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前夕,阿里終於對美團「動刀」了!

在第十個雙十一之前,阿里生態戰略的最新舉措正式亮相。

10月12日,阿里宣佈成立由餓了麼與口碑合併組成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

該控股公司目前已收到來自阿里巴巴、軟銀集團等投資者30億美元投資,預計此輪融資的估值在250億美元左右。業內人士稱,其規模已經對美團構成了威脅。這也意味著,阿里終於對美團“動刀子”了。

餓了麼、口碑正式合併

所有的猜測都已落地。

10月12日,阿里集團CEO張勇正式發佈內部信,宣佈餓了麼與口碑合併,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王磊(花名昆陽)將擔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向張勇彙報,併兼任餓了麼CEO;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範馳(花名程咬金)將繼續帶領口碑業務,向王磊彙報。


雙十一前夕,阿里終於對美團“動刀”了!


據瞭解,在即將開始的第十個天貓雙十一,本地生活服務將作為一支新軍首次參與,使天貓雙11進一步成為涵蓋“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全場景狂歡。

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餓了麼和口碑合併組成,此前兩大業務分別聚焦在外賣、到店兩大場景,在676個城市、350萬個店家中提供了出色的服務。


雙十一前夕,阿里終於對美團“動刀”了!


消息一出,網友們就開始操心新公司名字了:


雙十一前夕,阿里終於對美團“動刀”了!


早在今年8月,阿里公佈2019財年的Q1財報,阿里巴巴財報中透露設立了一家由張勇擔任CEO的控股公司,並同時持有餓了麼和口碑兩大業務,進行獨立融資,還承認了之前被路透社曝光的來自阿里巴巴、軟銀集團等投資者的超過30億美元投資承諾,業內預計此輪融資的估值在250億美元左右。

從速度上,距離在財報中披露要成立新控股公司僅50天。

儘管阿里之前一直強調雙方“獨立運營”,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對餓了麼的“入侵”痕跡已經越來越重了。

在今年的阿里投資者大會,餓了麼CEO王磊表明,阿里已經把“生活服務”作為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併入阿里之後的餓了麼,和彼時張旭豪手裡那個孤軍奮戰的外賣平臺不太一樣了:

阿里將餓了麼原有的職能型架構調整為城市經理負責制,還根據其反覆強調的生產關係調整了考核制度,並且提出了對本地生活服務商家數字化的改造。

餓了麼對阿里的流量依賴也日趨明顯。其官方數據顯示,餓了麼在進入阿里體系之後,從支付寶、手淘、口碑上獲得的訂單量已佔到餓了麼總量的三分之一。

履帶戰略添新軍

阿里生態戰略有一個著名的“履帶式前進”規劃,即旗下業務輪流領跑,帶領其他業務共同前進。從B2B業務起步,到淘寶天貓的電商業務,再由當下已成1500億美元估值的超級獨角獸螞蟻金服領跑,然後是阿里雲接棒,菜鳥再跟上。

規劃與變化並行,2018年,阿里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更早前,口碑從螞蟻金服調整至阿里巴巴集團,正式進入阿里巴巴新零售生態體系。

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善於“在高速路上換引擎”的阿里,依靠搭建多年的商業生態“高速公路”,對餓了麼和口碑進行全面升級。

就餓了麼而言,一方面,手機淘寶、天貓、阿里健康、零售通、淘票票等與餓了麼對接,另一方面,蜂鳥作為阿里新零售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始承擔更多配送任務;而專注“到店”服務的口碑則開始利用手機點單和智慧餐廳幫助線下門店將交易、用戶、商品逐步實現數字化和互聯網化的升級。值得關注的是,餓了麼的配送能力,是未來業務的關鍵一環,一個驚人的數字是餓了麼的註冊配送員超過300萬人。

現在,以兩者為代表的本地生活事業群在阿里“履帶式前進”中脫穎而出,成為新的“突擊板塊”。資本市場也用超過3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表示了對阿里本地生活這條新“履帶”最堅定的認可。


雙十一前夕,阿里終於對美團“動刀”了!


履帶戰略,雙劍合璧

“我們內部也是個生態,各個業務板塊也是生態,它有一個漲潮期、高峰期,也有一個消退期,是所謂養精蓄銳再整合,然後用新一代的技術、思想去重新做這個商業的過程。”阿里CEO張勇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雙十一前夕,阿里終於對美團“動刀”了!


近年來,各方在本地生活服務賽道里縱橫捭闔,培育出了千億的市場。此番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阿里的新履帶究竟有何不同?

一詞以蔽之:生態。

今天,移動互聯網成為日常,從出行的高德到旅行的飛豬,從金融的螞蟻到後盾阿里雲,從C端到B端,阿里已經為本地生活服務做好了各種基礎設施的準備——這時,擁有本地生活入口和即時配送體系的餓了麼與口碑,恰逢其時,補上了最後一塊拼圖。

於此同時,餓了麼與口碑的合併融合也將發揮巨大能量,“到店”與“到家”的業務,佔據了休閒時區、居家時區和辦公時區的每一個角落。口碑和餓了麼也覆蓋了本地生活的所有場景:餐飲、商圈、休閒娛樂、麗人、親子、健身等等。

如同阿里CEO張勇在員工信中所寫,“在社會商業走向新零售、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和新制造全面結合的數字經濟時代的今天,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的目標也絕不僅僅是做大餐飲市場,它將承擔更大的使命——重新定義城市生活,讓生活更美好、更便利”。

兩強爭奪戰再升級

“餓了麼+口碑”,阿里此舉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剛剛上市的美團。美團如今風頭正盛,又是阿里在大消費領域最直接的競爭對手,這是要重拳迎戰美團的節奏?

業內人士分析,阿里這麼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統一內部資源,形成合力,為阿里整個生態服務;另一方面是為了使得餓了麼和口碑在與美團的競爭過程中,更有優勢,從而打贏本地生活服務戰,兩強爭奪戰正式開啟。

這讓吃瓜群眾們操碎了心。有網友表示未來可期,“美團估值要下調了”,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好的,我選美團,餓了麼比美團貴好多”;“還是幹不過美團啊老兄”;“阿里,在危險的邊緣”。

雙十一前夕,阿里終於對美團“動刀”了!


雙十一前夕,阿里終於對美團“動刀”了!


2015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併就被外界視為美團告別傳統團購走向本地生活服務的一個標誌。此後,美團一直默默佈局本地生活服務。

2018年2月,本土服裝品牌海瀾之家在美團上試水賣衣服,邏輯和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務接近:消費者在美團的海瀾之家門店買衣服,美團負責送貨上門。7月,海瀾之家正式宣佈入駐美團。

而就在上個月,美團剛完成在香港的IPO,募資超過40億美元。在餓了麼和口碑合併的消息傳來之後,美團點評股價有所波動。截至10月12日收盤,美團點評跌4.35%報59.3港元/股


雙十一前夕,阿里終於對美團“動刀”了!


美團壓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目前主營業務收入就來自於外賣,而且比重還在逐年的提高。2017年,餐飲外賣在總營收中的佔比為62%,到店及酒旅佔比為32%。成本方面也是如此,2017年的總銷售成本中,88.9%花在了外賣上,目前其估值已經從最開始的600億美金降到了500億,如果餓了麼和口碑一再打壓,美團可能會遭受巨大的損失。很顯然,阿里就是衝著美團上市這個關口來的。

從整個外賣行業來看,根據8月2日中央電視臺援引數據檢測機構Trustdata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2018年上半年,美團外賣、餓了麼和百度外賣的交易額佔比分別約59%、36%、3%,外賣市場逐漸形成“631”格局。

美團點評2018年中期報告顯示,美團上半年淨虧損288億元人民幣,經調整虧損淨額為42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

根據此前美團的招股書顯示,2015年到2017年,美團分別虧損105億、58億和90億元,排除可轉換可贖回公允價值變動,這三年分別虧損59億、54億和29億元。而美團今年上半年虧損就達到了42億,遠超去年全年虧損,距離2015年和2016年全年的虧損也相去不遠。

對此,美團點評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加大投資新業務以圍繞價值鏈挖掘及把握未來的業務機會。

美團曾經在招股書中表明,虧損是由於美團收購摩拜單車所導致的。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作為美團最重要的兩大核心業務板塊,業務發展穩定,經營情況不斷優化,虧損持續收窄。

業內指出,截至目前,雖然美團外賣和餓了麼都未實現整體盈利,但阿里對外賣市場的持續加碼意味著雙方實現盈利的那天更不會很快到來。將口碑與餓了麼、百度外賣整合,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狙擊美團點評的意圖就更加明確。

然而,阿里與美團點評存在的業務競爭已經不僅僅限於外賣、餐飲、票務等本地生活領域,雙方在酒旅、雲計算等業務上也存在著重合,雖說美團點評背後有著騰訊的支持,不過阿里如果在多個業務上採取類似扶持餓了麼的敵對策略,也將為美團點評的多元化佈局帶來不少麻煩。

作為一家新整合的公司,餓了麼和口碑究竟能產生什麼化學反應,目前無人知曉:到底能夠給消費者何種變化?商家、騎手的服務品質會顯著提升嗎?

無論如何,外賣行業的新一輪競跑已經開始。

附:關於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的決定:


雙十一前夕,阿里終於對美團“動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