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创新投入强度低,影响东北振兴!

东北的创新投入强度低,影响东北振兴!

吉林的化工城

东北振兴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从最早的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有过好几次较大的时间节点,但东北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很大的提振,除了自然资源枯竭,重工业衰退、人口老龄下降、营商环境不够优化外,创新投入不足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1993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例为11.01%,2003年实施十年振兴前,比例为9.53%,十年振兴之后的2013年,比例降为9.19%,2016年,则进一步降为7.05%。显然,虽然历经改革、脱困和振兴,但东北经济边缘化的趋势并未改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东北经济不仅与东部地区差距拉大,还被中部、西部省份赶超(东部和西部经济在全国比重都超过20%了,东部地区是52%)。

东北本来是一个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下降得非常快。从这些年来全国人均GDP的增速也可以看出辽宁、吉林、黑龙江的表现都比较差。去年经济增长速度黑龙江、吉林、辽宁也在全国靠后位置。

东北的创新投入强度低,影响东北振兴!

黑龙江是中国粮仓

东北的创新投入强度比较低,全国2016年创新投入强度是2.1%,辽宁是1.7%,而吉林、黑龙江都不到1%,加大创新投入对于实现东北的创新驱动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一方面是由于产业问题。东北高新技术企业仅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的5%,2014年,东北地区的高技术企业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50家。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吉林的汽车制造业近年的产值和利润增长低于同行业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手机、电脑等高技术领域的成熟产业,家电等消费品中的成熟产业,东北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位的。

此外,黑吉辽三省都将汽车、石化、制药、食品加工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并长期致力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数量上的扩张,却没有在资源开发或产品结构上形成各自独有的特色,不同地区同类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态势明显,区域整体优势无法形成。

与此类似,作为传统的重化工业聚集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石化、钢铁、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在产业发展上还是机械性的板块结构,“聚而不集”的问题尤为突出,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套关系发展不充分,产业链条未能很好衔接。由此造成大企业的产业优势和原料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使得东北地区主要产业应有的集聚效应无法实现。

产业本身不强,研发自然无从谈起,提升传统产业以及强化产业链,引入和建立现代新产业均迫在眉睫。

二是投入主体问题。东北是央企大省,数量远多于地方国企。央企研发创新投入不足,当然全东北投入就不足。所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重中之重。

东北有机遇吗?当然有!一带一路,沿边的大开发,黑龙江本省内部和连接俄罗斯等新铁路的修建、辽宁沿海港口战略实施,辽宁打造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东北地区致力于发展机床机器人、轨道客车等高端装备和新兴产业、沪哈大通道(一期)空域优化方案正式启用等等都在为东北的转型振兴创造条件。

东北本身也要抓住机遇,在科研创新和投入上加强。如哈尔滨通过实施《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加速打造“科技”发展引擎,哈尔滨全市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3446户。高新技术企业年增长数量、增长比例均创历史新高。这是因为哈尔滨拥有51所高等院校、506个科研机构、206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39名两院院士、4.64万名科技研发人员及60万在校大学生。哈尔滨用活了这些资源。

东北的创新投入强度低,影响东北振兴!

大连港大窑湾港区

东北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发布的《2017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程评价报告》显示,东北地区的“振兴指数”从2012年的44.92增长到2016年的49.79,“稳中有进”为东北全面振兴进程总体态势。

指数在增长,创新和向好能量在聚集,东北振兴不会太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