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阑袈裟和九环锡杖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送唐僧袈裟锡杖?

为了弘扬佛教,李世民一方面建造了大相国寺,一方面也要统一朝中的思想。于是引出来傅萧辩佛事件。

据史书记载,“傅萧辩佛事件”并非发生在贞观年间而是发生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傅奕(555年~639年) 唐初拜太史丞,迁太史令。唐相州邺(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精于天文历数。傅奕病卒于贞观十三年(639年),就是西游记记载的李世民下地狱的这年。

锦阑袈裟和九环锡杖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送唐僧袈裟锡杖?

南北朝以来,佛教盛极一时,寺院遍及各地,僧尼人数与日俱增。鉴于这种情况,在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六月,傅奕上奏《请废佛法表》,请求废除佛教,遵从李耳的道家和孔子的儒家学说,使“天下大治”。武德七年(624年),傅奕再次上《请除释教疏》,主张禁断佛教。傅奕的这次上疏引起了唐高祖的注意,诏令百官议论除佛之事。朝臣中信佛者较多,唯有太仆卿张道源支持傅奕的主张,而中书令萧瑀带头发难,攻击傅奕为妄说:“佛,圣人也。奕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但傅奕不畏权势,与萧瑀唇枪舌剑,激烈论争。经过一番舌战,萧瑀被傅奕批驳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最后只好一合双手,喃喃地说:“地狱所设,正为是人。”

这场争论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博奕的反佛理论显然对李渊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唐高祖李渊对和尚、道士“苟避征徭,不守戒律”已经十分厌恶,于是依从了傅奕的奏疏。武德九年(626年),李渊发布《沙汰僧道诏》,规定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并要求对那些不行精进、戒行有阙者,不堪供养,并令罢退。

历史上显然是傅奕废佛说占了上风。

《西游记》为了衬托唐太宗的善于纳谏,不但把李渊的事安排在李世民身上,又增加了李世民向大臣请教的事:

太宗召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问佛事营福,其应何如。二臣对曰:“佛在清净仁恕,果正佛空。周武帝以三教分次:大慧禅师有赞幽远,历众供养而无不显;五祖投胎,达摩现象。自古以来,皆云三教至尊而不可毁,不可废。伏乞陛下圣鉴明裁。”太宗甚喜道:“卿之言合理。再有所陈者,罪之。”遂着魏征与萧瑀、张道源,邀请诸佛,选举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坛主,设建道场,众皆顿首谢恩而退。自此时出了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

自此佛教的国教地位确立。做佛事还需要一位坛主,于是选中了陈玄奘。

锦阑袈裟和九环锡杖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送唐僧袈裟锡杖?

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又赐五彩织金袈裟一件,毗卢帽一顶。教他用心再拜明僧,排次阇黎班首,书办旨意,前赴化生寺,择定吉日良时,开演经法。

唐太宗封玄奘的这个官职“僧纲”,在唐代并没有。僧纲制度始于明朝洪武十五年,太祖朱元璋在京都设置僧录司,统理天下僧尼。僧录司并不独立,而是隶属于礼部统辖。其成员有:

左右善世,正六品;

左右阐教,从六品;

左右讲经,正八品;

左右觉义,从八品。

地方僧官部分,府设“僧纲司”,有都纲、副都纲各一员;州设“僧正司”,内置僧正一员;县设“僧会司”,内置僧会一员。

这样看来,唐太宗封唐僧的官职“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貌似高大上,其实品级很低的。

按照如来的安排,观音还有一个任务-------给取经人送袈裟和锡杖。

锦阑袈裟和九环锡杖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送唐僧袈裟锡杖?

当年如来命观音菩萨在东土寻找取经人时是这么说的:

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蝠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为什么要送取经人袈裟、锡杖?这里边有什么含义呢?

先说这个锦斓袈裟。佛经记载:摩诃波阁波提夫人曾献给佛陀一件“金阑袈裟”,也称“金缕衣”,是用金线织成的。

锦阑袈裟和九环锡杖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送唐僧袈裟锡杖?

上点岁数的人都记得一部电影叫《木棉袈裟》,徐小明执导的,武打片,很好看。里边说的木棉袈裟就是这个“金阑袈裟”。

据说,佛陀的这件“金阑袈裟”传给迦叶尊者,迦叶传阿难,直至传到达摩,达摩带到中国,成为禅宗祖师相传的信物,也称法衣。

据《历代法宝记》记载:菩提达摩带着木棉袈裟来到东土弘法,成为禅宗初祖,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至六祖惠能大师。

《旧唐书·方伎传·神秀》记载:“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就是说,当年达摩在中国传教,必须证明自己的佛教正宗身份,就是嫡传。因为他创立的禅宗是教外别传,身份问题便极为重要。【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受如来佛祖之托赠给玄奘的“锦阑袈裟”,估计就是“金阑袈裟”之误传,吴承恩老先生说它上面缀满珍宝,非常珍贵,还具有神奇的功能。

锦阑袈裟和九环锡杖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送唐僧袈裟锡杖?

再说说锡杖。为什么叫锡杖?不是说杖全是锡的。锡杖头部用锡,中部用木,下部用牙或角制成。僧人持杖往外云游时叫做飞锡,住下某处叫做留锡或挂锡,外出布教时叫做巡锡。佛教举行宗教仪式时,有时也用短锡杖,一面挥动此杖,一面口唱梵呗。

那么锡杖有什么来历呢?

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四等记载,释子外出乞食时,最初没有经验,默然而入人家,不受欢迎;佛指示可以“作声警觉”,于是再去的时候就“呵呵作声,喧闹而入”,结果更不受欢迎;佛又启示说:“更无方便可使作声,唯此呵呵能为警觉?”再去的时候,僧人拳打门扇作声而入,更加不受欢迎。这时佛说了:“不应打门,可作锡杖。”并且讲了锡杖的制式:“杖头安环,圆如盏口。安小环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

原来锡杖就好像买豆腐敲的梆子,是用来提醒人家布施的。和尚要饭乞食,用锡杖摇晃,环声作响,人家就知道和尚来了。

锦阑袈裟和九环锡杖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送唐僧袈裟锡杖?

观音要给唐僧送礼,如果这么直白的送去,就显得自身价位有点低了。菩萨的手法是卖给你-------“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然后又说:“若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

卖给你不要钱,这不就是送么!但是人家送礼是惊天地泣鬼神,高尚许多。先卖给萧瑀,萧瑀不敢要,又卖给唐王。送礼的行为变成一场佛教的推销行为,观音菩萨真是高明啊。

送袈裟还有一层意思,我想李世民作为一个顶级聪明的人,一定猜出了其中的涵义。袈裟是佛衣,代表着佛教的衣钵。道法授受,常付衣钵为信证,称为衣钵相传。后文唐太宗送唐僧西天取经时,赐给唐僧一个紫金钵盂,我想是有深意的。

西天取经已经提上日程,唐僧一开始还是有信心的。

【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箝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道:“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闻得此言,人人称羡,个个宣扬,都叫一声“忠心赤胆大阐法师!”夸赞不尽。】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三藏法师告别唐太宗,一路西行,顺利地走出大唐国界。秋深时节,鸡鸣得早,只好有四更天气。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赶路。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落坑坎之中。三藏心慌,从者胆战。却才悚惧,又闻得里面哮吼高呼,叫:“拿将来!拿将来!”只见狂风滚滚,拥出五六十个妖邪,将三藏、从者揪了上去。这法师战战兢兢的,偷眼观看,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凶恶,唬得个三藏魂飞魄散,二从者骨软筋麻。魔王喝令绑了,众妖一齐将三人用绳索绑缚。正要安排吞食,只听得外面喧哗,有人来报:“熊山君与特处士二位来也。”

这两个摇摇摆摆走入里面,慌得那魔王奔出迎接。熊山君道:“寅将军,一向得意,可贺!可贺!”特处士道:“寅将军丰姿胜常,真可喜!真可喜!”魔王道:“二公连日如何?”山君道:“惟守素耳。”处士道:“惟随时耳。”三个叙罢,各坐谈笑。

只见那从者绑得痛切悲啼,那黑汉道:“此三者何来?”魔王道:“自送上门来者。”处士笑云:“可能待客否?”魔王道:“奉承!奉承!”山君道:“不可尽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魔王领诺,即呼左左,将二从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将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只听得啯啅之声,真似虎啖羊羔,霎时食尽。把一个长老,几乎唬死。这才是初出长安第一场苦难。三个妖魔把从人都吃了,却只剩下三藏一个人,“天光才散”。】

三藏此时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在长安诗说的豪言壮语-----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直吓了个战战兢兢、魂飞魄散。

不过想想当时的情景也真是够恐怖的。换做你我,恐怕已经吓死了。文明世界里待惯了,哪里能想到,丛林世界是这么赤裸裸的血腥残酷。

也许就像唐僧自己说的: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眼前的一切也许是唐僧的一场梦境吧!

锦阑袈裟和九环锡杖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送唐僧袈裟锡杖?

三个妖怪分别是:

特处士-----野牛精。

熊山君------熊罴精。

寅将军------老虎精。

为什么这时候出现老虎、野牛和熊呢?有什么含义呢?

我们梦中也会出现老虎之类的凶猛野兽,梦者常常梦见自己被野兽追赶和攻击,这代表着梦者潜意识中存在一种被攻击的压力,或者预感到会出现对自己不利的局面。

虎、熊和牛都是代表着人体的本能欲望,即本我。寅将军问二公连日如何,一个答守素,一个说随时,就是和平常一样,也就是没什么变化,暗示本我的欲望照旧如常。三个魔头把从人吃掉,象征着欲望对人身体的损害。对待特处士、熊山君、寅将军唐僧是半点办法也没有,有的只是束手待毙。这表明本我的力量现在非常强大,根本没什么可以制约。

妖怪吃人为什么要吃两个留一个呢?因为唐僧是本体,人是不会梦见自己被吃掉的,就像太白金星说的“本性元明”。

天亮了,唐僧也醒了,梦不存在了,妖魔走了。

东方的天空已经发白,地平线上一颗的晨星特别明亮,那就是太白金星。三藏看了,对天礼拜道:“多谢金星,度脱此难。”

再看看身边,空无一人,昔日的繁华和送行的人群已经不再有。一切都是梦境,原来只有孤独的自己。

背起行囊,继续上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