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宁住庙前庙后,不住庙左庙右 是怎么一回事?

俗语:宁住庙前庙后,不住庙左庙右。民谚有云:“宁住庙前不住庙后,宁住庙左不住庙右。”“庙前贫、庙后孤,大庙左右出寡妇。”

在农村,总是流传着很多的俗语,这些俗语流传的岁月已经无从考知,但是我知道这些俗语在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中占有多大的分量。在这儿,我就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这个”俗语“在农村有多么可怕。

农村俗语:宁住庙前庙后,不住庙左庙右 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孙家是几百年前从别的村子里面迁移过来的,所以在我们村姓孙的都是一个家族的。一共有十三家。基本都住在一个区域。重点就说我家跟我姑奶家。我家在我姑奶家的东边,中间有一条小胡同。我们这样相处了几十年。而就在我14岁的那年春节,去给我的姑奶磕头,慢慢的就从字里话音听出我姑奶的家要弄成一个庙。(这里我先说我姑奶的五儿子,也就是我的五叔是个和尚,这个我在前文提到过)。当时我爸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因为我爸毕竟是个小辈,也不能事还没有发生,就贸然的说话。

农村俗语:宁住庙前庙后,不住庙左庙右 是怎么一回事?

但是春节初八,姑奶就开始付出行动了。我爸就上去劝阻,那段时间几乎我爸就守着不让姑奶拆家。可奈何姑奶家的嫡系子女多,我家就我爸一个兄弟。嘴唇舌战终究是说不过人家。门口每天就聚集着村里人,都在看热闹。但是没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为此镇上的警察就不知道来了多少次,可警察也说不清道不明。“宁住庙前庙后,不住庙左庙右”的这句简单的俗语他们也知道有多么的严重。警察来了也只能劝阻不要犯法,不要打架。总是不了了之。但是那时候经过我爸的极力劝阻,再三阻挠。最终商议的是不盖庙了,就是翻盖房子。说成这样了,我爸以为此事就告一段落了。原来只是人家的缓兵之计。然后过完年我爸就出去了,这半年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房子也就是拆了没动。

农村俗语:宁住庙前庙后,不住庙左庙右 是怎么一回事?

可那年暑假,我去天津找我爸玩。刚到天津的第二天的下午,我妈就打电话给我爸说:估计姑姑不是翻盖房子,是要盖庙。因为盖房子现在没有用木头大梁的,而她们都去拉木头了。甚至还请了一座2米高的大佛。我爸听完当天就拉着我回去老家。我当时还小,没觉得这个事情是有多么的严重,最重要的也是自己的贪玩心思重。还想着好好在天津玩乐一番。可我从我爸的眉眼之间看出了他的焦虑,以及不安。我还是妥协了我的父亲。

农村俗语:宁住庙前庙后,不住庙左庙右 是怎么一回事?

回到家的当天,我爸就开始与我姑奶的子女大吵,以及我五叔的信徒。可这次他们的态度异常的强硬。无论如何阻拦,五叔的信徒照样干活不误。第二天,五叔为这事回来了。与我爸交谈,嘴里面说着一口别致的口音。似洛阳话,似土话。但是这样的交谈是无休止的,没有任何作用。我那时看出了我爸的无力,看到了他的鬓角的白发。我觉得我应该为我爸出分力。我上去就对我五叔说:你别说话了。五叔满满的一点不在意我的样子。那时我心急了,我说:你再吵吵我就打你了。说完这句。五叔低下头指着自己光秃秃的头顶。依旧用着自己那拗口的口音说道:来啊,来啊,你打我啊。其实自己那刻心里充满了慌张。但我还是得为我爸争口气。此时,我爸把我训斥一顿,让我滚回家去。我爸就让我同学的妈妈看着我回家去。可没走几步,胡同边上放着一根姑奶拆房子拆的木棍,比一个成年人的胳膊都粗,上面全是钉子。我看到后更急了,瞬间提起这根棍子,向我五叔跑去。跑到边上的时候,我妈跟我叔叔(宗亲的叔叔,一个家族的)一看,伸出双臂就拦我,可能是因为跑到太快,惯性过大的原因,竟把我妈,我叔扑倒了。那一刻,我看到了看热闹的村里人眼中的惊讶。我还看到了我五叔神情之间的慌张,眼睛也在滴流乱转。似乎是吓到他了。完罢,我叔直接把我送回家中,把门都锁上了。

农村俗语:宁住庙前庙后,不住庙左庙右 是怎么一回事?

停了一个小时大约,我爸妈回来了,我爸就说我:再怎么说也是亲戚,你绝对不能动手打人。这样会被笑话的。可我爸说的时候我看出了我爸的笑意,好像他的内心觉得我也算是为了他出了一口气。这件事情好像因为我也发生了转变,我无法得知他们交谈了什么。我只记得我跟我爸坐在我姑奶家门口,最后商议的就是不盖庙了,而且还写了一份协议。上面按着我爸和我三叔的手印。

农村俗语:宁住庙前庙后,不住庙左庙右 是怎么一回事?

如今,我只知道我姑奶家的房子庙不像庙,屋不像屋。里面还是供奉着各种所谓的“神仙”。

好了,这篇文章中间很多的细节我描述的不是很到位,也有很多我没写的,如果觉得中间有什么问题的可以留言问我,我细细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