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手术,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小白必读)

外科学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科技的产物,虽然在小说里经常见到古时候的种种医疗神技,但那大多都是想象。它实际上的发展只有100多年时间,尤其是在麻醉、抗菌和输血三大技术逐步完善之后,它才真正摆脱了血腥和死亡阴影,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关于做手术,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小白必读)

做手术就好比修车,虽然我们不需要知道每一个技术细节,但多少了解些基本原则还是有好处的,即便帮不了多少忙,至少别添乱。

1、要不要做手术

手术无疑缔造了许多医学奇迹,但是不管这个奇迹有多神奇,手术都是一种损伤,同时还伴有许多不期的风险。所以,一个真正优秀的外科医生在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并不是“需要做什么手术”,而是“能不能不做手术”。

同样道理,因为非疾病的原因做手术要更加慎重,比如增高、减肥、美容等等。因为从专业角度看,这些手术都必然会带来或多或少的生理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损失,并且,是不可逆的。

关于做手术,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小白必读)

这就像做生意,不管你最终是否能赚到,都一定会付出成本。所以,当医生告诉你“手术可做可不做”的时候,你要尽量选择不做。

2、医生交代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据说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最可怕的交通事故也是来自于飞机。同样道理,科技的进步使手术变得非常安全,但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医生能够保证手术的绝对安全。

所以,手术前的谈话都显得非常吓人。

从麻醉到手术,再到手术后的恢复,每一个环节都有若干个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毕竟没有被完全消除。一旦发生其后果可能很严重,拿医闹的术语说就是“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变成了这样”。

“手术成功了是恩人,失败了便可能是仇人”,当下的医患关系状况也使得医生们对于医疗风险有了更深层面的认识。他们虽然喜欢做好事,但也怕落埋怨,所以术前谈话的气氛都会显得格外凝重。

关于做手术,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小白必读)

客观地说,医生能答应给你做这个手术,就说明他心里是有谱的,否则他连术前谈话的机会都不会给你。如果在手术前你对你的手术医生产生了怀疑,那么不要迟疑,趁着你还是“好好的一个人”的时候立刻离开他;如果你选定了医生,那就要像相信保镖一样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他。

不管你相不相信,站在手术台前的医生,个个都是菩萨心肠。

3、抗菌素要用多久才好

“大夫,能不能多用几天消炎药?”

这是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多用抗菌素并不会使你更安全,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的紊乱。

在任何一家正规的医院里,手术后抗菌素的使用时间都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得多,有一些手术甚至根本不用抗菌素。这一点在发达国家早已经成为常识,而在我们国家抗菌素滥用的情况依然非常严重。

关于做手术,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小白必读)

这其中一小部分是因为老百姓确实不懂,而大部分则是“以药养医”的恶果。

其实我们机体抗菌的主力军是免疫力,药物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抗菌素该用多长时间、用多大的量,都有明确的临床研究作为基础,并不是我们随便想象一下就可以的。

这就好比用原子弹去炸鬼子,像广岛长崎这样的地方,各用一颗就够了,用多了只能增加核污染。

4、减少探视

去医院探视病人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表达关心,另一个是加油鼓劲儿。对于患方来说,这个环节很富有人情味,但对于医生护士们来说就远不是这么回事了,他们其实对探视大体是持反对态度的。

原因很简单,来探视的人多了不仅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影响患者休息,对病房的正常工作秩序也是一个干扰。

虽说患者在手术的前前后后需要亲情和陪伴,但是这种心理支持只有几个至亲的人才能够提供,此外的绝大多数来探视的人只是表达自己的心意而已,对于患者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大帮助。

关于做手术,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小白必读)

记住:真正能鼓起你战胜疾病勇气的人首先是医生,而真正能陪伴你的人是最亲近的人,其他的人都可以归为闲杂人等。如果实在有想表达“心意”的,完全可以劝他们等出院之后到家中探望。

治病的过程很要劲儿,也很较真儿,要尽量减少干扰。

5、吃啥最“补”

都说手术伤“元气”,所以都喜欢补。

说到补,中国人几乎个个是行家,补血、补气、补肾、补肝……林林总总种类繁多。医院里比较常见的是吃鸽子和红枣,据说吃鸽子可以促进切口愈合而且不留瘢痕,吃红枣则可以补血。

其实,都是瞎吃。

一般来说住院期间是不需要过多地补充营养,多数只要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就很好。出院后一般也不需要什么大补,现在人们生活富足,普通的饮食中营养就十分丰富,完全不需要额外的补充。

同时还要注意一点:从营养学的角度看,人们所熟知的诸如海参、鲍鱼、燕窝、虫草之类的“好东西”,其主要特点是贵,而不是有营养。前面说的鸽子和红枣的作用也没有科学依据,尤其是红枣,除了颜色跟血有点像之外,跟补血根本没什么关系。

关于做手术,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小白必读)

我时常建议自己的病人:只要是带包装的东西、尤其是经过人工深度炮制的东西尽量少吃,多半没啥好处。反倒是村子里到处乱跑的鸡和菜园里种的菜之类的都是不折不扣的好东西,可以多弄点来吃。

但是这些东西别人也知道好,你给钱都不一定买的着。

6、多长时间才能洗澡

也许是出于对切口感染的极度担忧,长时间以来医生都要求患者:保持切口干燥,在拆线前不能洗澡。这样做是基于一个观点:洗澡可能会导致切口污染,进而引发切口的感染。

真是这样的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关于做手术,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小白必读)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关于“手术后能不能洗澡”的问题就有了很多权威的研究,并且结论出奇地一致:与包扎、不洗澡相比,术后伤口没拆线就洗澡,并不会增加缝合伤口感染几率。

说到这里,可能你还是不能接受这个观点。咱们做通俗一点的解释:人之所以要洗澡,是因为皮肤会分泌汗液和皮脂,其中的蛋白质和油脂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洗澡水虽然不是绝对无菌的,但是比起你几天不洗的身体可要要干净得太多了。

所以,完全可以在手术之后两天开始淋浴,这样做是安全的。即便不能“洗洗更健康”,起码洗洗更舒服。

关于做手术,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小白必读)

总地看来,整个手术过程就像一场战役,兵法上讲“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五条中有三条讲战术,两条讲信任。

在治病战斗中,患者是司令官、决定这一仗是打还是不打;医生是雇佣军、负责具体实施战斗。

狭路相逢,仁者必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