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抗菌藥、消炎藥一定要分清,用錯了麻煩大了!

日常生活中,家庭醫藥箱裡總會有類似“頭孢”“西林”等藥物,人們習慣稱為消炎藥。但有不少人不懂消炎藥、抗生素、抗菌藥的區別,導致使用時常出錯。

抗生素、抗菌藥、消炎藥的區別

抗生素、抗菌藥、消炎藥一定要分清,用錯了麻煩大了!

1 抗生素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干擾其他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現臨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養液中的提取物以及用化學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臨床常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氯黴素類、大環內酯類、糖肽類、抗真菌類、抗結核菌類等,其中前6類抗生素以抗細菌為主。

識別不同類型的抗生素有兩個方法:

  • 一是看藥品說明書或藥品標籤中的「適應證」一欄,凡是寫了用於治療某細菌感染的疾病,就是抗生素;
  • 二是看詞頭或詞幹,比如常見的頭孢、西林、黴素、環素等。

2 抗菌藥

抗菌藥是指能抑制或殺滅細菌,用於預防和治療細菌的藥物,包括部分抗生素。二者的概念有區別也有重疊,但不是包含關係。

比如一些人工合成的藥物,如左氧氟沙星就不屬於抗生素範疇,具有抗腫瘤作用的抗生素不屬於抗菌藥。因此,抗菌藥不能和抗生素畫等號。

3 消炎藥

消炎藥,包括醫學概念中的「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等,還有糖皮質激素等。顧名思義,消炎藥可以消除炎症,但並不能殺滅病原微生物,而是直接針對炎症的,屬於對症治療藥物。

「炎症」並不是特定疾病,而是疾病表現出的紅腫熱痛症狀,比如感染性疾病。因此,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

但因感染性疾病發生時,身體也會有類似的炎症反應,很多人會先選消炎藥,但這時應使用抗生素消滅微生物。如果炎症並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比如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即使使用抗生素,也起不到消炎作用。

生活中使用抗生素和抗菌藥時,常出現 7 個錯

抗生素、抗菌藥、消炎藥一定要分清,用錯了麻煩大了!

1 頭疼發熱就用藥

細菌或病毒都可以引起感冒,而不少人感冒多為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無需使用抗生素,除非合併細菌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一再強調,抗生素不能治癒感冒和流感等病毒性感染。

2 用藥時間越長越好

不少人認為,抗生素的用藥時間越長越好,細菌可以被徹底殺滅。

其實,使用抗生素有一個療程,不同細菌感染的治療療程也各不相同,使用時間太長或太短、更換太頻繁可能對疾病的預後有影響,甚至容易出現耐藥性,導致無藥可用。患者一定要嚴格遵循醫囑。

3 抗生素越貴、越新、越廣譜越好

每種抗生素的優勢、劣勢不同,並不完全存在「貴賤」之分。選擇抗生素時,需因人而異、因病而異,根據患者的病理生理特點,既往有無藥物過敏,感染部位、病原菌和嚴重程度等情況來決定。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迷信高價、廣譜、最新的抗生素,認為療效更好。

實際上,抗生素使用原則是,除非在未明確病原菌時可選擇廣譜,否則能用窄譜不用廣譜;能用低級不用高級。

另外,一些常見藥的藥效較穩定,價格相對便宜,不良反應也比較明確。

4 療效不好就換藥

如果使用某種抗生素的療效暫時不好,首先應當考慮用藥療程是否足夠。

即便見了效,也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夠必需的週期,不要頻繁更換藥品。

因為用藥起效需要一個過程,頻繁換藥,反而造成細菌耐藥性,菌群失調。

5 口服給藥不如靜脈效果好

對於一般感染患者,如果無嚴重噁心、嘔吐等症狀,所用藥物口服吸收良好,也能達到很好的藥效。

但對病情較嚴重,或因高熱產生噁心、嘔吐等明顯胃腸道症狀而無法口服的患者,需採用注射給藥。

6 聯合用藥效果好

隨意服用多種藥物,不一定增加療效,反而可能增加副作用或不良反應,還可能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

對於確屬細菌感染的病,要根據引起疾病的菌種選擇相應藥物。

7 病情好轉,擅自減少用量或停止用藥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有些人認為,病情好轉就可以減少用量或停藥,減少藥物對身體的損害。

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不同部位、不同嚴重程度的感染,使用藥物治療的劑量和療程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治療單純性尿路感染只需三四天,複雜性尿路感染需要十幾天。

很多時候,如果病情有所好轉就減少用量或停藥,藥物不能在體內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有可能導致致病菌死灰復燃,而且劑量不足往往會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導致疾病無法痊癒,

甚至可能轉為慢性感染或產生其他嚴重併發症

抗菌藥、抗生素停藥原則:一般在體溫正常、症狀消退的 72~96 小時後再停用比較合適。建議大家在服藥時遵循醫囑,切忌自行停藥。


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本頭條號文章部分來源於互聯網,出於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因此,對文中陳述、觀點斷定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正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供給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