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前腳為崑崙君和小鬼王的萬年“基情”圈粉,轉眼又移情這個“千年小鮮肉”——中國四大名窟

說《鎮魂》,純粹蹭熱度。

時間猶如一個巨大的車輪,在我們可見的空間裡不可逆轉,但時間始終會留下痕跡,比如書籍、文卷,音樂、繪畫、還有建築。

而這些表現形式中,集大成者,非中國四大窟莫屬。

四大名窟中,有兩大名窟與北魏相關。我們在知道鮮卑作為遊牧民族,不僅僅是建立了北魏王朝,加速了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融合,還留下了文化史上的瑰寶——雲岡石窟和洛陽石窟。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今天要安利的就是這四大建於1000多年前的歷史瑰寶,只能說在浩瀚的歷史面前,它們還是“小鮮肉”吧(如此形容,自己內心都有些惴惴不安)。

01

千年一嘆莫高窟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一個叫樂尊的沙門,想追隨前人的腳步,前往西域,但行至敦煌沙鳴山時,卻看到令人驚奇的一個景象:鳴沙山上金光萬道,好象有千萬個佛在金光中出現。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於是,樂尊決定在此鑿下第一佛窟。此時,正是公元366年。比雲岡石窟要早上近100年。

1600多米的臨崖上,鑿出了735個洞窟。但現有編號的石窟僅為492窟。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莫高窟之所以成為世界文化瑰寶,還應該感謝400多年前的張騫。

因為他走出了一條“鑿空之路”(就是後來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不僅促進了和西域各國的商貿,還促進了文化交融。

而莫高窟所在的敦煌,恰好是鑿空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這些都在莫高窟中得以體現。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莫高窟的壁畫中,匯聚了來自印度、希臘、波斯的文明。

莫高窟共有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莫高窟官網數字為“3000+”),唐宋木構窟簷五座。最大彩塑高35.5米(武周證聖元年建第96窟的“北大像”),最大壁畫約47平方米(五代第61窟“五臺山圖”)。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其實不僅於此,莫高窟內還發現了大量的地契、賦稅等各類文書。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歷經了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莫高窟才有了今日的輝煌。所以,今天的莫高窟既有盛唐氣象,也有壁畫工藝之最。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20世紀初,莫高窟被英籍猶太裔探險家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發現之後,就開始了其“悲慘”的被掠奪史。

儘管後人唾罵莫高窟發現者王道士,但大量文物流失究其根本,還是當時清王朝的不作為。正處於外國侵略之中的清王朝,根本無暇顧及遠在西部邊陲敦煌的驚人發現。這令莫高窟大量的經文、壁畫、雕像被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所謂的探險家以極其低廉的價格騙取,“遠走”他國。最終留作遺憾!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02

皇家洞窟-雲岡石窟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雲岡石窟是典型的皇家石窟,坐落在山西大同(古稱“平城”)武周山北崖。延綿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雲岡石窟由著名沙門曇曜主持修建,曇曜是北魏時期一位學識淵博、精通佛典、嚴守戒律、操行端正的和尚。他經歷了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北魏太武帝滅佛事件。

由曇曜修建的洞窟,今稱“曇曜五窟”,包括第16、17、18、19、20窟。其中第20窟為紀念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硅而建。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在曇曜五窟中,有五尊高達13.8到15.5米的佛像,其中第20窟為紀念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硅而建。

好奇的人肯定要問,明明都是佛像,何來紀念皇帝之說?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這自然是為了替帝王歌功頌德,要知道,彼時佛門中人宣揚當朝皇帝即現世佛——釋迦摩尼在人間的化身。

這波捧哏,我給100分。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雲岡石窟中的佛像頭身比例按照1:3的比例來造。按照審美,不是九頭身最好嗎?

等到我們仰視這些佛像時,會感受到佛像或是威嚴、或是慈悲,都是因為這個比例。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所有的佛像中最為宏偉、高大的,當屬第5窟,佛像身高17米。

但論及精美程度,自然不及第6窟。這是孝文帝為了紀念祖母文明太后而建。文明太后,佛母塔,將孝文帝引上漢化的道路。

大家形容此窟時,不吝讚美之詞:美輪美奐、富麗堂皇、精雕細琢,裝飾華麗。具有非常典型的北魏風格。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但洞窟中正中央沒有巨大的佛像,而是以佛母塔作為支撐,高15米的塔柱,分上下兩層,既起支撐窟頂的作用,又是構成石窟的主體。

塔身9重,每層4面各開三龕,內雕一尊精美的坐佛。

遊人看不到的地方,四面各開一尊4.5到4.75米的立佛,表情生動,氣宇軒昂。塔腰和四壁上還雕刻有僅40幅的佛本生故事圖,描繪了釋迦摩尼從降生到降魔成道,初轉法輪的全過程。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雲岡石窟中還出現了微笑的佛像。這個微笑比高棉的微笑要早上近600年。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03

龍門石窟

同樣受益於北魏王朝,龍門石窟是北魏孝文帝決定遷都後修建,歷經400多年無數工匠才有了現在與莫高窟、雲岡齊名的輝煌。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就其營造史看,規模最大的開窟造像活動有兩次,北魏孝文、宣武和孝明三帝是第一次,計有35年左右;唐太宗、高宗、武則天和玄宗四帝是第二次,計110多年。

其中,唐窟佔60%+,以武則天時期為最。魏窟只佔30%多。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這兩次是開窟造像的高潮,歷時計150餘年。據1962年龍門文武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最大的造像高達17米多,最小的僅2釐米;造像題記和碑碣3600塊左右,佛塔40餘座。

龍門石窟中的佛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雄偉可畏變為和藹可親。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奉先寺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高直的鼻樑,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04

麥積山石窟

從地理位置來看,麥積山與莫高窟同樣都在甘肅境內,

東崖保存有洞窟54個,西崖140個。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東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樓上的七佛閣等最為精美。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頭有蓮瓣形的浮雕,柱頂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寶珠”,設計構思極其巧妙,這座崖閣是北魏晚期建築的,是石窟寺建築中的珍品。千佛廊長32米,崖壁上分兩層整齊地排列著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異,栩栩如生。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西崖聚集著萬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價值的洞窟。萬佛堂又叫“碑洞”,跨進門,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雙目微合,雙手作接引之姿。窟內現存泥塑30多件。前壁的左上側留有影塑的千佛千餘身。窟龕中有許多製作精巧的彌勒、沙彌、供養人的雕塑。

天堂洞是兩崖上最高的石窟,窟內全是大型的石刻造像,中間一尊,高1.95米,左右兩尊,高1.28米,每尊像約有二、三噸重。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裡的雕像,大的高達16米,小的僅有10多釐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麥積山石窟令我著迷的是,其最早的洞窟,即第74、78窟開鑿於後秦(或西秦),或認為鑿於北魏文成帝復法之後。

為平面方形平拱敞口大龕,窟內鑿“凹”字形高壇基。兩窟形制、規格均相同。三壁塑三佛,為三世佛題材。佛像面相方圓,細眉大眼,高鼻薄唇,軀體偉岸,著通肩或半披肩袈裟,為早期佛教藝術風格。

“鎮魂女孩”移情“千年小鮮肉”

窟內壁畫大部分已脫落,內容難以辨認。七十四窟內現存壁畫兩層,底層已模糊不清,上層僅存佛兩側所繪飛天數身。

為何麥積山會出現這麼大規模的石窟?為什麼麥積山石窟的風格和莫高窟風格迥異?

這有可能是因為北魏中期的滅法時代,大批的工匠被迫西遷,來到麥積山一帶,繼續開鑿石窟。

好多好多疑問,無法得到答案。或許,這是促使我踏上西行尋訪之旅的動因

票已買好。謎底獲或將解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