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的養殖規模才真正適合我國蛋雞養殖業?

多大的養殖規模才真正適合我國蛋雞養殖業?

說在開篇的話:

蛋價的影響因素是分很多種的,蛋雞養殖規模現狀發生的各種問題,也很值得關注。

蛋哥今天選了一篇業內人士的觀點,探討什麼樣的養殖規模和形式才更適合現在的國情,一家一言,大家參考即可,也歡迎積極留言探討自己的看法。


近幾年來,我國蛋雞產業可以說進入了大躍進時代,雨後春筍、滿地開花、發展很快,從飼養規模、設施設備也是相互比拼,我國已成了世界所有蛋雞飼養設備的聚集地。

多大的養殖規模才真正適合我國蛋雞養殖業?


規模上也是不斷超越,八層籠養,二百單場,單棟也是高達十幾萬只,並不斷刷新紀錄,追求高大上、貪大求洋,資金投入很大,已是重資產行業,單位產品固定資產成本越來越高,造成企業很大壓力。飼養規模究竟多少是最適合的,也一直是行業內爭論的焦點和話題。

從政府相關部門及有的行業專家,一致宣傳和引導:中國蛋雞的發展道路是高度規模化、密集化,走美國的蛋雞發展模式,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一個縣取締小規模戶,建一個或幾個百萬級的蛋雞企業即可。

理由是隻有高度規模化才能提升行業競爭力,才能夠穩定存欄、保障供給,平抑市場行情,避免蛋價大起大伏,才能既便於有效解決環境汙染和食品安全,又可以提升產業水平和蛋品品質。

多大的養殖規模才真正適合我國蛋雞養殖業?


但是,高度規模化除了帶來行業高度壟斷,不合適中國當前國情,簡單模仿美國,片面追求規模,最終將適得其反。高度規模化不適合國情。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農村土地佔國土面積90%以上,有7億農民,排除國家政策紅利、財政支持,僅就企業經營本身,從生產成本,到終端市場狀況以及國人飲食習慣等多方面,都決定了未來中國蛋雞養殖業得走品種多樣化、消費多元化、私人訂製化、小品牌化的路子,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仍將是行業主力軍,仍是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新農村不可或缺的致富模式。

首先,當今農村土地制度和農民性質決定了,大企業的成本永遠比不過以家庭農場為主體的專業飼養場。

多大的養殖規模才真正適合我國蛋雞養殖業?


土地是農業的基本生產資料,土地成本很大程度決定了農產品成本,養雞也不例外。例如養三萬只蛋雞,按現在價格,至少投入資金200-300萬元,投200萬元在農村建雞場與在城市買房子或門面相比,前者是起早貪黑,天天貶值,後者是坐享其成,天天升值。

投資在農村,哪天不幹了,固定資產就是一堆廢磚頭和廢鐵片。所以規模化企業必須把固定資產折舊攤入成本,從而提高了生產成本;以農民為主體的飼養場則可以忽略固定資產貶值,因為土地是自己的,土地上的東西永遠是自己的,不存在貶值升值。

其次,現在很多事實說明,大規模及超大規模蛋雞企業在生物安全、生產水平及環境汙染等方面也不盡人意。

多大的養殖規模才真正適合我國蛋雞養殖業?

食品安全概念


①生物安全上:由於密集飼養、大規模飼養,蛋雞疫情發生幾率成幾何倍數增加,存在很大風險。

②生產水平上:由於單場單棟存欄量過大,飼養環境很難控制,特別是通風、免疫等等,造成舍內空氣質量欠佳、缺氧、氨氣濃度上升、雞群免疫抗體水平不一,長期處在亞健康狀況。多少實踐證明,單棟控制在2——3萬隻,最多不超5萬隻,單場不超20萬隻,在管理掌控上、疫情風險上、生產性能上都是最佳模式。

③環境汙染上:由於大企業密集飼養,當地土地承載消納能力受限,故造成糞汙問題不好解決,造成很多汙染,雖然近幾年有不少設備廠家生產糞汙處理設備,或生產有機肥,或沼氣發電等等,但基本不成熟。

多大的養殖規模才真正適合我國蛋雞養殖業?

雞蛋雞養殖場


再有,現在蛋雞大企業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光聘用管理雞場的職業經理人幾個人分攤在每隻蛋雞上費用就需要3-5塊左右,還不算龐大的其他管理層人員,以及新一代從業者依據勞動法,加班、節假日、五險等等計算資薪,加在一起,每隻蛋雞成本越來越高,企業壓力越來越大,其實蛋雞養殖根本不能按其他行業實行8小時工作制,需要像照顧嬰兒一樣,細心、耐心,需要精心、精細、精準,設備也不是萬能的,不能完全脫離人員監控,也需要人員時時現場觀察。

因此在可預見的將來,在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遠未完成,城市無法給農民提供充足就業和同等福利的前提下,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這一基本國策不會動搖,只要這一制度不變,規模化養殖企業的成本就無法和專業家庭農場比。

最後,從我國實際國情來看,消費渠道、口味、價格等千差萬別,造成終端零售市場多樣化,雞蛋流通渠道複雜化,決定了養殖企業規模越大風險越大。

從現在設施農業大棚菜來看,大規模流轉土地種植蔬菜園區,基本都是靠國家補貼資金生存,一旦斷奶,都是虧損,倒閉。

多大的養殖規模才真正適合我國蛋雞養殖業?


我國終端市場和流通渠道的現狀,決定了商品的生產方式和規模大小,一味追求高大上適得其反!

在美國,農場主的客戶可能只有沃爾瑪,在法國,農場主只要面對家樂福。但在中國不行,出了大小超市外,中國還有大量農貿市場和雜貨店。終端零售多樣化,大型連鎖超市不普及,直接導致了農產品流通環節異常複雜,流通成本非常高。

規模越大,越難以找到相適應的終端零售載體,企業必須依靠批發市場和各級中間商層層分銷,繁瑣的流通環節導致蛋價頻繁波動,加重企業負擔和經營風險。相反規模適當的家庭農場更容易直接面對終端市場,大大降低風險和成本。

多大的養殖規模才真正適合我國蛋雞養殖業?


中國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市場遠比美國複雜。未來中國零售業的發展方向很可能與美國不同,超市、農貿市場、網絡銷售,小區雜貨店等將長期並存,雞蛋的生產成本不斷攀升、價格頂板會易降難升、行業越來越趨於同質化、微利化,這決定了過度追求規模的養殖企業投資很大、成本很高、風險巨大、效益很差。

現在適度規模的養殖企業也能實現科學管理、標準化生產及質量可控,在蛋品品質上沒有區別,由於存在成本優勢,所以在日益激烈的蛋雞產業中一定會起到主力軍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