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張旭豪:好勝心,曾經讓我很累

從今天起,葛嶺錄正式跟大家見面了。

葛嶺路邊,頭頭是道基金的大本營。

每天來往的,有投資人和創始人,也有西湖邊的宿鳥和鳴蟲;有眾人追捧的熱鬧,也有咬牙堅持的孤獨。

這裡負責記錄他們的經驗和挫折,對行業的洞悉和見解。也許因此改變某一次選擇,也許很快會被時代拋下。

忘記在哪裡聽過一句話,活著是確定性的死亡,創業是可能性的失敗。

葛嶺路上的葛嶺錄,想要記錄這確定性中的可能性。

專訪張旭豪:好勝心,曾經讓我很累

在正式宣佈餓了麼被收購的前一天,張旭豪做客葛嶺路5號

商業世界開疆拓土、狂飆激進常有,就在今年美團宣佈進入打車市場,而滴滴也宣佈要開展外賣業務,企業家們野心勃勃,企圖佔領更多市場。除去商業價值,創業者的堅定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葛嶺錄記錄對行業、時代有影響力的人,見證初創公司從0到1的過程。

作為外賣巨頭餓了麼的創始人,他已經創業10年。4月2日,阿里以95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餓了麼,這是本年度全球互聯網最大的一筆現金收購案。作為創新者、變革者,他怎麼應對轉折,衝破阻隔站上新的風口,這是我們關心的。

在阿里巴巴正式宣佈收購餓了麼的前一天,張旭豪登上173個石階來到葛嶺路5號做客。講起創業經歷,他富有激情。決定創業的時候,他們立了個規矩,一定要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靠技術去驅動。那段時間張旭豪和他的幾個同學天天頭腦風暴,可沒人真的去行動,漸漸的張旭豪意識到這是個問題,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在他的號召之下大家東拼西湊了10萬塊錢,項目正式啟動了。一直沒找到方向的他們決定先從外賣做起,不能再等了。

餓了麼做到第三年,交大周邊的餐廳都在用他們開發的Napos系統,張旭豪覺得很爽。他們真真切切地通過技術改變了周邊50家餐廳。那之後他目標開始變得明確,想做全世界最大的外賣平臺。創業於他,就是不睡覺,白天、黑夜的想怎麼做好這家企業。張旭豪的微信名字叫張麻子,他不止一次的想,要站著把錢賺了。過程中他少有挫敗感,對他來說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只要是對餓了麼好的事他會義不容辭。他堅信,餓了麼會成功。

近一個月,他明顯變了。收購的事敲定,他開始嘗試享受過程。做什麼事都想贏的張旭豪,在最近的一場籃球比賽中輸了球。和過去不同,他沒那麼在意輸和贏了。以下是他的口述。

專訪張旭豪:好勝心,曾經讓我很累

餓了麼董事長張旭豪

1

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你搞任何東西,永遠跟BAT是有關係的。情感是情感,商業是商業,這個選擇一定是對公司、對行業,對股東最好的一個。

我認為目前沒有第二個更好的選擇。O2O領域,到現在一定不是拼錢的,像我們這種百億美金左右估值的公司拼錢已經沒用了。錢是必要的,沒有這個你都上不了桌,但是有錢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一定要有比較強的資源支撐。

特別是外賣這個行業,我認為未來已經不是說在餐飲領域的一個競爭,肯定是新零售業態全方位的競爭。如果餓了麼要想贏,一定要跟阿里巴巴牢牢、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有機會把新零售的東西做出來。

在整個行業當中,阿里巴巴無疑是在新零售裡面的佈局最最完整的,並且控制力最強。單靠入股或者參股這種形式其實無法形成高效的合作,強管控是未來新零售比較重要的。

餓了麼通過餐飲為切入點,對阿里巴巴在本地生活領域是一個很好的支撐。另外一塊我們的蜂鳥配送就會成為整個阿里巴巴在30分鐘×24小時及時上門領域的一個基礎物流平臺。阿里巴巴那麼多用戶,我們將消費場景完全打通,買衣服的時候送你餐飲券,餐飲消費的時候給你其他券,這樣我們在消費領域肯定是流量獲取成本最低的。

從商業、從理性的角度來說,這確實是最好的選擇。感性的角度,可能大家會覺得上海的一家獨角獸企業又沒了,但我希望大家還是覺得這是一件正面的事情。

接下來我會有兩個身份,一個是餓了麼董事長,另外一個就是逍遙子(阿里巴巴CEO張勇)新零售戰略特別助理。過去我可能在業務、細節上花的時間太多了,現在更多的會放在戰略上。

收購的事兒確定之後,我們的團隊還是會拼命幹。為什麼鬥志比以前更足?過去我們是被美團降維打,人家有多塊業務,我們只是單個業務,資源也沒他們多。未來我相信能打出更漂亮的仗。

跟阿里的融合我不是很擔心,我覺得文化的吻合還是跟所做的業態有比較大的關係,阿里本質來說是做交易的,餓了麼其實也是,做交易的就是要兇悍,以結果為導向。

送外賣跟送淘寶的貨品、超市的貨品是不一樣的,接下來我們要做物流平臺的改造,做到能兼容整個阿里生態物流的規模,所以說在研發、開發上我們都要花更多精力,不會裁員,現在面臨的是人手不夠。

2

沒那麼在乎輸贏了

我以前喜歡的都是競技類的體育項目,比如網球、籃球,就是要決個輸贏出來的。打籃球,我看到對方球員熱身工作做得比我們好,比如九點鐘比賽,我就要求大家8點45到,如果來不了今天就不要上了,搞得大家都很拘謹。

我會要求比賽中不能有瑕疵,每場比賽都要弄個你死我活,輸了回去之後要反思、覆盤,就想贏。生活上做任何事情都要贏,比如說有時候和幾個朋友喝酒玩遊戲,也要贏。和創業一樣,想盡一切方法要贏。

好勝心會導致活得很累,最近一個月我的心態更平和一點,以前打籃球大家失誤了,我可能還要罵,現在沒關係,過程很重要,大家開心就好了。

3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管理上的轉變

我在打籃球之後管理能力不斷優化,你看中國隊不管是籃球、足球,一旦失誤教練就指著隊員罵,但是美國教練不這樣,他很冷靜,就是佈置戰術。

最早的時候我也是直接吼,後來開始知道如何去鼓勵一個人,把他的潛質挖掘出來。過去可能特別急,方式方法不對。你不能總去吼別人,你要給他一個可執行的方案,吼他沒用,反而顯得你水平低。

我們四個高管的背景其實是蠻單一的,沒參加過工作就開始創業了,我們也想去看看真正牛逼的企業是什麼樣的,我們對某些東西很堅持,但並不代表我們不聽別人的意見,(表現的)傲慢,我們還是希望去學習、進步。

過去我們招聘方法很獨到,比如說你要來做BD,我們就要求你跑到別的辦公室先借一百塊錢,看你真正的談判能力。

但是後面要擴軍,一下子招那麼多人就沒之前那麼極致了。業務領導會說招人是HR的事,他沒幫我招到人,一度大家都會很糾結,HR也糾結,我招來的人你又不要。有經驗以後就知道招人就是業務領導的事,HR只是輔助你。

如果這件事沒辦成,80%是你的責任,HR佔20%的責任。

組織能力的建設其實是一套科學體系,過去我們跟美團、阿里、騰訊、京東學,好的反正都去學,漸漸地有了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在這個體系建立過程中,我開始知道我需要怎麼樣的HR,我對他的要求應該是什麼。原來只是很簡單的招人,現在不僅要招人,我還關心KPI如何制定、公司文化怎麼傳承、怎麼能高效地讓大家工作,要促進高層高質量的對話,你不能說一群人整天在那裡開會,講一堆廢話。主動關心員工的流失情況,是主動流失還是被動流失。

4

最重要的KPI就是用戶滿意度

我還是會定期去微博搜一下餓了麼,看看用戶的反饋。我認為最重要的KPI就是用戶滿意度,這是最實質的東西。

凡事要以用戶體驗為第一位,要有極致的用戶體驗,並且積極、樂觀,主動地去解決問題。用戶反應的很多典型性的問題我會去跟進,同時也不斷引導團隊去關注。

瞭解用戶早期的做法是親力親為,拜訪、溝通、交流,形成規模後,我覺得很多時候還是要去看數字,去看用戶趨勢的變化,或者找到一個切入點通過數據來支撐做印證。

工程師、產品經理不能只顧自己的感受,很多時候他們會走進一個誤區,做很多自嗨型的東西,但其實並不是用戶想要的。你個人的想法或者個案並不代表全局,你需要去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