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Dock李廈戎:數據控創業者的抗爭和妥協

GeneDock李廈戎:數據控創業者的抗爭和妥協

GeneDockCEO李廈戎

葛嶺錄·人物記

1

和大多數創業者很不同,自打開始創業,GeneDock的創始人李廈戎的身體狀況發生了改變,他變得更健康,四年來從不生病,頭疼腦熱也沒有出現過。

特別難的時候,他也每天10點準時睡覺,從不失眠。壓力越大,越早睡。

最近半年,他把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如果湊巧,三天裡他發了朋友圈,你能看到的一定也是行業的消息,他從來不發生活類的。

開放朋友圈,會讓他很有壓力。

為什麼會這樣,他解釋道:“這個行業變化快,專業性強。經常出現的情況是,今天我的觀點是這樣,過了兩三個月之後,跟專家交流或者參加一些會議又會發現一個新的視角,覺得自己之前看得太片面了。”

2

和許多初創企業一樣,GeneDock也經歷過痛苦的轉型,李廈戎有個很好的比喻,那是一種被困住的感覺,每天都在兜圈子,找不到方向。

這家成立於2014年的公司,有過兩次轉型,最終他們將自己定位為,精準醫療領域的數據基礎設施服務商。

GeneDock幫助精準醫學和基因測序領域的企業解決大規模的數據傳輸、分析和管理需求,構建更低成本、更大的數據分析處理平臺,幫助醫療和科研機構解決臨床信息採集、實驗室管理、樣本檢測管理、分析報告等實際工作需求,建設涵蓋整個業務流程和數據流程的精準醫學操作系統。

同時,為了讓頂級臨床專家的知識能力推廣並賦能基層,GeneDock還與業內數個專家團隊一起開發細分疾病的診斷輔助模型和決策支持系統。

目前已為數十家頂級醫療、科研機構和企業提供精準醫療數據平臺服務,包括陸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西南醫院)、上海新華醫院、華西醫院、上海第六醫院、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南方醫科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華大科技、艾吉泰康、WeGene、泛生子、信諾佰世、LinkDoc、金準基因等等。


「創業會把你的缺點無限放大,也會把你不擅長的事情無限放大。」

GeneDock李廈戎:數據控創業者的抗爭和妥協

李廈戎接受葛嶺錄採訪

葛嶺錄:你之前是友盟首席科學家,做的也是數據相關方面的工作,你想過經驗帶給你的是什麼嗎?

李廈戎:我覺得是對於數據的理解。數據怎麼產生的,產生了之後怎麼彙集、管理,最後怎麼去分析,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

做醫療領域數據的一般都是有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背景,但醫療和互聯網完全不同。醫療領域多傳統啊,幾百年的一個行業了,但是我們沒有看到數據在這個行業的應用,為什麼?

如果我們要去做,就得去研究行業裡遇到的問題是什麼,需求是什麼,怎麼去解決。

葛嶺錄:從程序員到創業者,這中間的變化是什麼?

李廈戎:程序員的思維是我要出一個產品,我有這樣那樣的想法,但當你面對客戶的時候,就要做取捨。你之前預想的是一架飛機,但現在只要一輛自行車就夠了。

葛嶺錄:其中包括拒絕。

李廈戎:當然,每一次業務模式轉變,也意味著客戶在發生改變,那老客戶怎麼辦。老客戶會提出新需求,我會糾結,做的話是一種消耗,但不做會影響到跟客戶的關係。反覆地想最優的解決方案,最後告訴客戶我們不做了。

創業會把你的缺點無限放大,也會把你不擅長做的事情無限放大,你必須分裂出好幾個你,審視自己,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只有到醫院臨床現場,看看一線的醫生工作狀況,才能知道為什麼是這樣。」

GeneDock李廈戎:數據控創業者的抗爭和妥協

李廈戎出席活動

葛嶺錄:處理醫療大數據的難點是什麼?

李廈戎:我覺得難點在於對業務的理解,對臨床場景的理解。我們需要走進醫院,到現場和醫生有更深度的交流。

之前做生物信息的時候,覺得應該提供一個可自主配置的工具,讓使用者自己配置分析算法,後來發現客戶根本沒有這樣的需求。

葛嶺錄:涉及到數據,就需要面對共享和私密的問題。

李廈戎:第一,目前我們並沒有共享數據,現在做的所有系統都是給醫院做的私有系統,數據還是在醫院。第二,很多人講共享,其實並沒有徵得數據所有人的意願,他只是希望把數據拿出來共享,這是不可能的。

共享和私密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所有者是否願意做這件事情,怎麼去說服他做這件事情,這中間需要共同價值的驅動,這種共同價值不是簡單的經濟利益,我認為是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葛嶺錄:垂直領域的競爭激烈嗎?

李廈戎:真的不太激烈。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是一個三角地帶,一方面是生物技術,一方面是醫療技術,另外一方面是信息技術。在某個業務板塊會和這三類的公司有交叉,但和我們業務類型一模一樣的沒有。

「一開始的業務模式還是想簡單了,沒找到通用的需求,像是外包的技術開發團隊。」

GeneDock李廈戎:數據控創業者的抗爭和妥協

GeneDock團隊合影

葛嶺錄:創業之初的業務是做生物信息雲計算,到了2015年才調整到一個相對正確的方向,去和臨床結合。

李廈戎:2014年我們遇到的問題是,基因檢測的企業大部分都在初創期,還沒有太大的業務量,對這塊需求其實是偏弱的;做科研服務的企業需求又非常的個性化,每家對數據處理和分析的流程都不一樣,導致我們很難找到一個通用的需求。所以,當時其實很痛苦。

2015年,我們開始和科研機構合作,科研機構手上有很多數據,他們想把數據放在一個平臺上,能存儲、分析,還能互相協作,這時候我們才發現這是一個通用的需求,但是離數據應用還是有一段距離,直到後來和醫療科研的專家談,我們才意識到應該做和臨床結合的應用。

葛嶺錄:轉型期陣痛難免。

李廈戎:那個時候自我懷疑,覺得做的事情沒有自主性和掌控力,好像我們是外包的技術開發團隊,只能按照客戶的要求做。

很急躁,有一種被困住的感覺,總想為什麼事情推進這麼慢。覺得每天都在消耗,不停地在一個地方兜圈子,找不到方向。很怕萬一哪天油量不足,就再也走不出去了。

葛嶺錄:那個階段會很容易急嗎,比如和同事發火。

李廈戎:我不太會發火,就自己跟自己較勁。我知道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是我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向,但又沒有解決方案,不過必須走下去。

葛嶺錄:背離了你的初衷?

李廈戎:一開始我還是想簡單了,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拿更多的客戶,以最大的熱情去談客戶,拿合同。但當我們把合同拿回來的時候,這又變成一個巨大的壓力,感覺是為生存所迫,為業務所迫,才這麼去做。

當時整個公司都是這種感覺,大家都是被迫做事情的,所有人都團團轉,但是方向感不是很強。

葛嶺錄:到了2017年,方向明確了,切精準醫療領域。

李廈戎:對。剛開始的前兩年,有點像在原地轉,燒掉了很多油,雖然有一些煙霧,但那不是屬於我們的里程。

2017年的5、6月份,我要求全公司聚焦在精準醫療上,這個方向我們做起來就比較踏實,可以持續積累。

葛嶺錄:但在這個方向上業務積累不多,去融資會感到吃力。

李廈戎:確實是,財務數據上沒有太多改變。這一輪融資談得很困難,從 2017年的下半年開始談,一直談到2018年的6月份才敲定。

葛嶺錄:但結果是好的。

李廈戎:是的,但它確實是最難的。

「作為管理者,你得做決定,基於現實做決定,看不清的現實你也要做決定。」

葛嶺錄:作為管理者,你覺得現階段你的缺點是什麼。

李廈戎:我的個性比較溫和,這會導致別人不能清晰地瞭解,我對一件事的態度。他不知道我是反對還是猶豫,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大家協作起來就有問題了。

葛嶺錄:對你來說,最大的考驗是什麼?

李廈戎:決策能力,基於現實做決定,甚至看不清的現實你也要做決定。作為一個管理者,你不能只站在技術的角度,要考慮商業,要考慮團隊,考慮很多因素。

我做決定的速度很慢,會前思後想很多遍,總想為什麼不能邏輯性強一點,為什麼不能把方方面面的變量考慮周全。

把所有因素都考慮進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做一個決定是非常困難的。但事情來的時候往往窗口期很短,只能憑直覺。

葛嶺錄:沒想過去修正嗎?

李廈戎:有些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很慢,但我知道改變需要一段時間。

「企業家需要跨界能力」

葛嶺錄:你商業上有偶像嗎?

李廈戎:這是個好問題,我還蠻喜歡埃隆·馬斯克,他知道自己擅長的領域是什麼樣,又快速學習別的領域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看到信息不對稱,產生商業價值。

我覺得企業家需要這樣的跨界能力,觸類旁通。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他足夠有遠見,知道事情的核心意義。

葛嶺錄:你的遠見是什麼?

李廈戎:就拿醫療行業來說,它很大程度上是數據科學,需要大量的樣本和數據,我希望做一套醫療的數據基礎設施,我不知道它對人類的健康能有多大改善,但它一定會讓我們更瞭解自己。

之前醫療都是經驗主義,靠循證去做判斷,但以後是靠數據、靠大量的樣本得出結果;基於我們每個個體長期的監控和變化,就可以做醫療上的決策。

每個人既是信息的貢獻者,同時又是信息的使用者,這是一個正向網絡。數據越多,價值越大,當有大量數據資源的時候,醫療會有一個飛躍性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