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在我国的影响

隋唐之前是没有科举制的,那时统治者对下面的人民管束特别严,是农民就好好种地,是商人就好好经商,所以普通老百姓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一旦统治者乱来,老百姓就想推翻他。以前都是士族当官,这些士族生下来就能做官,而农民的子孙永远是农民,这个当然不可能让人心平气和的接受,不公平历来都是定时炸弹,从来没见过不爆的。

隋唐前最大的士族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氏和谢氏,像王羲之,大家都知道,他生下来就是将军,这个人品德还算不错,书法水平就不说了,但如果论起工作的能力,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差了,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反正有人给他发工资就是了。

科举制在我国的影响

三国时期这个最为人们熟悉的时期,在士族当官这方面就是个例外,曹操,刘备和孙权,都不以士族为主,打破了原本只有士族才能当官的传统,因为这个只能由士族当官的制度被证明是十分幼稚的,汉朝就有,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的说法。这些士族天生就能做官,生下来就有人发工资,你想让他再努力奋斗,好好干活是不大可能的,士族里面能干的人少之又少,都是些自制力特别强,特别有追求的人才会在有人无偿发工资的情况下还去潜心修炼。你看,曹操就推崇唯才是举,根本不看你是什么出生,结果如何呢,曹操的势力一直都是三国里最大的,他手下这些人都特别能干,当然士族他也要用,像荀彧这样的,历代都是名士,曹操只看你的能力,一样重用。刘备的阵营里,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人都不是当时的士族,但这些人能干啊。周瑜,鲁肃,吕蒙这些人也不是士族。

但三国后期这三个政权都像士族集团靠拢了,说明当时士族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虽然军阀混战让这些士族暂时不得不低头,但他们还是有强大的力量反击的。曹丕继位后就接受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恢复了只有士族能当官的规则。所以士族都支持曹魏政权,孙权那边也让江东的士族来做官,开始士族化。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国倒是一直不接受士族才能做官的规则,但也不能逆天下大势。最后,曹魏政权落入了一个世世代代都是士族的司马家族。

科举制在我国的影响

南北朝之后,汉族又融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像隋唐的贵族里有很多都是鲜卑血统。这时这些人实在不能再接受这个只有士族能当官的规则了,所以才有了科举制,实际上是一种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当然这个改变还是慢慢来的。隋唐的时候,一科考试只录取几十人,而且农民阶层还不能参加考试,到了宋朝就开始英雄不问出处,除了犯人和倡优的孩子不能考试以外,挖煤的也是可以去参加开始的,而且宋朝一个皇帝时招的人,超过唐朝300年招人的总数。元朝的时候,知识分子进入了最黑暗的时代,蒙古人靠着暴力打下了江山,就不觉得知识有什么用,文革时期,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这个就是蒙古人定的。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比妓女低一等,比乞丐高一等而已。所以在元朝时知识分子没有出路,就在元曲里狠狠地骂统治者,但蒙古人拒绝汉化,骂他他也听不懂,某个程度上算是白骂了。到了明朝,又恢复了宋朝的科举制度,而且规模比宋朝更大,每一科招的人也增加了不少,不过因为朱元璋想要建立一个僵化的社会,朱元璋规定,你是四川人就不能离开四川,除非有官方给你开证明,你是商人,你的儿子就必须是商人,你是农民,你的儿子就必须是农民,不准跨界的去生活。所以科举也演变成了八股文。八股文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不准发表个人的意见,你只能代圣贤立言,你要表达什么看法,到圣人朱熹那里去找,不能是你自己个人的说法。

科举制在我国的影响

如果以文字游戏来说,八股文是我国历史上最好的文字游戏,是写所有文章的基础,可惜有了一个不能发表个人看法的规定,而且只有四书五经的内容。李白是干什么的啊?不认识,四书五经里没有李白嘛。清朝的科举倒是开明了许多,但也有一个很不好的地方,就是文字狱很严重,因为清朝是异族入侵,就很怕汉人反抗他。

科举制和我们今天的高考有一定的相似度,我们来看看它具体是怎么操作的。科举的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从这个名字来看似乎是小孩去考,其实不是,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秀才,这个考试一共分为六等,考到第一和第二等级的才能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这个类似于你小学升学考试要考好,才有资格去读中学,参加中考。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虽然有一个乡字,但这个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统考。然后这个乡试并不是每年都有,它是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在这个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作解元。唐伯虎就是解元,是省里的第一名。

再下一级的考试叫做会试,只有举人能参加,这时你的对手就是各个省的精英了,会试的合格者被称为贡生,而这次考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会元。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就是皇帝亲自出题考你,这个时候就不是笔试了,只会做题不会做人的肯定没戏,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