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频频“爆雷”!这份避雷指南,请收好!

最近,P2P平台爆雷的新闻可谓是接二连三,时不时就戳痛不少人的心。进入7月网贷平台更是出现连环爆,

短短半个月时间,已经有超过40家平台“爆雷”。和以往跑路潮明显不同,这次爆雷的很多是百亿平台。

❶ 7月9日,钱爸爸发布暂停运营的公告,该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325亿元。

❷ 7月7日,银票网控制人投案,平台累计成交额140亿元,用户超69万。

❸ 7月4日,牛板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遭立案侦查,平台累计成交390亿万元。

网贷之家统计,7月第一周,爆雷的P2P平台就达40家,涉及资金超1200亿。众所周知,P2P收益一般都高于大多数的其它理财方式,但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效防范P2P理财风险呢?

P2P频频“爆雷”!这份避雷指南,请收好!

正确认识P2P理财

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伙伴对伙伴)。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能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网络信贷平台。P2P属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一种,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民间小额借贷模式。

国外发展:P2P网贷最初诞生于英国,后在美国获得发展而引起广泛关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相对完善,利率实现了市场化, 因此P2P 网贷在发达国家发展很有限。

国内发展:P2P在2006年第一次被引入中国,经过10年多的探索发展和近年来的野蛮生长,五花八门的P2P平台层出不穷。

野蛮生长的P2P存在巨大风险隐患

监管真空、管理不善、金融常识不普及等各种原因,导致P2P始终处在金融行业的灰色地带,存在着巨大的金融隐患。

资金链跟不上、“圈钱跑路” 事件频发,也让人们渐渐看清了部分网上民间借贷的“真实面目”。

尤其是在2014年以后,P2P问题平台频出。

2018年4月11日,百亿金融平台-善林金融出事,董事长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相关P2P及其他金融平台累计交易金额百亿元以上,并曾有600多家分支机构或门面,数以万计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公开信息显示,善林金融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人民币12亿元,其创始人周伯云为法人代表。善林金融旗下有多款互联网金融产品,如善林财富、亿宝贷、善林宝等。

目前频频爆出问题的公司都有个主要的共同点,就是利用投资者爱占小便宜的心理,通过“高收益、高返利”的活动不断吸引投资,投资者以为自己是在“薅羊毛”,但事实上被平台占用资金以“续命”,庞氏骗局得以持续下去,高返的资金大概率是拆东墙补西墙挪用的,对应的平台问题就是‘自融’和‘资金池’,而这些都是监管明令禁止的。

P2P频频“爆雷”!这份避雷指南,请收好!

P2P理财的常见套路

高息诱惑: 充分利用逐利心理,很多人都知道高息不可靠,但面对15%的高息诱惑,还是会存在侥幸的心理,导致投资者频繁“踩雷”。

利用秒标吸金: 时间短、利率高、回款快,在短时间内卷走一大笔资金。

监守自盗、平台自融: 伪造项目,风险尤其巨大

利用媒体宣传造势: 央视广告、美女高管、海量的明星站台;如善林金融、绿能宝。

假借第三方为其增信: 目前国家已明令不允许P2P平台进行自担保,许多平台采用“曲线救国”方式,找一个第三方自称担保公司,为自身增信。这种方式其实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利用搜索引擎认证增信: “旺旺贷”跑路事件一度将百度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许多投资人表示选择旺旺贷是看中了。

编造专业创始团队: 通过伪造高管信息,拉一些名人伪造成平台高管。

在此,特别提示有理财需求的投资者一定擦亮眼睛,切勿铤而走险,理性、谨慎的选择一家合规的平台,才能保障资金安全。

如何防范非法证券活动?

P2P频频“爆雷”!这份避雷指南,请收好!

01.识别非法证券活动——四个“看”

一、看业务资质

证券行业是特许经营行业,开展证券业务需要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取得相应业务资格。未取得相应业务资格而开展证券业务的机构,是非法机构,请不要与这样的机构打交道,以免上当受骗。您可以通过证监会网站(www.csrc.gov.cn)、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www.sac.net.cn)、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www.cfachina.org)查询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息,或者向当地证监局核实相关机构和人员信息。

二、看营销方式

开展证券业务活动,要遵守证券法律法规有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合法的证券经营机构在进行业务宣传推介时,一般会采用谨慎用语,不会夸大宣传、虚假宣传,同时还会按要求充分揭示业务风险。但是,不法分子大多利用投资者“一夜暴富”或急于扭亏的心理,较多采用夸张、煽动或吸引眼球的宣传用语,往往自称“老师”、“股神”,以“跟买即涨停”、“推荐黑马”、“提供内幕信息”、“包赚不赔”、“保证上市”、“专家一对一贴身指导”、“对接私募”等说法吸引投资者。

证券期货投资是有风险的,不可能稳赚不赔。

三、看汇款账号

一般来说,非法证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骗取投资者钱财,获取非法所得。为达此目的,不法分子往往会采取各种推销手段,如打折、优惠、频繁催款、制造紧迫感等方式,催促投资者尽快将资金打入其控制的银行账户。合法证券经营机构只能以公司名义对外开展业务,也只能以公司的名义开立银行账户,不会用个人账户或非本机构账户进行收款。投资者在汇款环节应当格外谨慎,如果收款账户为个人账户或与该机构名称不符,投资者一定不要向其汇款。

四、看互联网址

非法证券网站的网址往往采用无特殊意义的字母和数字构成,或在合法证券经营机构网址的基础上变换或增加字母和数字。投资者可通过证监会网站或中国证券业协会,查看合法证券经营机构的网址,不要登陆非法证券网站,以免误入陷阱,蒙受损失。

02.加强自身防骗意识

P2P频频“爆雷”!这份避雷指南,请收好!

一是对高息诱饵不动心

每当遇上诸如此类“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千万得悠着点儿,更不能因为看到别人发了财眼红,抵挡不住诱惑盲目跟风。

二是对公司“实力”不盲目崇拜

有些公司花费巨资做广告、买头衔、搞宣传,用光鲜的“企业形象”忽悠和迷惑群众。因此不能被某些企业天花乱坠的自吹自擂所迷惑。

三是对“官方”背景不盲目迷信

在非法集资活动中,某些政府官员的参与或者假借官员名义、编造官方背景往往更容易蛊惑群众。因此要切记:官员未必就代表官方,有官员参与并不等于就是合法融资活动。

四是对熟人“热心”不轻信

非法集资大多借助传销手段,由于多是亲戚、朋友、熟人介绍、推销,一方面,容易取得信任;另一方面,碍于面子也不便推辞,这种方式更容易在民间渗透,危害也更广。因此,面对熟人的好心和善意推销,得多长个心眼儿。

五是对大众行为不盲从

在公开审理的非法证券案件中,不少人参与集资的原因是看到他人参与且获得了高额利润,于是纷纷加入,甚至借钱参与。这是盲目从众的心理,既没有考察被投资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往往付出惨重的代价。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投资也是一样,一份风险,才有一份收益。收益是对风险的补偿,任何超过6%的收益都不可能是无风险的。请投资者务必提高防范意识,不被高利诱惑,自觉抵制博傻游戏和金融骗局。

纵观投资世界,靠谱的平台才是最大的保障,国信证券是由深圳国资委控股的知名综合型券商,经营牌照齐全,可为您提供一站式投资服务。

更多贷款行业资讯,请关注“张哥”v.x.公众号:zg666666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