,BBC的報道說馬拉維共和國總統巴基利·穆盧齊向公眾宣佈,他接受了艾滋病毒檢測,結果是個好消息,他沒有感染。他同時透露他兄弟已死於艾滋病。非洲國家領導人公開這方面的消息的做法始自1986年,當時的贊比亞總統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自己的兒子死於一種在非洲剛剛被認識的疾病。但是在2004年,烏干達和肯尼亞的總統在被問到會不會去艾滋病病毒檢測時,要麼是拒絕回答,要麼說自己的健康狀況肯定沒這方面的問題。長期以來,在報紙的訃告欄,很多艾滋病患者的死因都被委婉地寫成“因長期患病”、癌症甚至肺炎。

南非可以說是撒哈拉沙漠南部的一盞指路明燈。無論是它的經濟規模還是它在東部剛果和蘇丹等是非之地的軍事和外交努力,以及它在“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中發揮的主要推動作用,都顯示了它正在為兌現消除種族隔離的承諾而積極努力。但是在一個方面他們做得很不好。現任總統塔博·姆貝基先是承認了艾滋病毒的危害,繼而表達了消除了艾滋病毒的危害的政治意願,但是他勉強的態度令人生疑。直到南非艾滋病治療團體(TAC)強烈譴責南非女衛生部長曼託·查巴拉拉-姆西芒及其貿易和工業部長草菅人命之後,政府才開始發放抗病毒藥物。然而,截至上個月月底,只供應了19000人,跟53000人的目標相差甚遠。這些數據還是來自TAC,衛生部拿不出相關數據。供應短缺和封鎖信息的行為清楚地說明,在南非執政的國大黨面對艾滋病強大的威脅,在行動上依然步履緩慢。

據估計,在南非總共4500萬人口中,有56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毒,比任何別的國家都多。每天有大約600人死於艾滋病,僅去年一年感染者就新增加了511000人。由於病人羞於透露病情,實際數字應該更高。“就在成千上萬人因此而死去的時候,政府卻在任光陰蹉跎。”

南非被殖民的歷史成了姆貝基置病人的生死於度外的理由。他曾經譴責西方的製藥公司對南非新殖民化的剝削,1月1日姆貝基在蘇丹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這些英國殖民主義頭子不是在蘇丹活動,就是在南非活動。這些人無論走到哪裡都幹著傷天害理的勾當。他們把非洲原住民視為必須被教化的野蠻人,以此來證明殖民主義的合法性。在殖民統治結束後給非洲人民留下了一筆可怕的遺產,造成非洲的種族、文化和宗教分裂。而丘吉爾是種族偏見的始作俑者。”

南非有著令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豔羨的自然資源,它已經驅逐了那些阻止仿製其專利藥品的公司,對自己殖民地的歷史的自憐阻礙了南非成為抗艾滋病的模範國家。

曼德拉的公開發言跟南非政府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紐約時報》的評論說:“對抗艾滋病的全球傳佈的最大障礙是緘默和引以為恥的氛圍,尤其是在艾滋病毒感染極為普遍的南部非洲國家。曼德拉公佈自己的兒子死於艾滋病,將有利於終結對討論艾滋病的禁忌。”

整個非洲有兩千多萬艾滋病毒感染者,必要的努力還應包括全面、廣泛地開展性教育,讓一般家庭都能用上計劃生育用品。多數非洲國家的婦女沒有自我防護艾滋病毒感染的意識。比較迫切的是,要用法律維護婦女的權利,消除性暴力——這是年輕婦女感染率大幅上升的原因。艾滋病毒會影響到每一個人、全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它不應該被掩蓋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